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日画卷:天蓝、水清、土净,“稀客”越来越多

人与自然,美美与共。近年来,北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顶层设计,系统治理,实现资源节约、绿色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清岸绿、鸟翔鱼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新格局正在形成。
图片
鸟类对栖息地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风向标”。 黑鹳、中华沙秋鸭等珍稀鸟类,对环境更是十分“挑剔”。今年冬天,观鸟爱好者和科研人员惊喜发现,相比往年天气虽然更冷,但不少河湖却格外“热闹”,“稀客”不断,“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首次现身通州大运河畔,黑鹳、苍鹭、普通秋沙鸭等候鸟留守永定河,凉水河、野鸭湖成为“鸟的天堂”,形态各异的候鸟,自由栖息觅食,勾画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美妙的冬日画卷。
这幅美妙的冬日画卷,是全市人民锚定目标,接续奋斗,用“生态画笔”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坚持标本兼治,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制定实施年度行动计划,一个污染一个污染地解决,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地提升: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30+”,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十三五"以来,北京累计恢复建设湿地8921公顷,建设大尺度森林湿地8600公顷,形成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10余处,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首都之一。
这幅美妙的冬日画卷,是全市人民用心呵护、寸土必争,用“绣花精神”一针一针绣出来的。近年来,北京在生态环境建设的 “精治”“法治”“共治”“慧治”上求发展、谋突破,将湿地恢复与建设任务纳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 加快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大力开展小微湿地和雨洪湿地建设;持续推动“清河行动”“清四乱”专项行动,建立小微水体公示牌制度,把生态建设融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在治污上毫不含糊。截至目前,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68%,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超前完成国家要求不低于24%、不高于28%的目标。
这幅美妙的冬日画卷,是全市人民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共同携手描绘出来的。政府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线上线下齐发力,深化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节电节水、绿色出行、生活垃圾分类等蔚然成风,广大群众的参与度与获得感大幅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提高。
哪里生态好,哪里环境好,鸟类就飞向哪里!多年不见的“稀客”悄然而来,见证北京一系列生态措施的落地见效。我们相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北京,未来会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优美,越来越多的“稀客”将会相约北京、留守北京,北京将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文/左敦华
图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