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成都这些个人、集体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此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成都有4人,他们分别是石渠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袁莉(女),简阳市石钟镇火烧庙村第一书记、简阳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蒋青淞,石渠县德荣马乡党委副书记兼扎马村驻村队员、成都市金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综合科副科长王潇,越西县申普乡果吉村综合帮扶队队员、蒲江县农业农村局朝阳湖畜牧站站长左凯。

此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成都有两个,分别是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员会和中共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委员会。这些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袁莉:将金、石两地医院及石渠县23个乡镇卫生院联系起来,实施远程诊疗

2019年,袁莉协调金石(金牛、石渠)两地卫健部门落实120万元资金建成“流动医院”多功能诊疗车,配备远程诊疗系统实现全县基本医疗全覆盖,将金、石两地医院及石渠县23个乡镇卫生院联系起来,实施远程诊疗,极大的方便了基层农牧民群众和医务人员,使全县干部群众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金石两地优质医疗资源,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远,老百姓的健康有了保障。

△袁莉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袁莉促成金石两地8对医疗机构结对帮扶,57对“师徒”传技术帮业务带人才;助力石渠县四个直属医疗机构达标升等,顺利完成脱贫攻坚验收工作;细化落实“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填补石渠县急诊、B超、针灸、康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等空白诊疗技术6项,协调石渠县基层医务人员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另外袁莉牵线搭桥引入深圳首彩基金会“天使的心跳”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项目进驻石渠,已联系四川省人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免费手术救助先心病患儿5名,让健康扶贫更加细化落实,避免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蒋青淞:开启村集体经济“共享模式”,培养一批懂科学、有技术的职业“新农民

蒋青淞2017年驻村以来,全覆盖走访贫困户,发现并解决问题263个,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退出、77户2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18年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6719.8元增至2020年13562.6元,年均增幅33.9%。期间,他协调帮扶资金160万元壮大集体经济,创新“1个党支部+专合社+农企+农户”管理模式,党支部牵头负责项目规划、产业发展,合作社负责具体经营,农企负责整体销售,农户就近务工、盈利分红,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率先示范种植羊肚菌30余亩、藤椒200余亩,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20余万元增至2020年50余万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

蒋青淞

2019年6月,蒋青淞组织开展“感恩奋进甜瓜会”,邀请全村群众共同品尝集体经济种植的甜瓜,开启了该村集体经济“共享模式”。另外他充分利用“微党校”(农民夜校)这所“大学校”,将火烧庙村“微党校”(农民夜校)产业教学点设在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基地,蒋青淞还邀请农学专家、种植能手现场教授选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技术,让“微党校”(农民夜校)成为田间地头的“好学校”,将扶技同扶智、扶志结合,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一批懂科学、有技术的职业“新农民”。

王潇:跨省引进优良牦牛品种,实现了本地牦牛扩群育种

2017年12月,王潇来到平均海拔4526米石渠县,挂任德荣玛乡党委副书记、2018年7月兼任扎马村驻村队员,三年援藏工作中,他紧扣扎马村牦牛养殖产业基础,着力构建“一村一品”特色畜牧产业发展模式,依托产业帮扶资金定向扶持优化本地牦牛良种繁育,跨省引进优良牦牛品种,实现了本地牦牛扩群育种、品种改良的目标,直接受益贫困户59户;协调1家区私营企业投资落户石渠县,指导1家石渠本地企业注册落地,解决当地20余人就业。

△王潇

同时他主动参与县级光伏扶贫项目落地扎马村,带动全乡四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4万元,全乡贫困户户均增收0.1万元,同时利用光伏发电收益建立3万元教育扶持基金;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抓实社会帮扶,挂职三年来为本乡、村争取社会各界捐赠各类扶贫帮扶物资及资金价值480余万元、争取各方爱心人士捐赠助学金8.3万余元,为加速脱贫攻坚进程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添了动能。王潇援助的德荣玛乡和扎马村,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全乡239户全面脱贫。

