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骄傲!这些人和集体荣获全国表彰!(附先进事迹)(二)

编者按:

2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这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的褒奖。

云岭儿女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112名个人和85个集体获表彰。

有人已离我们而去。吴国良,生前为东川区汤丹镇扶贫办常务副主任、汤丹镇中河村党支部书记;王秋婷,生前为昭通市大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大关县监察委员会工作人员……有人依然奋斗在我们身边。张进松,昆明市社会扶贫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罗志华,勐海县畜牧兽医站高级兽医师……他们是云南人民的骄傲,更是指引我们接续奋斗的航标。

观察君推出《云南骄傲!这些人和集体荣获全国表彰!(附先进事迹)》系列报道,致敬脱贫伟业行动者,汲取精神伟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

陈红武

泸西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不断践行宗旨、务实为民,切实为全县脱贫攻坚事业尽职履责,交出了不负组织、不负群众的满意答卷。2019年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立足资源禀赋,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精准制定到乡到村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烟、果、菜、花、畜、药”六大特色产业和雪莲果、生姜等山区特色小产业,为贫困地区群众打开了增收致富之门。他创新组织模式,扩大产业覆盖范围,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贫困村集体收入最高达43.6万元。他于2018年推动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权+风险补偿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振兴贷”试点工作,,带动6758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黄振

红河州扶贫办政策法规科科长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他以自己独有的坚守,努力讲好脱贫攻坚“红河故事”,以信息的高质量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7、2018、2019年红河州扶贫信息工作在全省扶贫系统考核中连续保持在前3位。他本人2018年度被评为“云南扶贫宣传先进个人”。把涉贫信访作为重要窗口,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至所盼,积极宣讲政策、排除误解、分析原委、解决问题,得到群众好评。2017年以来共受理扶贫领域信访270件、均已办结。

李涛

绿春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

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李涛被抽调到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任拉祜寨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通过开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毒品整治+守边固边”专项行动,让拉祜寨群众脱贫致富。工作组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探索发展黑木耳示范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100元。目前,拉祜寨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1600元增加到2020年的8000元以上,从根本上实现了生理上脱毒、生活上脱贫、精神上脱困,拉祜寨群众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历史巨变。

李光明

维西县保和镇人民政府党委书记

李光明担任保和镇人民政府镇长、党委书记的5年,是全面打响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5年,作为全省涉藏地区发展滞后,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乡镇,他以“我将无我”的精神,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和前所未有的脱贫成效递交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合格答卷:全镇累计减贫2422户9220人,实现7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蔡永鑫

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党委书记

2020年,金江镇5个贫困村、2个深度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762户2732名贫困群众实现全部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6.37%降至0发生率;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058.1元上升到16527.2元;贫困户依靠产业每年人均增收3970元,产业组织化程度达到了100%;实现贫困户劳动力组织化转移5300余人次,贫困户依靠就业每年人均增收7130元,就业组织化程度达到了100%……在这脱贫攻坚成绩单的背后,倾注了党委书记蔡永鑫全部的智慧和汗水,溢满乡土味的足迹和厚重的为民情怀。

赵志磊

德钦县县委副书记

为了不耽误脱贫攻坚工作,赵志磊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上,他的肝血管瘤手术一次又一次延后,一直拖到了现在,5年来他带领分管的扶贫部门全体干部,克服重重困难,走遍全县的村村寨寨,行车15万余公里,了解村情、民情,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履行和担当德钦县脱贫摘帽这一历史使命。

扎史尼玛(因公殉职)

原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三级演员

为尽快适应驻村工作,摸清所在村的基本情况,扎史尼玛同志不顾自身身体状况,多次熬夜加班查看档案资料。虽然驻村时间不长,但他已经基本掌握了所在村贫困户的信息,且不止一次到过他们家里实地查看、了解情况。2020年7月3日,扎史尼玛同志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疾病以身殉职,年仅42岁。扎史尼玛同志虽然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时间不长,但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以“为人民谋福祉”为己任,踏实肯干、无私奉献。

