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们荣膺脱贫攻坚“军功章”!致敬!

图片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表彰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其中,我市共有9名先进个人和6个先进集体获得表彰。
这9名先进个人和6个先进集体分别是:吉安市扶贫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巴庚明;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村民彭夏英;遂川县雩田镇村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吉安市交警支队宣教科副科长方敏军;永新县教育体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王佐;永新县怀忠镇党委书记段晓新;遂川县汤湖镇党委书记刘贺芳;江西省富晶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兰云;吉水县盘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银;江西红东垦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义坚。以及井冈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吉安县扶贫办公室、遂川县民政局、万安县商务局、吉安县横江镇横溪村党支部和江西奕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吉安、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对吉安、井冈山这片红色热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和深深的嘱托。5年来,540万吉安人民感党恩、知进取、勤奋斗,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确立了“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目标,凝聚各方力量,构建脱贫体系,创新攻坚方法,经过持续奋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全市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4.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日益提升,贫困群众的吃、穿和健康、教育、住房等各项保障性指标全面达标,广大农村气象一新,走出了一条富有吉安特色的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之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需要政策扶持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全民参与的主观能动。5年来,我市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各方帮扶力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汇聚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蓬勃力量。
坚持党政主导、齐抓共管,我市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为脱贫攻坚“一线作战部”,建立党员干部“321”结对帮扶机制,1257个单位、6328名干部开展驻村帮扶,3.8万名干部结对帮扶10.2万贫困户,实现贫困村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贫困户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2016年以来,全市共793家民营企业投入帮扶资金7.6亿元,参与帮扶1056个贫困村(含“十二五”贫困村)。同时,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深入开展扶贫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贫困人口提供生计发展、能力提升、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持续激发脱贫主体内生动能,我市还通过推行“志智双扶”,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实施“积分超市”“红黑榜”,广泛性开展“三讲一评”,切实提升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精气神,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得到普遍增强。
受奖代表感言
图片
彭夏英:“能够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感到无比激动、自豪,深受鼓舞。但这份荣誉不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也是属于江西省、吉安市和井冈山市的,这份荣誉也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回到井冈山后,我会把此次表彰大会精神传达给神山村村民。有了党和国家的鼓励和支持,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我们一定会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把神山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图片
方敏军:“在全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之时,我能获得这样的荣誉,真的很感动!这份荣誉属于我们村口村的父老乡亲们,也属于井冈山革命老区的群众。我将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团结带领村里的党员、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百年大庆。”
一起领略他们的攻坚风采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巴 庚 明
巴庚明连续在吉安扶贫战线工作了18年。他坚定政治站位,铆住脱贫目标,乐于奉献,工作业绩突出。为落实精准施策,他注重培植、发现和推广典型。在扶贫路径上,先后探索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和保障扶贫等六大扶贫举措。在压实责任上,他提出“五定”责任帮扶制(定目标、定对象、定措施、定资金、定责任)。在扶贫模式上,推广了“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在2018年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我市产业扶贫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他积极推动扶贫队伍建设,从吉安县试点再到全市推广,做到每个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建有扶贫工作站、每个村建有扶贫工作室,此做法后来在全省推行。为巩固脱贫成果,他注重探索长效机制建设。在全省市级层面率先研制出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意见和“遇困即扶”工作机制,源头防止返贫致贫,并逐步向致富、文明迈进。
