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北京朝阳高质量发展

中关村朝阳园“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日前出炉,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关村朝阳园集聚创新资源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软硬兼顾建设宜居宜业品质园区,多项数据都交出高分答卷,园区工商注册企业近7万家,年度区级税收贡献近百亿元,园区集中了3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0余家跨国投资公司,园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朝阳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
33家跨国公司总部落地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作为朝阳区科技创新主阵地与新兴产业增长极、朝阳区数字经济核心区、“两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十三五”以来,园区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一园六区”统筹协调、错位融合发展格局逐步建立,园区空间潜力进一步释放。
“十三五”期间,朝阳园多项数据都交出高分答卷。“十三五”期间,朝阳园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电子与信息领域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1.6%、14.3%、13.5%,三大重点技术领域实现收入占园区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2.7%。这些数据,都为稳增长注入信心。
高精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园区工商注册企业近7万家,年度区级税收贡献近百亿元,年均增速达12.6%。企业人均税费居中关村各分园首位。园区集中了3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0余家跨国投资公司、29家上市公司和13家独角兽企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68家,入选了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球化创业方向)。
数字经济核心区态势初步形成
北京市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中关村朝阳园提前布局,数字经济核心区态势初步形成。发挥园区全区数字经济创新走廊枢纽作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在奔驰、西门子、默沙东、阿里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朝阳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增势强劲,2020年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88家,主导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向电子信息领域集中。
同时,在工业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等“新基建”细分领域积累了显著优势,成为“新基建”场景落地的重要载体和新生态动能孕育的策源地。创新型企业加速集聚,金科环境、映翰通等4家企业成功上市。网络安全、区块链、在线教育、直播等“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兴业态迅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挂牌成立,聚集了高瓴资本、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等一批知名国际创投机构。人才方面,“十三五”期间,累计吸引留学归国人员近5000人,R&D人员占比28.3%。
图片
未来3年预计增加产业空间38万平方米
中关村朝阳园注重空间布局优化配置新功能,具体实施中,朝阳园坚持存量空间改造与增量空间拓展并重,朝阳园东区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国际电子总部二期3、4、5号地已全部建设完成,三期项目年底前交付使用,IT产业园完成建设量的80%。朝阳园西区是跨国公司及研发总部聚集地,土地一级开发基本完成,五环内区域建设基本完成,五环外四个地块具备上市条件。
据悉,朝阳园北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结合北区已明确地块,依据地铁站点一体化研究成果,划定北区先行启动区的范围。阿里巴巴北京总部、“三国际一未来”等重点项目完成选址和论证。垡头中心区焦化厂区域一体化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已经完成。望京地区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全面建成,绿地中心、浦项中心、保利国际广场等一批高端商务楼宇投入使用,成为全市以“移动互联”为主的科技服务业集中区。
目前,朝阳园有重点商务楼宇70余座,在建项目5个,未来3年预计增加产业空间38万平方米,产业承载空间不断拓展。
软硬兼顾建设宜居宜业品质园区
发展产业,硬件软件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中关村朝阳园软硬兼顾建设宜居宜业品质园区,“十三五”期间,完成东坝南二街、化工路等重点道路建设;完成大望京区域内2条主干路、1条次干路、8条支路等路网建设。生态化、智慧化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大望京科技景观公园建设完成,大望京绿色空间达到69.54公顷。经过这一系列工作,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稳步增强。
软件方面的提升也马不停蹄。完善政策环境上,修订完成《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形成包括《中关村朝阳园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暂行办法》在内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优化企业营商服务方面,简化办事流程,开展高新产业、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试点。为48家重点企业配送定制政策“服务包”,不断扩大企业服务覆盖范围,重点企业管家式精准服务不断深化。
据介绍,未来五年,中关村朝阳园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的强大优势,着眼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建立现代化园区治理体系,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为朝阳区打造首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