李华明

西畴县岩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

岩头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面对交通闭塞行路难,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李华明不负众望,顶住各种压力,迎着困难往前冲,克服不能使用炸药爆破、修路占地问题难以协调解决等一个个困难,带领村民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用铁锤、錾子、铁锹等简陋工具在悬崖峭壁上一点一点地凿、一点一点地敲。历经12年的苦干实干,硬生生地凿出一条进村简易路,县政府出资16万元,全村群众投工投劳用20多天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打通了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终于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

郑锦

广南县委副书记

他的足迹遍布了西畴和广南两地,他就是现任广南县委副书记郑锦同志。作为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实践者、见证者,参加工作25年来,他情倾“三农”服务“三农”,铁肩担重任,先后奔波在西畴、广南两县脱贫攻坚主战场,攻坚克难,实现了两县高质量脱贫摘帽,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场上,他以实干诠释担当作为。2018年底,西畴县减贫9141户3485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6.28%降到2018年的1.17%,全县顺利脱贫摘帽。

蒙仕珍

文山麻栗坡县小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蒙仕珍2004年进入村委会工作,现任麻栗坡县天保镇小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为使小寨村群众脱贫致富,蒙仕珍结合实际,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农科实用技术培训,带领群众搞农产品流通,使该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率先在小寨村带头种植10余亩咖啡,消除了群众因对咖啡种植技术不了解存有“想种不敢种”的思想,带领老百姓改良猪种,动员大家养猪,目前每户平均新品种猪存栏在3头以上。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县农投公司,与农投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贫困户增收。

韦明

富宁县花甲乡委员会书记

自担任乡党委书记以来,限时下发派单260余个,800余个问题得到解决,2018年底全面消除902户危房,圆了群众安居梦。四年间花甲累积脱贫916户3845人,为花甲乡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他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点带面在全乡推行“一约四会”“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推进移风易俗和村民自治,全乡均已实现“一约四会”和“四议两公开”制度上墙,村规民约覆盖105个村小组5000余户人家;全面推行“七个一”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法,助推乡村善治,为全县乡村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李太学

文山州砚山县六掌村委员会书记

他多次组织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遍访辖区所有农户,制定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精准扶贫实施规划,建立脱贫攻坚规划执行制度、脱贫攻坚作战图,实现了脱贫攻坚工作挂图作战,挂牌督战。夯实基础,做脱贫攻坚发展的实施人。争取项目资金900余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道路、农田水利、活动室、路灯亮化等三十多个项目建设。发展产业,做实脱贫攻坚发展的带头人。带领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成立了龙源养殖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股份扶贫机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王敦伟

马关雅登博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2019年5月10日投产以来,马关雅登博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目前有120余名员工,其中50余人属建档立卡户,4人属残疾人;为了安抚社区民心,公司为幸福社区幼儿园捐赠园服1万余元,对于培训学徒工,公司免费提供食宿及培训费计60万余元。疫情期间向红十字会捐赠羽绒服20余万元,向马关第一中学捐赠5000只口罩,在相关部门及领导的支持鼓励下,专门生产口罩的生产车间于4月中旬正式投产,现车间日产量可达20万只,共吸纳30名员工,5名属档卡户,让工人们真正实现“车间建在家门口,打工不再往外走,挣钱顾家两不误,幸福生活人人有”的愿望。

卢安魁

砚山县阿猛镇阿基村委会农民

卢安魁虽然生活艰难,但他富有爱心,早年收养了一个孩子,取名卢威宗,从小悉心抚养,想尽办法供其上学。一直以来,卢安魁虽然残疾,劳动不便,但他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他凭借勤劳的双手辛勤耕种2亩土地,将养子抚养成人。他平时忍受着身体疾病的煎熬,坚持耕田种地,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为了摆脱贫困,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他积极上进,决定利用仅有的数千元积蓄,在家开起了小卖部,经营小百货。经过他的精心打理,小卖部给家里带来了超过种玉米、辣椒的收入,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李德顺

