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国保全辑】去过N次依然惊艳!169个小众目的地打开别样云南

云南,是全国动植物资源最丰富、宗教流派和民族构成都最为多元的地区。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二十五个少数民族自古便安居在云南,他们创造、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吸收保存着汉文化的优秀内容。在云南,你可以切身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图片
云南沙溪 图源/艺旅文化
前不久,位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翁丁村老寨发生了严重的火灾。从现场视频画面来看,过火面积非常大,损失十分惨重。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它所承载的文化。
一把大火过后,容纳着历史记忆、文化传承的古建筑化为乌有。人类演进的见证,在大火面前显得极其脆弱。天灾、人祸,文物总是和消逝的命运相对抗。
图片
翁丁村老寨发生火灾前后对比
因此,走访、记录、保护、传承这些珍贵遗产已是时不我待。小艺为大家整理了云南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做了重点推荐。
这次的国保合辑,会一改过去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介绍模式,按照历史主题划分,以此串联起云南的精华国保点。同一类型和事件主题的国保点将择一详解,以点带面,相关国保点用【】标识出来,供有兴趣的艺友深入了解~
文末依然附有最新版的云南国保概况名单,以及自由行路线和当地特色美食推荐~
希望这份云南国保全辑,能给你带来新的惊喜!
01古人类遗址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以元谋人等为代表的早期人类的发现,宣告了早在数百万年前,云南就是适宜原始人居住的一方沃土。远古时期的遗迹虽可看性稍弱,却个个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意义,照亮了文明前行的道路……
1
元谋猿人遗址
发现了亚洲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图片
图源/美丽蔗香
元谋人遗址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迄今约170万年,发掘于1965年。考古发掘表明,元谋人已经会使用火和制造简单的骨器了。在遗址附近建有元谋人博物馆。
同在楚雄的【腊玛古猿化石地点】的出土发现,则填补了1500万年前的开远腊玛古猿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之间的一个重要缺环,对于研究古猿在进化系统中的地位以及人类起源的时间地点等有重要的意义。
2
金沙江岩画
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彩绘岩画
图片
图源/云南考古
金沙江岩画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藏交界处,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群迁徙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些岩画多用描绘的技法风格表现野牛、鹿、麂等动物图像,此外还有人物、弓箭、手印等图案,是目前有绝对年代数据测定记录的中国最古老的彩绘岩画,时代可能追溯到新石器早中期甚至旧石器晚期,为欧亚大陆史前现代人迁徙、原始艺术发展史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考古学证据。
位于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石佛洞遗址】的岩画和石器,则展示了澜沧江流域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除此之外,文山州的【大王岩岩画】也可一看。
02战国至汉晋遗存
楚将庄蹻(qiāo)入滇,在政治上将云南与中原联系起来,西汉在云南设立郡县,正式开始了对云南的统治。
对于两千多年前的云南人们所知甚少,大概只有载于《史记》的“滇国”和“夜郎自大”典故中的“夜郎国”稍有所耳闻。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出现于战国中期而消失于东汉中期,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三百九十年,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境内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
整个古滇国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接受中原文明,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滚滚长河。以爨(cuàn)氏为代表,越来越多的汉人经由滇东北进入云南。
