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道县:推行“五包五帮五督”机制狠抓早稻生产

图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25日讯(通讯员盘林王爱德)连日来,道县连续召开了早稻生产动员会、农业农村工作务虚会,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粮食生产有关要求,坚决遏制耕地抛荒,防止耕地“非粮化”,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行“五包五帮五督”机制,狠抓早稻生产。
今年,道县推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包丘的“五包”责任机制,压实工作责任,狠抓早稻生产。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街道),并带头办点示范,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各创办1个早稻万亩绿色高产示范片,其他县级领导在所联系乡镇(街道)领办一个千亩早稻绿色高产示范片或专抓一个粮食生产监测村。每个示范片、村安排后盾单位,由后盾单位提供相应支持。同时,财政列支专项资金。落实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街道)干部包村,指导各村制订工作方案,落实早稻集中育秧基地,摸清耕地抛荒底子,制订各项整改措施,宣传惠农兴粮政策。由村支书等村干部包组,把早稻生产任务分解到组、到户,及时传达上级重农抓粮惠农政策,争取项目资金,搞好农田水利设施,组织人员解决组里抛荒耕地。由村民小组组织本组农户落实早稻生产任务,治理耕地抛荒,开展集中育秧,大力发展早稻生产,对抛荒2年以上的耕地依法依规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农户自行或合作购买种子、秧盘、农膜等农资,开展早稻集中育秧,或购买社会化服务商品秧苗,大力发展水稻生产。农户在享受国家耕地地力等惠农补贴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确保本人经营承包地耕地质量,做到不抛荒,不擅自改变耕地用途,为粮食安全作贡献。
推行帮政策、帮技术、帮信息、帮项目、帮服务的“五帮”扶助机制,确保措施到位。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凡是出现耕地抛荒的一律不得享受政策补贴,真正兑现好“谁种粮谁享受补贴”政策。补贴通过“一卡通”发放,确保实际种植农户和种植大户享受到补贴政策。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技术人员按片区分组责任到人,进村入户,为粮食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一般种粮户在选种、浸种、育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开展全程技术指导,确保粮食生产科学管理、成本降低、效益提高,激发种粮积极性。通过电视、手机短信、微信、村级广播、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为种粮农户提供产、供、加、销等全产业链方面的信息。通过向上争取涉农项目,帮助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种植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积极开展农资产品打假护春耕和价格督查行动,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资产品一律依法处理,依法维护农资生产经营秩序和农产品质量,为全县粮食生产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农户用上放心农资产品。
推行督面积落实、督集中育秧、督人员到位、督抛荒治理、督办点示范的“五督”考核机制,严格奖惩兑现。全面优先抓好早稻面积落实,通过采取过硬措施把早稻生产任务落实到乡镇(街道)、村组、农户、田块,确保完成早稻26万亩播种任务。全县要完成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10.5万亩(大田),带动全县集中育秧面积突破20万亩。组织调运储备好早稻种子、农膜、秧盘、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各驻村干部和农技人员在早稻生产期间除做好本职工作外,大部分工作时间要驻村指导早稻浸种育秧,组织代耕代种、解决耕地抛荒等。县早稻生产工作督查组将定期、不定期督查到岗到位履职情况。按照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切实担负起遏制耕地抛荒的属地责任,由乡村两级组织人员摸排本辖区内耕地抛荒情况,建立台账。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抛荒耕地进行针对性治理,可采取集中流转、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方式推动抛荒耕地复种。切实落实“种地得补贴,不种地不得补贴”要求,按政策规定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抛荒耕地不得再发放补贴,这部分补贴可统筹用于抛荒耕地复耕。禁止水稻生产功能区 “非粮化”。对发现连片3亩以上(含3亩)的抛荒取消乡镇(街道)、村评先资格,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专抓粮食生产工作。开展万、千、百亩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县里要办好4个万亩片,各乡镇(街道)要办好千亩片,村要办好百亩片。同时,要持续抓好15个粮食生产监测点。示范片要统一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播期,集成水稻三项关键增产技术,真正成为绿色高质高效水稻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