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钱塘江禁渔期马上到,但从今往后,在这两个江段这种鱼永远不能再捕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我也是听下游渔民说的,今年鳗苗挺多的,行情也不错,可惜我们已经不能捕了。”
每年的1月15日,是杭州萧山渔民老倪最兴奋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鳗苗捕捞开始允许作业的日子;在3月1日到6月30日钱塘江没有禁渔之前,他要一直忙乎到4月15日,三个月的鳗苗捕捞,是一年中内陆渔民收入最高的生产季。
图片
钱塘江上的渔船
自从钱塘江禁渔之后,每年的1月15日到2月底,老倪总是喜欢开着渔船,从萧山码头出发到钱塘江下游的海宁段捕鳗苗,白天潮水来时的那两三个小时放网,多的时候,一天能有5000块钱的鳗苗好捕。
虽然除了鳗苗,钱塘江上还能捕到鲢鱼、白条、鲻鱼、鳊鱼等很多鱼种,但这些鱼捕捞上来处理起来费劲,也没有鳗苗经济效益好。
再过两天,一年一度的钱塘江禁渔季即将来临,而在钱塘江杭州段和海宁段,今年比禁渔季来得更早的是钱塘江鳗苗的永久性禁捕。
1】长江口永久禁渔,沪上鳗苗收购商回浙谋生
过去,平湖人老盛原先在上海奉贤、金山一带收购鳗苗,这一行已经干了20多年。
“大概是10年前,最疯狂的时候,鳗苗卖过35元/尾;去年是鳗苗特别丰产的一年,我往年一般收50万尾苗,去年一下子收到了150万尾,卖给松江的收购商,每尾苗挣4毛钱。”老盛说。
图片
平湖鳗鱼捕捞船只
不过,前不久今年上海市发布的长江口及内陆水域永久禁渔的消息一出,上海所有渔船便不得再捕捞鳗苗等野生水产,收购大户老盛也只能回到家乡平湖谋生,把从当地渔船那里收购来的鳗苗,再贩卖到上海松江。
“今年鳗苗目前平均收购价是6.5元/尾,比去年便宜0.54元/尾。”老盛说,往年,自己在上海一般一年也就收50万尾鳗苗,平湖渔船没有上海多,目前自己一家已经收了20万尾苗。
在浙江,捕捞鳗苗需要向省农业农村厅申请专项捕捞证,此证一年一发,有效期是每年的1月16日零时至4月16日零时,也就是说没有持证,或者在此时间段以外捕捞鳗苗均属于非法捕捞。
图片
1月19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关于加强2021年长江口水域鳗苗专项捕捞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渔民只有取得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以下简称专项证)后,方可从事鳗苗捕捞。
省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浙江一共有300多艘渔船申请到了鳗苗专项捕捞证,这些渔船主要分布在嘉兴、舟山、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区,发证最多的是平湖,今年有200多艘渔船可以进行鳗苗捕捞作业。”
随后,小时新闻记者也从平湖县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平湖一共有273艘渔船,今年从1月中旬到2月中旬,陆续申请到鳗苗捕捞证的大约有210艘船;这些船只除了在杭州湾水域作业外,还会去舟山嵊泗列岛、江苏海域等地捕捞鳗苗,而些作业区域是允许捕捞鳗苗的合法区域。
2】钱塘江季节性禁渔,杭州、海宁段永久禁捕鳗苗
春节期间,网友拍摄到钱塘江非法捕捞鳗苗画面
不过,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往年申领过鳗苗捕捞证的杭州、海宁等钱塘江沿岸地区的渔船,今年均没有再申领。”
为什么钱塘江上海宁、杭州的渔船今年不让捕鳗苗了呢?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鳗苗捕捞一直是我省河口和近海海域渔民的传统作业,生产水域主要集中在钱塘江口、舟山近海海域等长江口周边水域,但长江口水域生态地位重要,是长江禁捕工作的重中之重。鳗苗捕捞如管控不当极易产生负面效应,给长江禁渔工作带来被动。”
小时新闻记者获悉,对于长江口鳗苗捕捞管控区(北纬30°52´、北纬31°43´36"及机轮拖网禁渔区线所围成的水域),我省原则上不核发区内的鳗苗专项捕捞许可证;对于其他水域,按照“五定”(定渔船、定船员、定时间、定网具、定场地)原则,从严从紧管控作业规模和生产秩序。
海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除了以上原因,我们钱塘江海宁段的古海塘是宝贵的文物,也是出于对海塘保护的考虑,我不再允许渔船作业,后续也将逐步开展对海宁渔船的清退工作。”
而海宁上游的杭州,一共有1100多艘渔船,过去涉及到鳗苗捕捞的有50多艘,主要分布在江干区、萧山区、钱塘新区三地。
图片
今年1月,杭州市渔政总站就向沿岸渔民发放了《关于严厉打击鳗苗非法捕捞执法工作的函》,严厉打击鳗苗非法捕捞。
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在,所有在钱塘江杭州段捕捞鳗苗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如果捕捞的鳗苗经济价值超过500元,就属于刑事犯罪,最近我们和公安机关正在严厉打击专项执法。”
不过,前不久的春节小长假,正月初三初四适逢钱塘江月度大潮汛,那两天天气晴朗,去江边看冬潮的游客很多,有人却有不一样的发现。
小时新闻记者的朋友圈里,有人去拍潮水,却拍到了一段不太和谐的画面:江边的堤坝上支起了一张张渔网,而这种网,正是用来捕捞鳗苗的专用渔具,显然是用人想乘着大潮,非法捕捞鳗苗从中牟利。
对此,相关农业农村部门也表示,将继续严厉打击鳗苗非法捕捞,杜绝此类行为的再发生。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