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成果,巍山坚持“四条腿”走路

2020年以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州决策部署,不断健全和完善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返贫风险防控机制,坚持“四条腿”走路,狠抓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助推全县群众增收致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挂牌作战,促问题整改清零
县级作战小分队到巍宝山乡开展挂牌作战
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巍山县制定出脱贫攻坚挂牌作战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聚焦“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 组建10支作战小分队先后198次分赴全县10个乡镇,下沉到村组,开展挂牌作战。通过找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统筹安排,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各乡镇。
对排查出的问题,各乡镇坚持“能解决的迅速解决,不能解决的报县统筹解决”,逐村、逐户、逐类、逐项全面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推进各类问题销号清零。截至2020年11月底,挂牌作战全面解决“三落实”问题45个、“三精准”问题32个、各级巡视巡查督导和考核评价反馈问题42个,“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问题已全部整改清零,进一步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果。
培植壮大,拓宽产业增收渠道
肉牛养殖助增收
作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巍山县于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自此以后,巍山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把培植壮大扶贫产业作为脱贫群众增收的着力点,持续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制定帮扶方案,对发展肉牛养殖、柠檬种植等产业及外出务工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补助。
红雪梨丰收
截至2020年11月,全县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7个,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37亿元,占全县扶贫资金投入总额的52.3%;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45亿元,惠及3010户。151个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8108户;举办31期产业扶贫培训班培训3795人,聘用产业发展指导员81人。
通过不断努力,全县已形成以肉牛为主导产业,核桃、红雪梨、烤烟产业为辅助产业,柠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并存的“1+3+N”产业发展模式。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县肉牛产业带动2661户、红雪梨产业带动1168户、核桃产业带动5845户,进一步打牢了产业发展基础,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整合资源,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
专车护送外出务工人员
2020年以来,巍山县紧盯市场需求,整合人社、扶贫、农业等部门培训资源、项目和资金,积极组织对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养老服务、家政服务、旅游服务等开展技能培训。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县累计开展培训154期80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304人),全县实现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056人。
同时,进一步落实就业补贴政策。2020年共办理交通补贴254人次、房租补贴245人次,购买意外伤害险265人次,拨付补贴资金39.85万元;开发乡村公共岗位,设立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光伏扶贫专岗等公益性岗位2486个(均为贫困人口),帮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加大对就业扶贫车间的扶持力度,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务工、增加收入。截至2020年11月,全县累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26个,带动就业群众13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44人。
线上线下融合,抓实消费扶贫
近年来,巍山县以“绿色食品网上行”为切入点,引导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多个网络销售平台进行农产品品牌化运营,28家企业的290余款产品多平台上线,2020年消费扶贫金额148.36万元。完成大理宏福酒业、大理时代农业等22家企业特色品牌筛选,确定了“蒙化厚生号”“兴巍”“坚先生”“年丰”等为特色品牌,完成初审并签订《特色品牌培育合作协议》。
农特产品展销
同时,通过县域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物流服务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做好巍山农特产品的“身份”标识,为3家企业8个单品完成绿色食品申报,9家企业24个单品完成一品一码,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为农特产品擦亮品牌、亮明身份,进而找准消费群体。
此外,还成功举办农产品系列推荐活动,促成40多家水果销售企业到大理时代农业葡萄基地实地洽谈采购事宜,其中7家企业已签订采购协议,23家线下企业和12家线上企业同时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共售出葡萄700吨,实现销售额700多万。累计组织线上直播活动5次,达成订单14224单,实现销售额65万元。
云南网通讯员 郑增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