云南电网普洱供电局党建工作部副主任科员

2016年10月,李德顺在接到普洱供电局党委的通知选派他到干坝村担任驻村干部后,摸清村情、贫情,成立“墨江盛绿农业专业合作社”,着力发展“长+短+集散+特色”产业,即发展茶叶、橡胶种植等持续稳定的产业,已分别种植茶叶950亩、橡胶18500亩,采购商从干坝村收购的茶叶已达上万公斤;“短”即发展土豆、烤烟种植,生态猪、土鸡养殖,鸡枞油、辣椒油加工等收益见效快的产业,帮助干坝村村民销售农产品288余万元,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6825.61元提高到2019年的9739.00元。建成1个“盛绿街”集散交易市场,累计交易额245余万元。建成1个光伏发电项目和干坝农村客栈,年收益达8万元。

杨宇

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西盟县委书记

在杨宇带领下,2018年西盟县率先在全国“直过民族”地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在2018年、2019年脱贫成效考核中连续2年排名云南省第1位,荣获了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成功入选中国扶贫交流基地、全国百个减贫示范县,《西盟县5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作为云南省典型案例上报国务院扶贫办。作为一名党员,杨宇的初心和坚守,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西盟县从“阿佤人民唱新歌”到“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又一次实现了千年跨越。

杨中兴

澜沧县县委书记、一级调研员

近五年来他遍访了全县156个贫困村678次,遍访率达435%,走访了近9100户贫困户。他着力强化组织指挥、汇集攻坚合力、严实攻坚作风,创新提出“4842”工作机制,带头执行“县抓落实、乡村实施、合力攻坚”的责任制,明确自己是“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是“主攻队长”、村支部书记是“尖刀排长”,牵头组建2508个村民小组脱贫发展委员会,组织选派695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3429名驻组包户干部、10804名帮扶干部在扶贫一线全力开展工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致力于脱贫摘帽并结出累累硕果。

张艳兰

孟连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艳兰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工作非常严谨,对工作队员的要求也很严格,孟连县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人均产业面积可达7.5亩,不用施化肥就能有很好的收成,她利用她的专业优势,经常深入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实地调查了解土壤的具体情况,详细询问群众种收情况。她带领群众开展多样化种养殖产业扶贫,并在全县花开,人民群众收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增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

刘松

普洱市宁洱县团结村村党总支书记

2018年4月,团结村蔬菜冷库却突然遭遇停电,3天时间,储存在冷库里的蔬菜全部腐烂,农户损失超过50多万元。为减轻群众负担,刘松说服村监督委员会主任,两人共计个人贷款50万元,把欠农户的菜钱付清了,把所有的损失都自己承担下来。他带头致富,在布局规划全村产业上,采取“党总支+投资商+合作社+基地”的“联营种植”模式,引进甜脆芒果产业,解决全村无稳固产业支撑的问题。

周亚玲

景谷康鸿西番莲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周亚玲2014年成立景谷康鸿西番莲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3236户群众踏上脱贫致富路,成为景谷县有名的脱贫致富领路人。周亚玲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电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作、服务协作”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目前,共带动5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罗志华

勐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高级兽医师

2015年来,罗志华同志与曼班三队拉祜族群众生活在一起,驻村工作以来,针对曼班三队拉祜族村民素质贫困、与外界沟通困难、生产生活习惯落后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少数民族干部语言优势作用,经过精准帮扶,曼班三队人均纯收入已由2014年的2380元提升到2020年的8668元,全村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步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罗永才

