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曾道群:捧着初心返乡,她帮贫困村转思想改“穷”貌|了不起的我们

封面新闻记者 邓丹

从贫困村逐步蜕变为富裕村、先进村,全村91.6%贫困人口聚集到产业就业链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3倍,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突破10万元,67%的贫困户乔迁新居,实现硬化路组组通………这是脱贫攻坚给四川自贡沿滩区联络镇高滩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此行北京,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自贡市沿滩区联络镇高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道群无比激动、倍感压力,“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所有奋战在自贡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兄弟姐妹们。”

捧着一颗初心返乡 她用生命助力脱贫

1978年出生的曾道群,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年幼时家境贫寒,她深知穷苦日子的难过。2011年,曾道群创业返乡后,面对作为省级贫困村的家乡,她毅然决然选择留在家乡,要帮助家乡改变“穷”面貌。

10年来,她先从村妇女主任干起,一直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按期实现高滩村脱贫摘帽,不分昼夜地编规划、定方案、跑项目、促发展。2016年担任高滩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她带领村两委多方争取筹集项目资金超3000万元,建立粮油、蛋鸡、鞋业代加工专合社3个,大兴产业。

怀揣着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曾道群似乎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还记得2016年2月,为解决高滩村10组贫困户的吃水问题,曾道群多次奔波在崎岖的组道上。有一天下了雨,道路湿滑,她骑着电瓶车摔倒在路边,左腿摔伤……在这几年的扶贫路上,她因劳累过度累倒过2次,在走访贫困户中,因道路崎岖,摔伤骨折3次,至今手臂仍有后遗症。

而这些,在曾道群看来,多是因为自己不小心所致,“只能怪自己太粗心”。

尽管扶贫路上困难重重,曾道群心里始终装着每个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她带着女儿一线攻坚,组建助耕复产、添瓦治漏、送医助学、纠纷调处、心理疏导五支队伍,近年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00余个,群众满意度100%。

不仅如此,她还自掏腰包万余元,用自己的工资去关心帮助贫困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她为“曾妈妈”“曾三姐”。

深知转变思想重要 创新深化基层治理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有成绩也有辛酸。让曾道群最欣慰地是,“看着村里那些曾经思想落后的人、不愿意动的人也改变了,愿意去打工挣钱,愿意听你说,愿意跟着走了。”这些转变,也都是她坚持如初的理由。

事实上,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点滴改变背后,都饱含着深厚的努力和付出。

面对新形势新村情,曾道群借鉴“道德银行”的经验,创新推出农村版“道德银行”,引导已脱贫群众、边缘户参与村务治理,自觉提升素质。同时,她创新打造“高滩夜校”“代表讲堂”“妇女之家”等农民课堂,重新编写贴近生活的教材,让村里人都能听得懂、学得会。此外,还通过评选“优秀党员”“高滩好人”“好婆婆”等,在全村范围内兴起“感恩奋进、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培育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乡村氛围。

小村庄,大改变;新思想,新面貌。

在多年脱贫攻坚工作中,曾道群还探索出了一套“尊重群众意愿,领着群众实干,回应群众期盼,交给群众裁判”的工作方法。在她的带领下,高滩村逐渐搭建起志愿者培育、孵化和“末梢化”网格管理体系、七级联动机制,村民们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村级事务的热情被激发了。也由此推动了小农水、易地扶贫搬迁、幸福美丽新村、环保攻坚等项目的顺利实施,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得到明显增强。

始终心系农村农民 最值得的是看到改变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回想这些年的历程,曾道群说自己也时常被感动,有一位婆婆曾经拉着她的手说,“曾三姐,我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还能住进砖房,都是你的好。”“不是我的好,是国家的政策好,是脱贫攻坚的好。”那一刻,听着他们最朴实的话,曾道群感受到了人间最值得。

作为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近年参加省“两会”,曾道群也时时刻刻想着农村、心系群众,努力发声。

曾道群(左二)在北京接受表彰

今年四川省“两会”期间,曾道群带去了三份有关农村的建议,其中建议要持续提升乡风文明,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只有继续改变村民们的思维,持续提升乡风文明,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曾道群说,获得表彰也将更加激励自己在未来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此次到北京,曾道群直言受宠若惊,“一直以来,干的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因为这些小事而获得荣誉,更没想过会因此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未来长路,责任重大。“此行到北京,对我来说是人生最有意义的旅程,更是一次向楷模和先进学习的机会。”曾道群说自己会把这些收获带回家乡去,带到农村去,让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