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秦岭,探秘陕甘两省交界无人去的小乡镇,刚下车就有新鲜发现

几天前,发了一篇坐乡镇公交沿嘉陵江而下23公里,探寻陕甘边界小镇的文章,本以为既没有大景区、又是纯粹私人游记式的文章不会有阅读量,没想到阅读量达到了两万多,还有一百多条评论,还挺意外的。
今天,让我们继续上次的行程,一起走近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偏远小乡镇——乐素河镇
图片
当我一大早,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城乘坐着通往乡镇的公交车,穿过雾气蒙蒙的嘉陵江峡谷,来到下游处的乐素河镇时,时间正是清晨7点半。没想到,这个镇子竟然在嘉陵江的另一侧,从江这边看,镇子隐隐从乐素河与嘉陵江汇流河口的山包露出一角。从公路到镇上去,需要跨越嘉陵江大桥。
图片
公交车驶上大桥,横跨嘉陵江后,停在镇子入口处,我从这里下车,还没来得及打量四周风景,就先被停在桥面上的一辆小货车吸引了目光
图片
驾驶小货车的是一个穿花衬衫的年轻小伙,他立在车边,正在整理驾驶室后车斗里的货物——这些“货物”是一些干树皮、树叶和一些鼓鼓胀胀的编织袋,此刻堆得像小山一样,五圈绳索上下捆扎,把货物固定在车上。
图片
我来略阳之前还是做了一点点攻略的,知道略阳是秦岭里一个出产各种中药的地方,尤其是杜仲,据说全县有1亿多株,数量居全国首位。杜仲是一种木本植物,也叫丝锦树,其树皮新鲜时折断有银色细丝,经炮制后可成为名贵药材,有补肾、强筋骨、降血压、安神、安胎等功效。看到小货车上这些干树皮,我想,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杜仲”?走近一问,小伙证实了我的猜测。
图片
好奇妙,看来我是到了秦岭深处的中药材原产地了。
离开嘉陵江大桥,顺着嘉陵江支流——乐素河畔的公路,溯乐素河而上,就逐渐进入了乐素河镇这个小世界。
图片
乐素河地处“陕甘两省三县”的交界处,东边隔着一条嘉陵江与本县的白雀寺镇相连,我来时公交车途经过此地;南邻汉中市宁强县苍社乡;西边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两河镇,乐素河这条河就发源于康县;北边是本县的史家院乡。全镇面积141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千,镇中心就在乐素河与嘉陵江汇流处,也就是我此刻行走的街道。
图片
这条街道,从嘉陵江大桥算起,到走出镇外,大概不会超过两百米,街道先是窄窄的一条,然后到了宽处扩张为两条路,后又随着地形收拢为一条公路,然后顺着乐素河蜿蜒着向山里钻去,乐素河镇的村庄应该都在我看不到的山的深处。
图片
镇政府、镇医院都在路边,是镇上最气派的建筑,除此之外,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大多是一些简陋老旧的民房,开着一些杂货铺、菜场、小吃店之类的,一看就是一个经济不甚富裕的乡镇,如果不是附近有个宝成铁路的四等站“乐素河站”,驻扎着一些铁路职工,也许镇上的商店数量还要少一些。
图片
镇政府
乐素河镇无矿,也还尚未开发旅游,是一个真正的“秦岭原乡”,这里的人们主要靠外出务工,种植中药材,搞畜牧养殖,务干杂果、食用菌而获取收入,收入可能是比较低的,在镇上行走,不时能看到路边的《脱贫扶志歌》、脱贫攻坚交通建设项目牌等,街上还有穿蓝布衣背竹篓的山民……
图片
图片
在镇子上,我又看到了一家中药材收购行,一个简陋的门面,外面一大片水泥地上晾晒着许多桑叶,一位农家大婶正在桑叶间整理。
图片
门面里面堆积着许多装满药材的编织袋,门外则悬挂着药材收购牌,一块竖长的牌子上写着:“收野生菌、杜仲及作合莎”,另一块矩形的牌子上写着:“近期收木耳、香菇、天麻、杜仲、石韦、菖蒲、黄柏、通草、柴胡、淫羊藿、鱼腥草”等等,黑底白字,字体好看。
图片
又写着:“售各种型号编织袋、绳子、柴胡种籽”。编织袋和绳子这种东西也能当商品出售,可见这个镇子的药材产量一定是很大的。
图片
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走出了镇子,顺着公路,沿着乐素河向镇外的山里走去。
图片
越是人们都不去的地方,就越是藏着美景,仅仅是在镇子外边走走,已然觉得乐素河镇风光原始纯净,大雨后的嘉陵江泛着浑黄,而从山里而来的乐素河依然是一脉清流,河流两边的青山座座笼着云雾,河湾山脚不时点缀着一两栋村居。
图片
这条发源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的乐素河,原名“落索河”,南明(明朝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流亡政权)兵部尚书、著名诗人、四川人吕大器曾写诗《落索河有感》,里面说到了乐素河沿岸的景观和民俗:
百折波涛险,一泓山涧清。天高云黯淡,岩老石峥嵘。
古洞都成穴,诸峰尽筑城。版图犹蜀界,风土半秦声。
现实中的乐素河水量不是很大,却的确十分的清澈,这里没有游客,却吸引了钓鱼人的光顾,我在步行时,遇到两个钓鱼人,他们腰上别着鱼篓子,走过漫水桥,沿着河岸寻找适宜垂钓的地方。
图片
图片
一个人走在秦岭寂寞的乡镇里,几乎是漫无目的的,不想寻找景区,也没有拍视频或直播的欲望,安静感受,把它留在我的记忆中,就足够了。
图片
走走停停,约上午九点,我返回镇上,在嘉陵江大桥附近的小吃店吃了一份汉中特有的热米皮、核桃馍,就乘车离开了这个地方。乐素河,再见!
黄小黄走陕西:爱陕西,走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