1
海门口遗址
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
图片
图源/白乡剑川
位于洱海地区的海门口遗址,是由来自甘青高原的氐羌人创造的辉煌的青铜文明,是目前考古发现“亚洲最大水滨式干栏式建筑遗址”以及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
海门口遗址属铜石并用时期文化,所发现的器物具有洱海地区新石器文化若干特征,无论石器或骨器都磨得整齐精致,陶器开始出现轮制痕迹,说明整个社会生产力有了飞跃的进步。
所发现的铜器虽然粗糙简单,却带有斧、刀、凿装饰品和鱼钩,还有制造铜斧的范,标志着冶金术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带动农业、畜牧业和渔猎的发达,遗址中发现的粳稻遗存一直是远古时期云南地区栽培主要稻种。
海门口遗址以确切的地层关系证明了滇西地区是云贵高原青铜文化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2
大波那遗址
战国早期洱海区域的青铜文明
图片
图源/大理日报
大波那遗址,是滇西地区春秋至汉代时期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一处古墓地,完整性较好,葬具、葬式特殊。出土的器物反映了战国早期洱海区域青铜器铸造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并兼具了洱海区域、南方少数民族、中原地区和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可以看出大波那文化既有多元文化交融又独具特色,是解读“昆明人”礼乐、丧葬文化的重要物证。
它所代表的文化,填补了洱海地区战国至西汉这一时段考古学文化的空白,为构建这一地区考古学年代框架提供了重要资料。
3
石寨山古墓群
“滇王之印”在此出土
图片
图源/晋宁博物馆
石寨山古墓群是滇王及族群墓地,是滇文化的中心,是战国至汉代云南及西南地区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东南亚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青铜文化遗存,在此出土了《史记》中的所记载的“滇王之印”。
除了今抚仙湖畔的【石寨山古墓群】为滇王王室墓地之外,考古还发现今【李家山古墓群】贵族墓地,今金莲山古墓群为平民墓地。
4
孟孝琚碑
研究汉代云南与中原文化渊源的重要史料
图片
图源/石小君-小书法人
东汉之际,“南中大姓”不仅在经济上接受中原生产技术的影响,而且仰慕中原文化并深受其熏陶,碑中有“孔子大圣,抱道不施,尚困于世”的话,可见时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其行事的感悟。从考古学界在昭通地区发掘出的许多东汉时代汉式器物的参证中,可知汉文化在当时的云南已经相当普及。
同在昭通市的【朱提故城遗址】则是云南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汉晋城址,据考证为汉晋时期朱提县(郡)治所在地,对研究汉代经略西南夷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5
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滇东地区的爨部统治的珍贵碑刻
图片
图源/中国书法公众号
南中大姓爨氏在魏晋时期从巴蜀迁来,统治滇东地区约四百年余年。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分别是东晋太守爨宝子、南朝刺史爨龙颜的墓碑,分别高约1.83米、3.83米,俗称“小爨”“大爨”。碑文字体风格从隶书向楷书过渡,内容记载主人生平,是研究六朝时期统治滇东地区的爨氏历史以及政权制度、民族关系的珍贵史料。
“曲靖三碑”还包括一块【大理国三十七部会盟碑】,立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大理国段氏所立,是云南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团结友好关系悠久历史渊源的珍贵实物见证。
03南诏大理国遗存
唐宋时期的南诏国、大理国,是西南地区两个接续出现的边疆强势政权。
大致在唐玄宗时期,南诏政权在唐王朝的帮助下一统洱海地区,建立南诏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南诏王皮罗阁迁都“太和城”,国力越发强盛, 随着南诏野心的扩张,南诏与唐王朝之间的矛盾也越发显现出来。天宝九年(750年),双方爆发战争,南诏在吐蕃的支持下大败唐军。南诏迅速扩大势力,不仅统一了云南,还继续向外扩张到今天的四川、贵州、广西一带甚至越南,成为与唐朝、吐蕃三足鼎立的一方霸主。
唐末五代十国,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灭了当时的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及周边),国号“大理”。段氏大理国传有22世共315年,疆域与南诏相当。大理古城为8~12世纪东南亚第一古都,与宋朝、缅甸、越南、马来亚、印度、波斯都有贸易和文化往来,兼容藏传、南传、汉传佛教与其他宗教。
