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摄影家眼中的巾帼脱贫故事】一列车、一根针、一张网,绘就小康生活幸福图景

一组组真实朴素的镜头、一帧帧耐人寻味的画面、一个个泪光闪烁的瞬间……女摄影家们走进贫困地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用镜头讲述着一个个“被拍摄者”战贫奋斗的故事,见证脱贫攻坚路上的半边天力量,凝聚成一部巾帼拼搏奔小康的时代画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一辆穿越凉山的扶贫列车
单站票2元,全程票25元,由国家补贴,5633/5634次(普雄—攀枝花)扶贫列车,穿行在大凉山腹地,其中21站穿越贫穷落后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山区。
图片
扶贫列车,穿行在大凉山腹地,其中21站穿越贫穷落后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山区,是彝族百姓脱贫致富的大快车
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2月,近3年间,我16次往返拍摄这趟扶贫列车。虽然和彝族百姓语言不通,但镜头见证了扶贫列车令人震撼的真实变化。它是促进土特产、山货交易的赶集车,是渴望走出大凉山的孩子们的校车,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梦想车,也是让彝族妇女们脸上绽放笑容的“美容”车……
图片
为了更方便彝族山区百姓,成都铁路局不仅将原车厢末端及每节车厢前两排座位全部拆除改造,用于堆放农产品、大宗山货,还设置了牲畜包厢
变化鲜明地体现在彝族乘客们的打扮、消费、精神状态上。
图片
彝族妇女穿的不再是破旧黢黑的衣服,而是城里的最新款时装。逢年过节,她们穿着民族盛装,喜悦而幸福地在车厢里对歌、拍视频、刷抖音
三年前,彝族妇女随身带着充饥的只有土豆、玉米粑粑和圆根萝卜,现在则会买列车上的包装食品,孩子们也不再两手空空,而是带着电子玩具。彝族百姓将山货运往城里交易,能获得比山区高出几倍的收益,买回来的还有品牌大彩电、席梦思床垫、高档农具和新款手机……
图片
三年前,彝族妇女随身带着充饥的只有土豆、玉米粑粑和圆根萝卜,现在则会买列车上的包装食品
外出打工和做生意的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不愁吃不愁喝,也更爱美了,穿的不再是破旧黢黑的旧衣服,而是城里的最新款时装。逢年过节,他们穿着民族盛装,喜悦而幸福地在车厢里对歌、拍视频、刷抖音。当走出大山的彝族百姓看见外面的世界,转变思维观念,改变生存方式……
图片
老人带着孩子第一次出远门,看见外面的世界,一代代彝族百姓转变思维观念,改变生存方式……
更重要的是,以前很少见彝族女孩乘坐这趟车去县城上学,从前很多彝族父母都认为女孩读书没用,而现在,每周五下午从西昌回普雄的列车就如同一辆校车,车上常见很多女孩做功课、翻书本。而这些接受教育的女孩是冉冉升起的新星,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会影响未来。
图片
每周五下午从西昌回普雄的列车如同一辆校车,车上常见很多女孩做功课、翻书本,受教育的女孩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和未来
口述/摄影:王建荣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
指尖翻飞,
双手绘就幸福图
拍摄《指尖经纬巧脱贫》这组作品是在2020年8月,我从广西南宁出发,前往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林王屯。那里不通动车,只有一列普通列车,疫情期间还停开。我只身拼车又换车,终于来到为期10天的“粤桂同协作,巧手促就业”瑶族织锦技能培训班。
图片
舟车劳顿,终于来到“粤桂同协作,巧手促就业”瑶族织锦技能培训班,妇女们无论织艺水平高低都一样认真好学
全屯40余名妇女(含3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参加了培训,她们特别勤奋好学,晚上,我到各家串门发现,大家竟然还在“加班加点”练习。在一户只有女人、孩子、老人的瑶家,因为语言不通,我问那个看上去上了学的孩子,你们家是贫困户吗?他不知道,跑去问妈妈,他妈妈说,是。我又问,那今年能脱贫吗?她妈妈笑着说,我相信能……我说,好,等稻谷熟了的时候,我再来看你们。
图片
在这户瑶族人家,妻子把学到的手艺传授给丈夫