彭 夏 英
彭夏英,是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一名普通妇女。家里最穷的时候,连孩子看病需要十块钱都拿不出来。尽管长期与贫困作伴,但她从未失去生活的信心。面对脱贫攻坚,小学没毕业的彭夏英没有“等着扶、躺着要”,而是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自己动手养羊、种黄桃、做竹筷,开办全村第一家农家乐,逐渐成长为脱贫致富典范。心怀感恩的彭夏英,不仅带头拆除自家土坯房和牛栏、厕所,支持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还主动退出低保,把政策让给更需要的人。随着神山旅游的兴旺,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但彭夏英坚决不扩大农家乐规模,并主动与旅游协会商量,将分给自家的团客安排给其他村民,她用朴实的话语感动并激励了无数贫困群众,“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不能抚养我们”“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
王 佐
在五年多的教育扶贫路上,王佐怀着深厚感情,全身心投入,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坚持进村入户,走遍永新县283个行政村和183个农村学校、幼儿园,精准摸排了全县所有贫困学生的情况,精准发放资助金,切实扶持贫困学生,确保了资助政策全覆盖;坚持关爱贫困学生,通过摸底数、找症结、挖根源、列清单、建台账,实行“党建+控辍保学”,亲自督办、亲自走访、带头帮扶,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坚持改造薄弱学校,想方设法对全县183所薄弱学校、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实现了“最好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保障了贫困学生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坚持强化技能培训,结合实际实施贫困学生“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培训未升学的初高中贫困学生达3000余人次,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段 晓 新
2016年6月,他来到永新县怀忠镇担任党委书记时,该镇还有321户1166人的未脱贫群众,贫困发生率5.83%。如何让贫困群众更好地脱贫致富?为寻找答案,他走遍了全镇9个行政村561户贫困户。无论白昼黑夜、雨天晴天,他都坚持走访贫困户,详细了解其家庭情况及致贫原因,记录脱贫方法,光笔记就写了满满三本。
在充分调研后,他找到了脱贫之路——发展产业,培育龙头创新机制带共富。结合当地实际,动员有技术的村干部和能人加入,使9个村相继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功吸纳全镇561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并带动106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水产养殖等产业……五年来,在他的努力下,僵持许久的永新县贫困村光伏联建基地项目顺利落地,每年为全县196个贫困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近10万元;怀忠镇乡村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6个贫困村摘帽,561户2140人稳定脱贫,为夺取全面小康伟大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 贺 芳
汤湖镇,是全县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乡镇之一。2017年,她调任汤湖镇党委书记时,正身怀六甲,但仍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详细了解群众实际,研究制定帮扶方案。直到生产的前一天,她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分娩不到一个月,她又一头扎进了脱贫攻坚工作中。
不让一个群众在土坯房中奔小康,她大力推进安居工程;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她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镇25户以上村小组全部通水泥路,改水、改厕率均达到100%;提升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她带领干部群众扎实做好“双业”文章,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同时,带领全镇“二次创业”,使全镇茶叶面积达到5.6万亩,产值4个亿,并依托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发展之路,帮助贫困户年增收2000元以上……如今,汤湖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群众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绿富美的典型代表。
方 敏 军
他先后在遂川县村口村、清秀村、集合村3个贫困村担任驻村帮扶干部、第一书记,先后帮助3个村共20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争取项目资金2600余万元。是他,经常利用农闲、夜晚的时间召集群众开屋场会,讲政策、传思想、听民意、解民忧,仅2020年就召开了53场次,充分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群众干事的内生动力,使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是他,充分发挥贫困村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在村口村发展了710亩脐橙种植和200亩小龙虾养殖,在清秀村发展起了百亩茶园,在集合村搞起了蘑菇种植。产业扶贫“造血强基”,让乡亲们有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是他,想方设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口实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50万元;是他化解群众心结,啃下了村口20年未修成的道路等多块矛盾纠纷“硬骨头”,推进了村里路、水、电等的全面修建、改造、升级……他的故事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江西日报等各级媒体的广泛宣传。
邓 兰 云
