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巧家县倡议把孩子带到务工地就学:釜底抽薪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一名留守儿童参加活动与父母团聚且体验父母的生活(图文无直接联系)。(新华社 梁孝鹏/图)

2021年2月17日,云南巧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外出务工者发出倡议书,倡议外出务工人员把孩子带到务工地就学,让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改变孩子的命运。一些人解读为“卸责”“甩锅”,过于狭隘,这一倡议是非常正确合理的,孩子随父母生活、与父母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他们的生存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重要的是家庭,其次才是学校。父母的缺失对于孩子的将来负面影响非常大。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一般都是隔代监护。祖辈年老,精力不济首先导致了儿童的安全问题。中国每年有近5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多为留守儿童。

另一个问题是教育。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教育资源实际上一层层地在往上集中,乡村教师存在“请不来、留不下、待不住”的状况,这就意味着留守家乡的孩子,得到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差。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因自身成长环境、经历、受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知识水平、价值观,与时代要求相差很远,祖辈无力从知识、价值观上教育孩子,只能是满足其温饱需求。

此外,缺少亲情,留守儿童会表现出性格孤僻、脆弱、道德真空,甚至反社会人格。至于其他的亲属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也好不了多少,不会像父母那样尽心尽力。

当然,应该看到的是,实际执行这个倡议,还有很多困难,比如,孩子留在农村,农民工就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在城市的工作时间;让祖辈抚养,就能减少孩子在城市的抚养成本,并给祖辈一些经济上的赡养费用;而且,很多务工者住的都是员工宿舍,如果孩子过去就得租房子住,加重了负担。但父母应该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对高质量教育,更严格的管教,对于未来孩子的收入、技能、素质提升都非常大,对于家庭的阶层提升,影响非常大,值得投入。

云南巧家的倡议,不仅是针对父母的,更是针对父母所在的工作地、居住地的地方政府的一个倡议。

其实,对当地政府来说,这并不只是一个倡议,而是一项法定义务。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但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孩子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显然,在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中,并没有加前置的居住证、积分等等门槛性条件。当然,没有加不等于不能加。现在诸多的门槛,归根到底,是成本问题,是一个财政支出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现在的教育经费是按地区划分,进行分配的。这就会造成,打工迁入地并没有得到这笔财政预算,自然不愿意负担这个义务教育的开支,而“教育经费随人走”,会很大程度改善这方面的抵触因素。此次云南巧家的倡议,也一定会被很多人解读为“占便宜”。

义务教育总体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从中央到地方层面,都值得探索“教育经费随人走”制度。

2016年,时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能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事关教育公平;将以学籍信息管理为基础,探索建立教育经费可携带支持机制,有助于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异地就学问题,减小争议。

当然,中国各地经济发展还很不均衡,一个孩子,在云南巧家接受教育,还是在北上广深接受教育,所需的花费肯定是不一样的。父母会增加开支,政府也会增加开支,但教育投资是一个外部性很强的投资,对于政府来说,这笔钱值得花。

当下中国正在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一般理解收入分配改革,就是国家多征点税,然后给各方面去补贴。其实,收入分配改革,也关注起点公平。而起点公平,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

而且,从地方财政角度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符合当地财政逻辑的。

中国的地方财政,从收到支的过程存在三次概念转化。按照中国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情况,发达地区的税收是由来自不同区域的不同户籍人群贡献,这个税收缴纳之后,由户籍群体概念转变为了地区概念,变为地区财政,最后再次转化为户籍概念,变为当地户籍人群的福利。在这个概念的三次转换中,一部分外地人创造的财富,变为了本地财政支出。从这个角度,提供义务教育,不但是法律规定,也是一地在财政逻辑上、道义上的责任所在。

所以,解决农民工的孩子的就地义务教育问题,绝不是恩赐,一个国民,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纳税,消费为城市创造价值,他们的奉献会大过他们成为市民的成本,理应享有和使用那里的政府以纳税人纳税款为成本而提供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与福利。

中国农民工规模之大、流动之大、贡献之大、潜力之大,在世界范围前所未有。有领导曾指出:“家庭人伦等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城镇化过程中,在农民进城的大迁徙中受到了冲击。这个冲击不可避免,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泯灭良知人性。我们制定政策要设身处地为进城务工人员着想,把当前最需要照顾的、扶持的方面搞好”。

在农民工的一系列需求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第一且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须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农民工平等的市民待遇,让他们的子女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刘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