培训是广西柳州彩云苗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举办,负责人是自治区级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李伊园,2014年至今,她致力于弘扬苗族、瑶族传统刺绣文化,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升群众的致富能力。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她建成两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仅2019年基地就举办苗族、瑶族刺绣织锦培训40场次,免费培训2000余人。
图片
李伊园是自治区级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她通过培训带领绣娘们实现巧手脱贫
在拍摄“指尖脱贫”的日子里,还有许多女性深深打动了我。在三江残疾人“侗画和竹编”技能培训班上,有一位只有左手画画的独臂女,当我拍照时,她特意脱掉了外套,露出空荡荡的右袖。镜头面前,她目光特别自信,我能感到她强大的内心在奔腾,仿佛听见她说——我靠一只左手,也能改变命运。
图片
在“侗画和竹编”技能培训班,这位只有左手画画的独臂女,拍照时,特意脱掉了外套,露出空荡荡的右袖,仿佛听见她说——我靠一只左手,也能改变命运
图片
越来越多的姐妹们可以靠双手居家就业,“抱着娃、赚着钱、养着家”
翻看这些照片,回想那些指尖脱贫的故事,总有暖暖的爱意袭来……十指连心,大美无言,她们用勤劳双手敲开幸福门。
图片
十指连心,大美无言,她们用勤劳双手敲开幸福门
口述/摄影:范先芳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
电商创业,
争当村淘北方“第一村
80后郝云芳,在辽宁省东港市龙王庙镇的十里八村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她是农村淘宝东港市黄海旗舰队队长、村淘龙王庙镇旗舰店店长。
图片
郝云芳通过云课堂,将自己的电商经验传授给广大农民
图片
每天办理接收订单2000单以上,月销售额200万元以上
200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郝云芳放弃乡镇教师岗位,返乡走上自主创业路。经过十几年的经营,代理了多家快递公司及物流企业,解决了龙王庙镇快递业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她抓住农村淘宝商机,由一名普通的“店小二”成长为村淘东港市龙王庙镇黄海旗舰队队长,并成功升级为阿里巴巴东北大区“明星村小二”,荣聘为阿里巴巴培训讲师。
图片
郝云芳带领团队,取回村民们网购的商品后,一一查验、核实,第一时间通知村民取件或送货到家
在自身致富的同时,根据当地需求,郝云芳又开起了快递超市,每天接收包裹2000多件,每月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添置了多台运输包裹车辆,扩大储藏库房1000多平方米。她安置50多名“淘帮手”就业,平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
图片
店内工作人员在进行编码、接收、处理、分类工作,一片繁忙,应接不暇
郝云芳积极推动龙王庙镇村民将特色农富产品上线流通、售卖全国。每天运出的草莓及农副产品上千箱,解决了草莓种植大户运输难的问题。她通过村淘孵化出多个中小型企业,拉动乡镇经济发展,通过省内外线上线下电商业务、网购知识培训达几万人(次),使更多的村民通过村淘平台创业致富。
图片
郝云芳通过电商创业,安置周边人员就业,为更多村民带来经济收入
2016年她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龙王庙镇农村淘宝公益文化节,通过举办大型车展、商家展销会、大型文艺晚会,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郝云芳还热心社会公益。她定期带领村淘小伙伴到学校、敬老院、老军人和贫困家庭走访慰问。
图片
郝云芳热情、周到地为村民服务
十几年来,她带领的龙王庙镇旗舰店,在全国村淘销售及各项工作中始终名列前茅,是首位被阿里巴巴总部授予的创业孵化中心、公益文化中心、生态服务中心的落地旗舰店。
图片
郝云芳与伙伴们对农村淘宝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面对未来,郝云芳信心满满,她决心通过村淘三个中心建设改变农村生活,让更多农副产品上线流通全国,努力扩大民族特色商品的影响力。通过村淘孵化更多中小型企业,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努力让龙王庙镇成为北方淘宝第一村。
口述/摄影:王娟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副主席、新华社中国图片社特邀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