1
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
南诏国前期的都城遗址
图片
图源/晓月OK
南诏太和城遗址距大理古城南7.5公里,它是南诏前期的都城,山顶有金刚城,建有鹤顶寺,南、北城墙相距约500米,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
此碑立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碑高3.97米,宽2.46米,是南诏王阁罗凤被迫叛唐投吐蕃以后,为说明“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不得已叛唐而立,全文文采斐然,书法挺劲秀逸,为研究南诏历史、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风俗、民族关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是“云南第一碑”。
2
袁滋题记摩崖石刻
南诏与唐重归于好的历史记录
图片
图源/昭通文物
位于盐津县豆沙关,这里是四川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秦、汉“五尺道”的要隘。摩崖刻于巨岩上,地势险要,左下为绝壁,隔朱提江与右面的危岩相对峙,像两扇巨大石门,扼锁通道,为咽喉之地,隋、唐时称为“石门关”。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即南诏叛唐42年后,南诏王异牟寻派使者请求归唐,不久双方会盟于大理点苍山,南诏与唐重归于好。翌年,唐朝廷派御史袁滋持节赴云南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袁滋由戎州(今四川宜宾)入滇,经“五尺道”要隘、今豆沙关时有感而发,在地势险要的对峙石门上刻石记事,碑刻记载唐与南诏友好关系的史实,与史书相互印证。
3
南诏铁柱
可能是南诏国时期唯一遗存的祭祀礼器
图片
图源/爱上大理
南诏铁柱俗称天尊柱,通高3.3米,直径32.7厘米,铁质,重2069千克。柱身分5节浇铸,柱身题记:“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个金字,外刻单凸线边框,非常清晰。
建极是南诏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即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历经数次大地震而不倒。关于铁柱的功用还有诸多疑问,但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原始崇拜的祭祀遗存。至今,当地的彝族村民每年正月十五都要来祭祀。
4
石钟山石窟
茶马古道上多元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
图片
图源/艺旅文化
石钟山石窟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石宝山石窟、剑川石窟,始凿于南诏时期,分布在石钟寺、沙登箐、狮子关三个地点,共计17窟,造像139躯。
其内容既有表现佛教题材的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观音、维摩诘经变等,也有表现世俗题材的细奴逻、阁罗凤、异牟寻三代南诏国王、南诏宫廷场面、波斯人和印度人形象等,集滇密经典、本主崇拜、汉地经典于一体,蕴藏了深厚的白族古代文化内涵,是一部雕刻在“石头上的南诏大理国历史”。
5
崇圣寺三塔
举世闻名的大理三塔
图片
图源/大理旅游
崇圣寺建于南诏时期,东对洱海,西靠苍山,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此出家。清咸丰年间崇圣寺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主塔名千寻塔,高69.1米,建于南诏国时期,南北两座小塔高42.2米,建于大理国时期,塔檐模拟木构建筑样式,塔身浮雕层层各异,三塔集崇扬佛教、镇灾降邪和云游观赏三种功用于一身,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建筑价值。
此外,南诏时期的十三级密檐式【佛图寺塔】、大理国的禅宗塔林【水目寺塔】、罕见的偶数(16)级密檐式【弘圣寺塔】都值得一去。
6
地藏寺经幢
大理国艺术的集大成者
图片
摄影/渔夫
位于昆明市拓东路南侧的昆明市博物馆内。其所在地为过去的地藏寺旧址,故名“地藏寺经幢”,是大理国布燮(官名)袁豆光为超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整个经幢设计巧妙,雕有诸神像共300余尊,刀痕遒劲,备极精巧,是重要的大理国遗物,大理国艺术的集大成者。
04元明清遗存
从元朝开始,云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明清两代,云南改土归流,使这里的文化风貌也越来越接近汉地中原……
1
元世祖平云南碑
云南纳入中国版图的明证
图片
摄影/渔夫
公元1253年,元世祖平云南,云南自此归入中央王朝的区划与辖治。元朝文臣程钜夫(程文海)奉元成宗敕撰写《元世祖平云南碑》,歌颂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赫赫功勋,为研究元朝对大理地区的统治提供了重要史料。碑文以正楷大字书写,劲瘦工严,有欧、柳遗风。
