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文物|明彩绘仪仗俑群:明秦简王死后随葬的“仪仗队”

我国的彩绘陶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常用的色彩有红、黑、黄、白、赭等,色彩绚丽,但极易磨损脱落。彩绘陶主要是在泥质灰陶上作画。首先将陶器修整光滑,然后将彩绘颜料粉碎磨浆,添加适量植物胶,在器表描画图案。
战国、秦汉时期是彩绘陶发展的繁荣时期,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墓葬中常陪葬彩绘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写生人物故事彩绘图案。
唐代彩绘陶已走向衰落,仍延用的器形主要有塔形罐、卷沿罐、盆、碗等。受佛教影响,纹饰多用仰、覆莲花,也有少量菊花、梅花。彩绘陶还大量用于随葬陶佣。唐代随葬生肖佣大都施彩绘,有些三彩佣面部也多在烧成后施彩绘。唐以后彩绘陶不常见,彩绘花纹潦草简单,至明代消失。
图片
路雪
这组明彩绘仪仗俑群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简王井村,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批仪仗俑共300多件,墓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简王朱樉。该俑群表现的是一个出行的仪仗队伍,阵容庞大。据了解,佣手中原持木质道具已朽,踏板下墨书佣名70余种,有清道旗、金鼓旗、白泽旗、告止幡、信幡、戈、戟、弓箭、笙、笛、板、琵琶、抬轿、跟驾、梅花灯、各样伞、扇等。这些仪仗俑面容神态逼真,栩栩如生,令人赞叹。
明代仪仗陶俑的出土,弥补了陕西陶俑在这段时期的空白。
责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