左凯:建设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日均产蛋1.4万枚左右,销售额达220余万元

左凯挂职以来,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产业,带领果吉村走上了脱贫奔康之路。在充分利用好县上的扶贫政策与资金的同时,左凯与其他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共同努力,积极争取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和蒲江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用“飞地”模式在新民镇建设了规模1.6万只鸡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日均产蛋1.4万枚左右,销售额达220余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该基地运用了国内最先进养殖技术,现代化程度在越西县乃至凉山州都是数一数二的。

左凯

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及协调对接,果吉村在大屯乡大同村建立了300亩标准化耙耙柑种植基地,村集体占股份46.5%,县农投公司占股份46.5%,第三方农业技术开发公司占股7%,预计盛产期销售额将达到200万元。左凯为村上建言献策:每年拿出集体经济收益的10%设立养老保障基金、教育保障基金、医疗保障基金等,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获得50元补贴,80岁的老人每月补贴100元,贫困家庭孩子考上大学的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员会:全国首创“飞地+众筹”贫困村产业扶贫模式

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员会坚持党建引领、模式创新、全域帮扶,帮扶甘孜州炉霍县88个贫困村,2364户10019人贫困人口和简阳市镇金镇、踏水镇10个贫困村,3个经济薄弱村贫困户全部脱贫;率先全域结对帮扶,引入优质资源和先进理念,将炉霍建成康北教育中心,吸引周边县就读生近2100人,县卫计中心成为四川民族地区第一家“二甲”妇幼保健机构,县人民医院、藏医院肛肠科、骨伤科成为康北特色专科,望果社区成为全省基层治理的先进典型。

同时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员会全国首创“飞地+众筹”贫困村产业扶贫模式,创新“村域合作、土地集中、各村飞地、龙头经营、入股分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等飞地产业扶贫机制,破解了高原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贫困村发展难题,打造了四川涉藏地区第一个社会帮扶贫困村飞地产业园,建成飞地智能蔬菜大棚300座、崩科旅游酒店4座、梅花鹿、牦牛、蜜蜂养殖基地各一个,带动炉霍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余元;创新“众筹”社会扶贫,选聘民主党派、民营企业家等500余名爱心人士担任炉霍贫困村“荣誉村长”“荣誉村民”,“筹人、筹资、筹智”助力炉霍发展。累计募集资金物资3000余万元,资金1200余万元,实施产业、教育、医疗等各类帮扶项目100余个,引进重大产业项目6个,协议资金3亿多元。

中共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委员会:以“不砍一棵树、不填一口塘、不挖一座山”为原则,成功申报3A级林盘景区

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4户387人。五年来,荷桥村委员会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励精图治、真抓实干,使荷桥村从地域偏远、产业落后的贫困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1034.8元,较2016年增长11991.8元,增幅132.6%;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4978.75元,较2016年增长9998.75元,增幅200.8%。

2017年底,荷桥村完成脱贫摘帽。荷桥村委员会接续巩固脱贫成果,创新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一条“新农村新样板、城乡融合新试点、乡村旅游新典范”的“三新荷桥”“蝶变”之路。该村依托蓝剑集团、清华同方等龙头企业,吸纳850户村民就近就地就业,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12名,提升致富本领;依托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到户资金等帮扶政策,扶持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自主创业,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5笔160万元,产业扶贫到户资金2批15.96万元,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贫困户收入稳固增长。

同时荷桥村创建“特色镇+园区+林盘+景区”模式,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秉持公园城市理念,以“不砍一棵树、不填一口塘、不挖一座山”为原则,依托生态本底优势构成的“一带两心一环三核”空间布局方案,科学编制规划,“家风荷桥”品牌成功申报3A级林盘景区,实现公园城市的“荷桥表达”;打造“莲香水岸·梦栖荷桥”主题景区,建成“小游园·微绿地”6000平方米,完成2处林盘院落整治和5.5公里绿道建设,打造出富有“乡愁”记忆的荷桥精品林盘。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编辑 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