2
建水文庙
仅次于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文庙
图片
图源/建水文庙
建水旧称临安,已有1200多年的建城史。经元明清三代,不断有中原移民或因屯田驻兵,或因贸易往来,或因戴罪流放迁徙于此,先进的文化也得以再次生根发芽。到明清时期,这里已是与昆明府、大理府比肩的滇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风盛行,古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誉,历七个世纪而不衰。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经元明清三朝50多次增修扩建,现为仅次于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文庙。其主要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用材粗拙,斗拱古朴。隔壁石屏县同样人才辈出,建有【石屏文庙建筑群】
图片
双龙桥 摄影/卢维前
行走建水古城,还能看到比天安门城楼更早修建、还更多一层的【朝阳楼】,还有被茅以升列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的多孔连拱桥【双龙桥】等明清古建筑,无不散发着独属建水的文化气韵。
3
建水朱家花园
有“滇南大观园”之称的滇南典型民居
图片
图源/马蜂窝(多多)
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古城中部,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五间六耳五间厅,一大天井四小天井”样式民居庭院并列联排组合的群体建筑。其结构严谨、房舍纵横、鳞次栉比、秩序井然,富有滇南私家园林韵味。建水的【团山民居建筑群】、临近的石屏县郑营村【郑氏宗祠】【陈氏宗祠】同样值得探访。
4
大宝积宫与琉璃殿
丽江纳西族首领木氏土司的寺院壁画
图片
图源/艺旅文化
白沙是丽江木氏土司和纳西文化的发祥地,琉璃殿与大宝积宫是位于同一条中轴线上的两座明代寺院,均为丽江土官木氏所建。白沙壁画系由明代木旺、木增等几代土司耗时近300年完成,壁画题材兼容佛、道、喇嘛三教人物道义,并有汉、藏、纳西、白等族画师参与绘制,充分体现了丽江坝子的地方特色。
5
南甸宣抚司署
云南保存最完好的土司衙门
图片
图源/搜狐(张大枪)
宣抚使是封建时代中央政权在边疆设置的统治机构,是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这三种土司级别中的第二等,具有生杀大权,相当于地方土皇帝。位于今滇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这家土司姓龚,其先祖明初随师征讨云南,因屡建战功加封为宣抚使,世袭为官共28代552年。
目前的建筑为清代遗存,建筑群按汉式衙署式布置,由五进四院,149间房屋组成,是云南保存最完好的土司衙门。在此设立有“中国土司制度陈列专馆”,展示我国边疆地区的土司制度。若对此感兴趣,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的【叶枝土司衙署】建筑亦不可错过。
6
会泽会馆
汇聚了十省风格的会馆建筑群
图片
图源/美篇(闫文昭)
滇东北地区的曲靖会泽自古以制铜业闻名。清朝时,会泽铜矿采冶规模空前兴盛,成为中国西南的铸币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官商富贾、工匠平民拥入,云南曲靖会泽因此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汇集各省不同风格的“会馆文化”。
会泽共有省级会馆11处,府级会馆7处,县级会馆2处,县城八大会馆分别是江西会馆、湖广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楚黔会馆、陕西会馆、四川会馆,各自供奉不同的神祇,留下了融各省之长又结合会泽当地特色的清代会馆古建筑群。
7
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
图片
图源/丽江阿拉丁旅游
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的民居建筑都是白族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其中以严家大院为代表。
不远处以云腿出名的诺邓古镇上,遗存的【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同样值得一去。
8
云南驿古建筑群
“云南”地名之由来
图片
图源/马蜂窝(滢萱)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南驿村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主要的驿站之一,也是云南省内驿站使用村名保留下来的唯一村落。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古道遗迹、马店驿站、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如岑公祠、钱家大院、李氏宗祠等。
