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的承诺】3万多名‘领头雁’脱贫一线为人民

8年脱贫路,57支工作总队、8689支驻村工作队、32180名驻村干部,他们是内蒙古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的旗帜,是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图片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有个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远新村。2017年底开始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博士书记”张骅的到来,让这个曾经的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变了样儿。村里推广种植的黑糯玉米成为2018年兴安盟那达慕大会唯一指定玉米,还摆上了北京19所高校学生的餐桌;村集体经济股份改革顺利完成,村民增收又多了一条路;田园综合体建成后,文旅产业也稳步起航。张骅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那才叫真本事。
图片
图右:张烨
张骅:我们的原则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我们的理论跟实践充分的结合。我们引导群众以提高土地单位亩产效益为切入点,以发展庭院经济为重要的抓手,让我们的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享受到我们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带来的实际的效益。
马鞍山村曾是赤峰市喀喇沁旗有名的“落后村”,基础条件差,近300户村民常年生活在大山下,靠着贫瘠的旱地看天吃饭。在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的带领下,村里成立山葡萄专业合作社和葡萄酒酿造公司,让葡萄架上的“紫珠珠”变成了村民腰包里的“钱串串”,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732元,全部甩掉了“贫困帽”。
图片
图右:刘叶阳
刘叶阳:把我们的乡村旅游业搞起来,把山葡萄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融合发展,早日带领我们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从炕头毡房到田间牧场,
有村民用“57个红手印”留下的
驻村书记解良
有足迹踏遍清水河山山水水的
武汉鼎;
有带领“绣娘”为幸福生活
穿针引线的
白晶莹;
有用生命践行初心和使命、牺牲
在攻坚路上的
王晓东、张瑞峰。
一串串为群众追寻美好生活的足迹在无数个日夜中交错;一批批脱贫有保障、增收可长远的项目落地生根;一户户贫困人家的命运因此改变、梦想因此而实现,3万多名“领头雁”成为昔日贫困群众最贴心的人、最依赖的人。
图片
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么永波: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历程中,我们经历了气势恢弘、成效卓著、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也见证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全面实现,也见证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明显变化,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图片
监制:王玉甫
编辑:白圆、敖琳
记者:王乐、张迎雪、张志刚、朝克,赤峰台端木
声明:内蒙古新闻广播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