《你好,李焕英》或许是今年春节档最受瞩目的电影了,凭借巧妙的设定、感人的情节,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电影的票房在首日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后续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昨天更成功凭借43亿的票房 战绩,打败了吸金王《唐人街探案3》,登顶春节档票房的榜首。
情感处理值得肯定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典型的凭借口碑崛起的电影。它之所以收获如此不俗的战绩,除了感人的亲情内核之外,贾玲、沈腾本身在民众间的好感度更功不可没。
贾玲作为小城市来京打拼的80后平凡女子,人生的一路逆袭且成为当下国产喜剧明星的翘楚,其强悍励志的人生更能激起当下观众的共鸣。
其实《你好,李焕英》不同于早前任何一部春节档大片。在悲剧作为底色之后以喜剧做填充,甚至在当下的国产电影中都十分罕见。
难得的是,作为贾玲导演的处女作,《你好,李焕英》的真诚是值得鼓励的。这也是《你好,李焕英》的最大优点。
毕竟《你好,李焕英》没有以高姿态对待观众。电影开篇且不忘自嘲,而贾玲的自我调侃,显然加深了观众对她的喜爱。
其次,《你好,李焕英》从真实的经历入手,故事根据贾玲前半生对于母亲的回忆改编,展现了母女之间的层层羁绊,以亲情做升华,切中了当下观众的痛点。
那么问题来了,在我们看来这部电影泪崩之时,或许也该反思,《你好,李焕英》是一部绝对意义上的好电影吗?在此,我真不敢持肯定态度。
不合时宜的感动
看过这部电影的我们都会发现,我们对于《你好,李焕英》的感动,大部分集中于最后20分钟。
甚至可以这样说,即便抛去之前的剧情不谈,依然会觉得贾玲对母亲的爱和思念十分感人,因为这是来自于真实的故事,来自于贾玲自身,而非来自电影。
毕竟感情这样的东西来自主观,感情到底有多动人?这个问题,我们既无法量化,又无法界定,毕竟感情是属于私人的。
但有共鸣就意味着它一定是好电影吗?其次电影结尾处,给了观众一张张PPT,除了介绍了贾玲母亲的过往之外,即便我们错过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长,依然会流泪。
然而这恰巧不是电影情节带给我们的。
此外,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抛去电影的前100分钟只专注于后面20分钟的话,《你好,李焕英》还会带给我们感动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甚至可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前100分钟是可有可无的。
如果一部电影被注水了100分钟,只凭后面20分钟的感动,那么这部电影还是好电影吗?
不合逻辑的时空穿越
如果对这部电影的整体结构进行剖析,时空穿越的梗,构建起了《你好,李焕英》的构架。然而其时空穿越的合理性依然是一个问题。
早前在诸多国产穿越剧中,比如《重返20岁》、《28岁未成年》和去年上映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等等。
即便穿越多么不合规律逻辑,但起码有固定的容器和发生条件。豆瓣5.5分《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逆向手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即便如此设定了,这部电影依然被观众骂得不堪入目。如果连有穿越容器的都没批得那么狠,那么没有穿越法宝的《你好,李焕英》你咋这么容易接受呢?
时空穿越可以理解,但在《你好,李焕英》中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讲了。一上来就进行狗血逆转,甚至贾玲张小斐二人完全凭借意念穿越和感情穿越,俗套设定显而易见。
更狠的是,贾玲穿越同时并不忘从空中坠落一下子,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高空坠落既没造成人员伤亡、也没讲清楚触发条件,可恰巧观众就被这么糊弄了。
尴尬的旧时代复古
电影回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且在张蔷的《路灯下的小女孩》歌声中开场,国有企业、集体生活、特定服饰,无一不展现了当年的特定风貌。
或许在当下中年观众心目中,80年代充满着青春美好和活力,一遍又一遍被当下中国电影人怀念和追忆。但是这段物质匮乏、思想被约束的日子,真就那么值得怀念吗?
复古情节的展现出现在了近几年的《夺冠》《老师好》《大约在冬季》等电影中,可大量的旧时代展现,却加重了观众的视觉疲劳,《你好,李焕英》亦如此。
退一步讲,电影对于80年代时代的展现无可厚非,但《你好,李焕英》真的做到了彻底还原吗?
首先,电影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真正的80年代,开篇的时代气息确实浓郁,但是后续人物的言行并不合乎那个年代的人物逻辑。
于同事间关于电视机争夺的吵闹,排球比赛的头重脚轻等等,弱化了电影场景的真实感。此外,陈赫的人设本身不具备年代特质,他的出现,既破坏了氛围,又稀释了本应有的年代逻辑。
其次,贾玲表妹身份的乱入十分怪异。众所周知,80年代的国有企业有自我的严格管理制度,贾玲只是一个连李焕英自己都不认的表妹,一出现则被接纳?
不仅如此,她还可以随意出入且参与组织活动,与陈赫之间的恋情,与沈腾的小品表演,于情于理都无法说得通。
喜剧的外表真那么好吗?
我们不可否认,《你好,李焕英》是一部嵌套喜剧的悲剧电影,但是喜剧外表真的做得有那么好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看过开心麻花的喜剧,明白真正的喜剧优势;尤其在这几年《猛虫过江》《天气预爆》等电影频频折戟沉沙之后,观众鉴赏力的提升,喜剧的门槛更被观众拔高了些许。
而开心麻花以《夏洛特烦恼》和《羞羞的铁拳》等类剧场模式的喜剧,多少让喜剧摆脱了低俗的泥沼,且进入到相对高级的层级。
可《你好,李焕英》中的喜剧展现却远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甚至无法和开心麻花的院线水准相提并论。
在参加排球赛的女性中,秃顶成为了被调侃的对象,这显得老套且无聊;而俄罗斯人一股东北味且饭量奇大,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舒适感。
甚至在后续两对情侣的感情线处理过程中,陈赫和贾玲的相识相恋,乃至后来的无疾而终,都缺乏叙事动力。走过场般的虚假表演,让应有的喜剧效果适得其反。
乃至沈腾和贾玲合演的一场喜剧表演来看,我们可看出贾玲原本的小品底色。然而沈腾因为突然事故,裤子掉了的梗真就那么好笑吗?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毫不夸张地讲,沈腾人设的尴尬从戏里传导到了戏外,以至于在和张小斐这段若有似无的恋爱中,貌合神离的感觉无处不在。
最终,张小斐爱上了乔杉饰演的角色,爱情的发生既让观众无法找到逻辑相同之处,且与后续感情的情节构不成内容接洽。
前后的突兀,最终让电影的节奏陷入混乱。纵观《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虽然感情饱满,其并不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电影。
如果我们为了感动而去感动,大可去多爱惜和陪伴眼前的家人。如果为了在这部电影中寻求感动,我们大可去了解贾玲母亲的过往。
如果为了培养泪腺,而去忍受电影前100分钟的坐如针毡,我觉得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