9
云南提督府旧址
大理历史风云变迁的见证者
图片
图源/艺旅文化
位于大理古城内。清康熙二年(1663年)云南提督驻扎于大理,建云南提督衙门。云南提督作为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肩负着维护清政府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重要职责。
鸦片战争后,云南汉回地主和商人间矛盾冲突日益尖锐,终于在1856年爆发了以杜文秀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起义军攻占大理后,曾占云南提督府为杜文秀元帅府,直至1872年被清军镇压,重新恢复为云南提督衙门。云南提督府见证了诸多大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现为大理市博物馆所在地
05明清宗教建筑
云南是全中国唯一一个南传、汉传、藏传并存的省份。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到唐代时形成了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等多个宗派,这一系便被称为汉传佛教。大约公元七世纪末,汉传佛教传入当时的南诏国。
南传佛教,是以锡兰(今斯里兰卡)大寺为宗的上座部佛教,大约在公元七世纪时进入云南傣族地区,至今中国地区也只有云南奉行此派。而藏传宗教,也被称为喇嘛教,属于藏语系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等地,大约在公元八世纪初到达与西藏相连的云南迪庆高原。
除了佛教以外,基督教、道教、东巴教、伊斯兰教及众多的民间信仰在这片土地上多元共生着,它们在云南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诉说历史的遗存……
1
太和宫金殿
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纯铜铸殿
图片
图源/建筑传奇
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郊7公里处的鸣凤山麓,云南著名道观,初建于明,现存为清代建筑。因用黄铜铸成,在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照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名金殿。
2
曼飞龙塔
南传佛塔之代表
图片
图源/摄影师@王寰
西双版纳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曼飞龙塔,南传佛教砖石结构塔群,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又称笋塔。
3
妙湛寺金刚塔
喇嘛式佛塔建筑的代表
图片
摄影/渔夫
明代遗存,位于昆明市官渡古镇。佛塔逐渐世俗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为简化礼佛而兴建的过街塔和门塔,妙湛寺金刚塔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而典型的砂石质喇嘛式佛塔,对研究喇嘛式佛塔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对藏传佛教感兴趣,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的【寿国寺】也有精美的清代遗存。
4
筇竹寺
保存有全国五百罗汉塑像的代表作品
图片
图源/云南文化网
位于昆明周边的筇(qióng)竹寺始建于元代,为中原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座寺庙。著名的五百罗汉塑像形态各异,喜、怒、哀、乐,表情无一雷同,其人体比例、肌肉骨骼、服饰衣纹,大体都与常人相仿,古朴可亲,是全国寺院五百罗汉塑像中的精品佳作。
同在昆明周边的曹溪寺始建于大理国时期,是昆明当地高僧们聚集的佛教中心,殿内供奉的观音、文殊、普贤三圣像为难得的宋代造像。
5
兴教寺
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
图片
图源/艺旅文化
兴教寺建于明代,以其融合了中原与地方民族特色的明代壁画闻名于世,可惜风化严重,形态难辨。
兴教寺的建筑既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建筑大殿式样遗风,又深受白族建筑风格和藏密寺院建筑范式的影响,梁柱衔接手法精巧复杂,做工大气上乘。
6
大理天主教堂
融合了西式教堂与汉白建筑艺术的精华
图片
图源/艺旅文化
位于大理古城内,是滇西大理地区的主座教堂,既保持了西方教堂的建筑手法,又具有浓郁的白族建筑风韵。坐落在香格里拉茨中村的【茨中教堂】则融合了藏汉与西式教堂风格,它的保存被众多教徒视为夹缝中的奇迹。
06民国重要遗存
封建王朝落幕,走向共和的云南,开矿筑路创办实业,兴学练兵抵御外辱。
虽地处内陆边陲,但民国时期的云南有孕育了中国近代工业交通的萌芽,扛起了中华民族抵御盗寇的刀锋利刃,苦撑着国人文脉的弦赓不辍。民国的云南风云际会,遗存着大历史碾过的痕迹!