勐腊县勐腊镇补蚌村党总支书记、主任

罗永才带领村民自建烤酒厂,发展生猪养殖、香菇种植和养蜂产业,探索打造乡村旅游和农家乐,让村民在家也能脱贫致富。一是带领村民自建烤酒厂,帮助找销路,罗永才的烤酒厂每年可酿包酒4000公斤,年均可增收2万余元,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来源。二是利用烤酒酒糟作饲料,带动有条件的村民发展生猪养殖,年均出栏生猪10头,增收2万余元。三是成立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找到稳定脱贫增收的好路子。四是结合补蚌村自然环境优势和当地传统养蜂技术,手把手教村民养蜂,采用村民+合作社模式,发展养蜂产业。罗永才同志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村民经济收入增加,群众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吉向阳

南涧彝族自治县委员会书记

吉向阳,领导组会议50余次,各类专题会等300余场次,部署精准脱贫工作。他高度重视传导压实责任,创新推出县委常委挂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副县长任分管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推出县、乡、村、组、户五级包保责任制,在大理州第一家签订了632份政治军令状全县33名县级领导包乡包村,81名部门领导包行政村,6752名县乡村组骨干成员包保村民小组,4539名干部职工包保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重视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选优配强8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提出严管厚爱,率先实行常态“五天四夜”、战时“六天五夜”工作制和微信管理,工作队员驻村率提高到98%以上。

李德琦

大理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他舍小家、顾大家,率先垂范,“5+2”“白+黑”奋战在脱贫攻坚工作岗位,走遍全州110个乡镇和边远的贫困村,用步伐践行“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他带领全州扶贫系统“顶在前面,干在难处”,担起“参谋部、作战部、督查部”职责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在攻坚同时抓巩固提升,大理州五项措施防止返贫的做法在国务院扶贫办信息刊发,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防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成果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大理州脱贫攻坚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赵神贵

云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

5年来,他的身影在这1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处可见,他用自己脚步丈量了天灯的山山水水,用汗水倾注了贫困群众,以责任、担当兑现了庄严的政治承诺, 5年的坚守换来的是政策项目落地42个,累计投资5454.6万元,协调、争取社会帮扶企业24家,累计帮扶资金274.67万元;开展全面遍访14次,累计转走访1086人次;354户危房得到全面改造,2350人的安全饮水和生产生活用电得到全面改造升级;21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村组公路硬化率、村民议事场所、垛木房改造等工作居全县之首。

刘平(因公殉职)

原祥云县普淜镇杨家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平,2017年,在前往易地扶贫搬迁点途中意外摔伤昏迷,医治无效,逝于任上,年仅49岁。他生前就是典型的“老黄牛”型干部,在村任职23年期间,他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坚守工作岗位,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刘平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走“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发展冬桃种植500亩,杨家屋村成了普淜镇冬桃种植规模最大的村,彻底从“荒山荒坡”变成了“金山银坡”。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21名贫困群全部如期脱贫,杨家屋村彻底摘掉了“穷帽”。

杨福才

剑川县老君山镇新和村彝族社社长

随着国家扶贫攻坚步伐的加快,杨福才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带领86户323人彝族群众昂首阔步向小康迈进。为建档立卡49户211人想法子、找路子、出点子,向上级不停地跑项目、找项目、求发展。为了让群众走出大山奔小康,他紧紧抓住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挨家挨户去做群众工作,让群众从不愿搬迁到支持搬迁。在搬迁项目落地后,他又带头协调各方,去做群众工作,争取搬迁点附近群众的支持,在他的努力下,86户彝族群众顺利搬迁入住开启幸福新生活。

杨吉昆

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上任以来,他带领“三委”班子,进村入户,理清发展思路,争取上级支持,在他的带领下,福和村党总支部从后进党支部转变为优秀党支部,村里发展也由高寒贫困山村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生态村。在他的带领下,福和村高寒贫困山区旧貌换新颜,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贫困户全部稳固脱贫,村里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一片祥和,正如福和村的名字一样,幸福和谐。

