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企业助10多万人增收,深农集团建成全国首家“永不落幕”消费扶贫中心

依托线上线下,将广西西林麻鸭推广到深圳主流市场,年销量超8万只;

为云南昭通非遗红糖打开新销路,年增长销量200吨;

每年助力汕尾将400万吨大米等共计1500万元的农产品,推向市场;

还免费帮助扶贫产品销售商家做推广……实现产业带动,增加就业……

这些案例都跟深圳一家企业有关,它就是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农集团”)

消费扶贫中心外景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深农集团作为深圳四个先进集体,获得表彰。

作为深圳市属国有上市公司,近年来深农集团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及深圳市有关扶贫的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结合网络化市场渠道,建成首个面向全国的消费扶贫中心,并首创市场和基地联动发展“红河模式”,帮助深圳对口地区扶贫产品走出产地,走向全国,切实推动深圳消费扶贫工作走在全国最前列。

2020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对深农集团消费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授予 首批“全国消费扶贫示范单位”。

建成首个面向全国的消费扶贫中心

走进深农集团旗下的深圳市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消费扶贫中心”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据该市场负责人郑英鹏介绍,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农集团全面推进产业帮扶合作,在深圳市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特划出1.5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建成首个面向全国的消费扶贫中心。

消费扶贫中心内的展销平台

该中心以“展示展销”“交易撮合”“产品自营”为驱动,线下线上融合发展,创新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消费扶贫模式。

期间,其先后举办各类展销活动70余场次,投放自助售卖机38台,开设旗舰店4家,实现扶贫产品销售近2亿元,并通过集团网络化市场渠道,带动深圳对口地区和国家贫困县农产品交易160多万吨,交易额约100亿元,助力10多万名贫困人口增收,并推进形成联农带农的好机制、产销对接的好渠道、扶贫产品的好品牌,切实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了“三个好”,助力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产业持续发展。

创新构建市场和基地联动发展“红河模式”

上述之外,为切实推进产业振兴和持续发展,深农集团还在云南泸西县投资1亿元,因地制宜发展“小香葱”特色产业,分批建成1万多亩标准化香葱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发展香葱种植10多万亩,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香葱生产基地,并率先构建产地市场和蔬菜基地联动发展“红河模式”,实现市场和基地的无缝对接。不仅如此,其还延长产业链条,帮助贫困农户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人均增收超3万元,培训产业工人超过1.8万人,切实推进当地产业振兴和持续发展,获“中国扶贫·企业贡献奖”。

创新举措缓解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农集团旗下32家农批市场精准防控,未发生一例疫情事件。其中,年车流量超500万台、人流量超1000万人次的深圳海吉星市场,在疫情防控形势一度紧张的情况下,确保了全市菜篮子的安全与稳定,并为消费扶贫中心营运提供了坚强保障。2020年初,深圳对口地区农产品因疫情出现严重滞销,深农集团积极结合保供稳价需求,分类施策,通过建立产销对接群、线上商城销售、直播带货、扫码一件代发等创新举措,大力缓解深圳对口地区产品滞销难题,促进销售水果等农产品2000吨以上,直播带货销售1.8万多笔,7294名贫困人口受益。

【记者】杜艳

【作者】 杜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