邓兰云,出身于万安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不甘贫穷,通过银行贷款,承包120亩的荒山种植柑桔类水果,经过精心经营,现如今,果园面积达5000多亩,年产值近千万余元。发家致富的邓兰云没有忘记乡亲们,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利用自家的荒山闲地种植果树。如今,高陂镇处处是果园。2013年,他创办了万安县绿丰果业合作社,吸纳38户贫困户为合作社社员,带动200多户贫困户发展井冈蜜柚、脐橙等柑桔类水果产业,户均增收3万余元,并先后优先安置670多名贫困劳动力到基地就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典型。他靠着自己的坚定执着、勤奋刻苦,硬是将一片荒山变成了“金山”,并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荣获2015年吉安市人民政府授予“井冈蜜柚产业带头人”称号。
王 银
近年来,他在稻渔共作模式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建成稻虾共作产业基地4600亩,稻蟹共作2000亩,稻渔共作400亩,成为“虾兵蟹将”的带头人。王银在创新机制加快公司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贫困群众,积极探索扶贫产业带贫益贫机制,从而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深受贫困群众点赞的“六个一” 产业扶贫新模式,成为吉水县产业扶贫的样板。他以“一人发展是独享,抱团发展叫共享”为理念,带动产业园所在地盘谷镇14个村503户贫困户抱团发展产业。公司创立扶贫车间,吸纳当地群众在基地务工达到200多人,每年支出的务工工资达500万元。
罗 义 坚
他自2011年担任温州市吉安商会会长以来,充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联络促成投资项目达40余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近千个,带动留守家乡人员就业2000余人次。他积极探索“产业+旅游”扶贫模式,在自已的家乡东固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家乡的旅游、农家乐、民宿、扶贫农产品等发展,推动当地特色扶贫农产品销售金额达1000余万元。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他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建立了东固畲族乡生态产业基地,带动搬迁户发展产业并提供就业机会。极大地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为家乡脱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如此,他还乐善好施投身公益事业,发动筹集的扶贫公益款达100余万元以上。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井冈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井冈山市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引领井冈老区人民,不忘初心,感恩奋进,2017年2月26日,在全国实现率先脱贫“摘帽”。井冈山既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也是贫困地区致富奔小康的新起点。
他们注重实践创新,突出精准,探索“井冈脱贫路径”:围绕“扶持谁”,创新“三卡识别”办法,做到识别上精准;围绕“怎么扶”,创新“五个起来”模式,做到帮扶上精准;围绕“可持续”,创新“四个全覆盖”机制,做到巩固上精准;围绕“管长远”,打造“四个示范区”,做到长效上精准,形成了一套坚持党的引领、瞄准靶心、激发内力、社会合力、常态长效的贫困治理体系。注重脱贫质量,积极探索产业造血模式:“变山区为景区、变农户为商户、变农房为客房”的“三变”旅游产业模式,“一户一块茶园、一户一块竹林、一户一块果园、一户一人务工”的“四个一”农业产业模式,以及“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的“三变”资产受益模式。注重党建引领,铸造一支扎根基层的党的力量。注重内生动力,铸就一种永不屈服的攻坚精神。注重对外交流,唱响一曲战贫治贫的国际合奏。井冈山率先脱贫“摘帽”被评为2017年中国十大新闻,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吉安县扶贫办公室
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吉安县扶贫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时对吉安、井冈山“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指示精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先行先试,不断创新政策措施、探索实践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吉安县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2017年11月1日,省政府正式宣告吉安县脱贫摘帽。连续四年在全省市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列为综合评价“好”的等次。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15032户50666人实现全部脱贫退出,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6586元增至12980元。
吉安县扶贫办公室构建了县、乡、村、党员干部“四级联动”组织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村扶贫站室全覆盖,先后投入扶贫资金32.1亿元,在全面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建立了182个扶贫产业合作社覆盖所有贫困户,实现所有行政村村庄整治全覆盖。2017年11月1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吉安县脱贫摘帽,成为全省继井冈山之后第二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吉安县扶贫办公室探索总结并推出了“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四轮驱动”金融扶贫模式、红黄蓝“三卡分类”建档方法、健康扶贫“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攻坚“吉安县经验”。2018年吉安县被评为全国健康扶贫先进县。先后有省内外150多个兄弟县市组团来县考察学习。
