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转业军人14年五度驻村扶贫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德庆县凤村镇新生、棠下、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肇庆市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刘晓林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一起来听听转业军人在肇庆的14年扶贫路。

五度驻村,转业军人的14年扶贫路

1993年12月,刘晓林应征入伍参加北京军区炮兵第十四师服役,2004年11月从连队指导员岗位上转业到肇庆市妇联工作,在单位熟悉了一年工作情况后,恰逢当时广东省“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全面铺开,2005年12月开始,刘晓林走上了驻村扶贫路,一做就是十几年。

2005.12-2008.01,是“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派驻高要小湘镇汉塘村工作组组长,挂任村支部副书记;2010.08-2013.05是“扶贫到户 规划到人”工作驻高要市禄步镇洞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工作组组长,2015.05至2016.04是 “扶贫到户 规划到人”工作驻高要区小湘镇杨梅村工作组组长;2016.5-2019.05驻德庆县凤村镇新生、棠下、禄村扶贫......这是刘晓林的扶贫履历,14年来,他前往四地五度下乡驻村,他的的朋友圈信息90%都与扶贫工作有关。

刘晓林在地头了解帮扶对象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情况。

谈及那么长时间的扶贫经历,刘晓林说:“我原本就是农村长大的,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况且,像妇联这样的单位,女同事多,我自身有着如此丰富的扶贫经历,舍我其谁?”

让刘晓林感到欣慰的是在肇庆市妇联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让高要区小湘镇汉塘、杨梅和禄步镇洞头村的村集体经济富裕起来,村容村貌发生很大改变,让这三个村委会的大部分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帮助26户居住在泥砖危房中的贫困户建起新房。

2016年5月成为德庆县凤村镇新生、禄村、棠下等三个村委会的驻村工作组组长,刘晓林又遇到了新挑战。这三个村委会管辖二十几个自然村,又不在一条线路上,其中大部分自然村要经过陡峭弯曲的山道,刘晓林经常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各村,四年来,行程已达达20000公里,在凤村镇的大街小巷,大家都认得这位市里来的扶贫干部。

刘晓林走访慰问留守儿童。

看到凤村镇禄村教学点条件简陋落后,他联系到广州的志愿者赠送电脑、打印机、空调、图书、教学工具等物资,出资改造校内厕所,总投入达到11万元,并经常发动他的“朋友圈”来助学“扶智”,邀请北大学子、普法宣讲员、应急专业宣讲员为偏远学校带来希望和活力,并发动爱心父母数十次前往结对扶贫的村落探访贫困户的孩子,100多对“爱心父母”’与100多位特困学生结对助学,每年给予500到1000元的资助。

他深知,要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输血”治标不治本,“造血”才是长久之策。开展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后,他深入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性格、技能、意愿等,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65户落实兜底政策;对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60多人推荐到珠三角务工就业;对有种养技能的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其中新生村陈耀雄在他的帮扶下,成为养蜂能手,年收入近10万元。

在村里做产业项目调研后,刘晓林认为“菌菇是绿色产品,而且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菌菇种植产业可以做。”从前期可行性研究到最终落地,刘晓林共用了一年多时间。如今在凤村镇,一个占地6亩、拥有20立方标准冷库和菌种培育室的菌菇生产基地已建成并投产。菌菇种植基地走上了正轨后,品质得到了认可,产品打开了销路。目前,基地每年有16万元固定收入,作为建档立卡有劳动力低保户的分红,3万元作为3个行政村村委会的集体经济收益。在菌菇基地工作的20名员工当中,有8名属于贫困户,人均年工资2万元以上。

谈及扶贫成果时,刘晓林颇为自豪,经过几年的努力,德庆县这三条村65户完成危房改造,共有73户120人纳入低保五保,35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55人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65人领取养老金,263人次落实医疗救助金额达47.84万元,212人全部用上了安全饮用水和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面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现行帮扶的102户贫困户212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65元,比省脱贫标准8951元高出一倍。

【南方+记者】蓝单

【通讯员】陈震

【作者】 蓝单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