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张艳玲

在河北承德丰宁,两位跳广场舞的大妈因为一个舞蹈动作起了争执,只要一位说,张艳玲当时就是这么教的,另一位就服气,瞬间没话说了;和张艳玲打过交道的人,哪怕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会评价说,她像妈,像姐姐,其实,她比我们小一辈。
张艳玲是谁?是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分管公共文化、非遗、宣传等工作的副局长,是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是河北省“三八”红旗手……
图片
张艳玲(左一)与丰宁黄旗镇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学员在一起
“百变之身”,群众的事无小事
“寒雪梅中尽 春风柳上归”,在张艳玲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这样一幅书法作品,那是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丰宁满族剪纸的代表性人物张冬阁,于2006年特意写给她的。那时,张艳玲已做了16年的基层文化工作,因为业绩出色,刚刚被任命为丰宁文体局宣传文化活动中心主任。
2018年,张冬阁历时20多年创作的70米画卷《满乡风情》问世。在作品临近收尾之际,他陷入了如醉如痴的癫狂状态,不顾七十多岁的年龄,不顾180多的血压,废寝忘食、日夜颠倒地作画。老伴劝他休息,他嚷:“你懂什么!”儿女劝他,他吼:“一边去!”
没办法,老伴只好给张艳玲打电话:“你来劝劝他吧,谁说都不听……”
张艳玲来了。“这老爷子怎么回事,这两天怎么不听话了,你万一倒下了,哪怕是中央美院的顶级画家也一笔都替不了,因为他们不一定懂得满族的历史文化。这画如果完不成,不仅是你的遗憾,更是中国满族文化的遗憾,是世界的遗憾。”
大名鼎鼎的张冬阁就老实了,听话了。
“那是我的‘美女姑姑’。”提到张艳玲,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宁传统木作技艺传承人焦玉平说,“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
焦玉平与张艳玲原本素不相识。2013年,自幼喜欢传统木作技艺的焦玉平,琢磨着制作了卯榫结构的升和斗,想请张艳玲给指点。张艳玲热情鼓励这位八零后年轻人的创意和想法,告诉她传统木作技艺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要想得到市场认可,还要研究客户心理,要注意与丰宁满族文化元素相结合,并介绍她找张冬阁老师指点。
如今,焦玉平制作的“步步高升”“日进斗金”升、斗,很受市场欢迎,曾连续三年受邀参加北京地坛庙会。“在庙会上,仅仅5天,就卖了20多万元。”焦玉平说,“还有,2020年十月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我有事没去成,是‘美女姑姑’把我的产品带去,还在展会上为我卖产品。”
图片
张艳玲(右二)与丰宁黄旗镇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学员在一起
她是“女超人”,干起工作来像是“打了鸡血”
“她都不是‘女强人’了,她是‘女超人’!我偶然看到了她手机中的日程安排,每天都满满当当,甚至一天要有三四个活动,我真想一下给她清零。”丰宁旅游和文化广电局职工赵紫嫣说,“转念一想,就恨自己太差劲,不能帮她干点啥。”
张艳玲真的很忙。被赵紫嫣不经意看到的部分日程安排是这样的:10月20日,演讲彩排、督导“七进”活动”;10月21日,黄旗小学非遗进校园、接待省政协领导调研、召集传承人做参展准备;10月22日,出发去济南;10月23日,济南展览;10月24日,济南返程;10月25日,城根营村给老人过重阳节;10月26日,分管股室的调度会、文化馆座谈会;10月27日,市级非遗项目评审会、送戏下乡项目专题调度会、调度第二届剪纸大赛;10月28日,市级非遗项目申报提升会、调度宣传股工作、接待省人大领导调研……
“这么多工作,都是上级领导指派的吗?”“不是,”张艳玲笑了,“我属于‘没事找事’型的。”
2019年5月,张艳玲组织了为期15天的“非遗+扶贫”封闭式培训,共有近300名非遗工坊学员参加。考虑到绝大多数学员都来自农村,而且有的学员都六七十岁,不适应集体生活,她还特意给每个班配了班主任,管理全班学员的生活起居。培训期间,她还带着所有的学员和传承人,到北京故宫就文创产品开发进行研学。学员中间,有些人从未出过远门,最远才到过丰宁县城。好多人都说:“哎呀,可长见识了,多亏了‘玲子局长’!我们才知道,我们鼓捣的玩意儿,弄好了,也能卖钱呀!”
为了让非遗传承人从各自的“小作坊”状态走出来,让大家打开眼界,对接市场,推动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张艳玲组织非遗传承人、非遗工坊的带头人和学员先后到7个省、市考察学习,组织丰宁特色非遗项目参加了近百余次展览展销活动,并带领演员、非遗传承人赴美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多个国家进行民族文化交流。
图片
在张艳玲的带领下非遗项目——“黄旗武会”赴京参加在恭王府举行的展演
“啥也不图”,百姓的笑脸就是最大的快乐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同样,基层干部将政策执行得好不好,也关系到乡亲们是哭还是笑。30年来,作为基层干部,张艳玲扎根基层,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紧密融入群众,将文化惠民政策落到了实处,将文化服务送到了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的心坎上。
作为文化工作者,张艳玲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特别是在“非遗+扶贫”工作中,她创新方式方法,为丰宁“非遗+扶贫”试点经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2018年6月,丰宁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非遗+扶贫”试点县之后,截至目前,丰宁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共组织培训300多期,培训学员7万余人次,其中,贫困人口占比为30%,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对开展文化活动和非遗扶贫工作而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丰宁黄旗镇城根营村党支部书记刘佩仿很有发言权。几天不见,刘佩仿就会给张艳玲发微信:“‘老姐’,我又想你了。”只要张艳玲“回来”了,姐俩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
“我‘老姐’总说,得热热乎乎过日子。”刘佩仿说,城根营有今天,离不开“老姐”的支持。这里有“百家饭”的传统民俗,在“老姐”的帮助下,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质;“老姐”带领大家建立剪纸工坊,让农村妇女不仅挣到了钱,更学到了手艺,展现了价值,让家人都高看一眼;“老姐”还来村里组织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给老人送上蛋糕,让城里来的文艺工作者给老人唱《孝敬爹和妈》等感人至深的歌曲……
“你图啥,为什么这么拼?”
“其实,许多人问过我,我总是笑而不答。今天,我可以说出来。”
很快,张艳玲用手机微信发过来一段视频——那是2017年丰宁满族自治县30年县庆文艺演出的视频。一起发来的,还有一段她刚刚写下的文字,原文照录如下:“当千人共跳满族舞蹈《辉煌》,共跳舞蹈《欢聚一堂》的那一刻,站在台上的我,泪流满面。让每一个百姓都成为满族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这是我想要的,我做到了。三年过去了,直到今天,看到这段视频,依然忍不住泪水!被普通百姓的敬业和凝聚力而感动。我有什么理由不为她们好好服务?群众的需求就是我奋斗的方向和目标!百姓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图片由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提供)
责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