脱贫摘帽后,吉安县扶贫办公室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的起点,重整归零再出发,探索建立村干部或致富带头人领办、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户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新模式,构建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一领办三参与”产业项目97个,既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带领了群众脱贫致富,形成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是股东”的产业发展局面,得到群众一致认可。2018年“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
遂川县民政局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遂川民政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为指引,坚守为民爱民宗旨,担当履职、主动作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争取社会组织支持等方面精准发力,推进社会救助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全力助推全县脱贫攻坚,为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他们担当履职,全力落实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他们温情服务,用心照料特困供养人员生活;他们主动作为,汇聚社会组织力量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及时奖励集体三等奖。
万安县商务局
近年来,万安县聚焦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台有力政策举措,拿出真招实招硬招,在“精准”中求突破,在“共赢”中谋长远,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精准对接,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发力,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迅速接轨,构建了产销共赢的消费扶贫机制,在消费扶贫工作中实现了“小县也有大作为”。
该县坚持把“长短”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持续加大产业奖补力度,扬优成势,形成了以井冈蜜柚、万安脐橙为主、现代农业和养殖业为两翼、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了“一乡(镇)一品”的扶贫产业格局。该县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授权委托销售合作协议,实行农产品代理上行;对消费扶贫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搭建流通、网络、载体、销售“四大”平台,打通由农户到用户的堵点,接通由产品到商品的链接,切实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序对接。
据统计,2020年以来,万安县消费扶贫“线上+线下”累计销售扶贫农产品1.72亿元。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积极性,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全民参与格局。以网络直播形式宣传和销售农产品,“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200多家社会企业和团体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捐资捐物”等形式参与消费扶贫,帮扶资金达2000余万元,受益群众约5万人。
吉安县横江镇横溪村支部
横溪村作为横江葡萄的发源地,小小的横江葡萄是这个村的骄傲,也是村内贫困户脱贫的“功臣”。2020年,横溪村横江葡萄种植面积达2600多亩,种植户发展至90余户,并成功带动10户贫困户发展葡萄产业,总产量达400万斤,产值达1600万元。
1999年,村民肖章瑛开始尝试种植巨峰葡萄,通过多年探索,从开始的10亩发展到后来的50亩。肖章瑛葡萄产业的成功,点燃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当时还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肖光明就是其中一位。
从小到大,壮大富民产业“拔穷根”。2008年,葡萄种植成功的致富能人肖光明,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他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带着党员干部到基地,提出用荒山代替旱地种植葡萄的想法后,带领党员干部在横溪公塘自然村荒山荒地先行试种,取得良好效果,村民纷纷参与到葡萄产业中来。
为形成品牌优势,扩大知名度。横溪村建立了横江葡萄产业合作社,注册了“横江葡萄”商标,从而改变了以往葡萄种植户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局面,提高了“横江葡萄”市场竞争力。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横溪村引导村民种植葡萄、开展农业观光与葡萄采摘。如今,横溪村年接待省内外游客2.2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全省“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省级生态旅游4A级景点。
江西奕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奕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落户吉安以来,以上海总部的资源为基础,顺应吉安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大势,构建了“立足三农、联动产业、扎根吉安、辐射中国”的精准扶贫模式。并充分利用总公司水果加工优势,带动吉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把“荒山”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公司共招录贫困户62人,残障人员10人,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70人脱贫致富。自2016起吸纳167位贫困户在奕方果园工作,长期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临时工人年均收入5000元。带领着周边农户建立起近12个井冈蜜柚合作社。
公司自觉践行光彩事业精神和发扬“人间有爱、从我做起”的公益理念,2018年通过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向吉安县梅塘中学捐赠图书2000册,向百位老人捐助每人每年3168元,以基础的生活物资来呈现,直至该位老人去世。2019年江西出现罕见暴雨灾害,公司立即组织货源,向梅塘镇、固江镇捐赠干粮、矿泉水等救援物资;2020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在物资紧缺的重要时刻,第一时间向吉安县公安局凤凰派出所捐助口罩和消毒水等防控物资,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