李连映

大理弥渡县德苴乡委员会书记

德苴乡贫困发生率高达58.23%。为啃下德苴乡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李连映同志聚焦“五个一批”,紧扣“六个精准”,先后组织开展7轮动态管理,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建立健全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般农户全覆盖包保体系,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扎实开展收入、住房、教育等问题排查和补短板工作,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接续开展“百日总攻、百日提升、百日巩固”专项行动,完成13161名贫困人口脱贫、13个贫困行政村退出、德苴乡出列的目标任务,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全部消除风险,解决了“如何退”的问题。

杨善斌

芒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杨善斌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放弃节假日,“5+2”“白加黑”,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充分就业,推动危房改造等,致力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2018年9月,芒市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是云南省首批脱贫县市之一。截止2020年底,芒市1个贫困乡和36贫困村已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全市6483户2553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

梁昌才

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党委书记

在梁昌才的带领下,九保阿昌族乡实现了全乡五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559户2120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4.23降至0%,群众住上了青砖白瓦房,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安全水、村民议事有了地点、就学看病在家门口就解决、文化设施走进乡村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三方对梁河县专项评估中,实现了“零错退、零漏评、零举证”。

魏高明

丽江市永胜县县委副书记(挂职)

2018年来,魏高明同志主动担当,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一是实现了扶贫产业自然灾害险和价格指数保险全覆盖。二是探索形成了电商扶贫模式。通过电商和直播带货帮助销售农产品超过1.2亿元。三是探索出集中办学新模式。协调新建容纳3000人的民族中学,对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实行集中办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是创新提出“六抓六定”扶贫资金管理新做法在全国推广。五是打造订单农业模式,带动近2000户贫困户户均稳定增收1万元以上。六是打造扶贫车间吸纳就业,通过引进陕西金鹿服装厂、扶贫车间等吸纳70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七是以光伏提水为切入点打造金沙江绿色经济带。

谢良忠

玉龙县黎明乡美乐村委会党总支书记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谢良忠和村党总支一班人一个难点接着一个难点攻坚,实现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98人稳定脱贫,美乐村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五年来,谢良忠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建设,争取市县支持加大对美乐村的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项目,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就医难”等诸多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杨永胜

称杆乡人民政府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自2013年2月到称杆乡任职以来,他坚持冲锋在前。称杆乡一步千年,他是“称杆巨变”的带路人。全乡4053户1495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75%下降到零,全乡5292户群众住进了安全稳固、整洁干净的易地搬迁房;全乡117.135公里的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105.7公里的危险路段全部安装安防设施;全乡贫困群众的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893.59元跃升至当前的8639.45元,增长了198.55 %,彻底终结了群众看天吃饭、靠救济度日的时代。

和文宝

鹿马登乡党委书记

9年来,他以“把群众当家人,为群众的脱贫发展操碎了心,推动全乡经济持续稳步发展,高质量脱贫摘帽。先后整顿了4个软弱涣散党总支部,共完成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建设43个,列入县级基层党建示范点5个。率先在全州打造了拉马得党员实训基地,先后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专题培训24期,覆盖1590人次,带动周边群众增收约25万元。

和银光

兰坪县纪委县监委派驻县委办纪检监察组长

和银光志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他组织发动挂联单位累计为大宗小学捐款4.1万元,为学生购置了校服、书包等学习用品。同时,协调争取各方力量,为大宗小学捐赠文具、食堂器材等价值20余万元物品。通过不懈努,大宗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等措施,使村户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2855元增加到2020年的8000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稳固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

王世荣

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巴坡村党总支书记

2008年,王世荣带领全村40多位干部群众来到高德荣“老县长”探索出来的斯达草果基地学习种植技术,同时,组织村组干部和积极性较高的农户去外地学习考察,回来后通过其现身说法提振村民种植草果的信心和决心。以点带面、一户到几户、一个村民小组到几个小组逐步推广。2020年,全村共种植草果23200亩,草果产量452吨,收入418万元。2020年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12692元,基本实现每户农户有1至2个脱贫增收产业的目标。

致敬脱贫伟业行动者!

编辑:袁泽玉

来源:省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