1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民族危亡之时,赓续中华文脉
图片
摄影/渔夫
国难深重之时,我国的教育精华知识群英辗转周折聚集西南一隅,形成大师荟萃的格局,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泽被四方。联大师生的到来不仅启迪开化了地处偏远的内陆云南,让当地的各层次教育科技得以启蒙,更孕育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国士精英,联大是为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不灭灯塔。
而作为云南最早的高等学府,【云南大学会泽院】、映秋院、致公堂等历史建筑都各有民国名人典故。
位于腾冲的【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及叠园集刻】是腾冲抗战胜利后,时任云贵监察史的李根源受命回腾督办善后,花三年多时间,收集前贤书法手迹174件并双钩上石,分嵌于滇西军都督府旧址后的图书馆墙壁上的珍贵文物,是对地方及全国书法名家艺术的集中展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军校中的军校,教官中的教官
图片
图源/云南旅游
近现代中国“黄埔”二字几乎就是“军校”的代名词,而也许大家都想不在广州黄埔岛上培养、训练那些日后叱咤战场将领的教官、组建黄埔军校的精英班底的大多有着同一所军事学堂的受训背景——它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
1909年,作为清末培养和轮训新军军官的新式军事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应运而生。至1928年学堂共开办19期,分步、骑、炮、工四科,这里走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三个国家军队总司令和一个国防部长,堪称我国近代军事教育的翘楚。
3
碧色寨车站
让边陲不再“闭塞”
图片
图源/摄图网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虽地形崎岖多山,却是我国最早开通铁路运营的省份之一。清末法国人修筑滇越铁路,中国人自主修筑了个碧石铁路支线,碧色寨站便是两路交汇的枢纽。
从1910起的30多年时间,转运的物资装满了仓库,法、英、美、德、日本和希腊人接踵而至,此处的开放和繁华程度,在滇南一带首屈一指,昆明人、越南人艳羡地将其称作“小巴黎”“小香港”。
图片
图源/私人地理
直至今日,这条支线上的【鸡街火车站】是全国唯一使用米轨和寸轨的双轨火车站。滇越铁路上的【五家寨铁路桥】又称“人字桥” ,该桥是滇越铁路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研究滇越铁路及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被列入《世界名桥史》。
这个碧石铁路支线的终点在石屏县,这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主持修建者陈鹤亭即为石屏人士,石屏人民感戴陈鹤亭先生对当地教育作出的巨大贡献,兴建了【企鹤楼】。它同时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建筑艺术和西式建筑艺术的风格,形成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在滇南建筑中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4
国殇墓园
一寸河山一寸血
图片
摄影/渔夫
抗战是中国近代史无法回避的可歌可泣苦难篇章。最早吹响反攻号角之地在滇西;战斗最胶着之地在滇西;与反法西斯盟军深度联合作战之始同样在滇西。腾冲国殇墓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远征军收复滇西、策应密支那抗日作战取得胜利之后,为纪念攻克腾冲的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园。
整个中国战局的乾坤曾命悬于滇缅公路上的【惠通桥】一线;【松山战役旧址】则见证了惨烈苦战三个月又三天的“松山之战”,自此中国军队一举扭转颓势,中国战局转入战略反攻。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云南当局于1945年在昆明市光华街北兴建【抗战胜利纪念堂】
为什么来云南?因为这里独特的自然风貌与人文风情。
但当大部分的游客都只奔向玉龙之巅、洱海之畔时,其实小艺更希望大家能看到彩云之南更多姿多彩的美丽、悠久厚重的历史,领略多样文明在彩云之地融合绘就的瑰丽图景。
走过这一处处国保,我们好像也走过了云南的一页页历史。
不要犹豫,即刻出发,向彩云之南~
云南/ 一日游 线路推荐
时间短暂,只看自己喜欢的、只看精华中的精华
昆明一日游
上午:西南联大旧址、云南陆军讲武堂、翠湖公园
下午:昆明市博物馆(地藏寺经幢)、官渡古镇(妙湛寺金刚塔)
云南/ 两日游 线路推荐
周末走一走,悠闲赏国保
建水石屏二日游
Day1:建水文庙、朝阳楼、双龙桥、建水朱家花园
Day2:石屏文庙建筑群、企鹤楼、郑营村民居
云南/ 三日游 线路推荐
三日小长假,国保精华看个遍
大理古迹三日游
Day1:太和金刚城(含南诏德化碑)、凤阳邑茶马古道、大理市博物馆(杜文秀元帅府、云南提督府旧址)
Day2:元世祖平定云南碑、弘圣寺、崇圣寺三塔、大理天主教堂
Day3:喜洲白族古建筑群、沙溪古镇的石钟寺石窟、兴教寺
*以上所有行程路线仅供参考,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
云南/ 必点菜单
民以食为天,走得累更要吃得好
蒙自过桥米线、汽锅鸡、云南石屏包浆豆腐、野生菌、饵丝、八大碗、牛肝菌焖饭、傣族手抓饭、烧饵块、炸乳扇、竹筒饭、宣威火腿、牦牛火锅、大救驾、水性杨花……
附【云南省国保概况名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编辑| 澹宁、圆圆
审订 | 渔夫老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