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下令停止进攻,放了敦刻尔克英法联军一条生路?

骠骑兵
摘要:二战初期,德军闪击西欧大获成功,将30多万英法联军压到了敦刻尔克弹丸之地,只需要一场突击就可以全歼,但希特勒却突然下令停止进攻,致使30多万英法联军得以逃出生天,这是为什么?
图片
二战初期,德军闪击西欧大获成功,将30多万英法联军压到了敦刻尔克弹丸之地,只需要一场突击就可以全歼,但希特勒却突然下令停止进攻,致使30多万英法联军得以逃出生天,这是为什么?
敦刻尔克本是法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边小镇。但在二战中,由于英法联军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著名的撤退行动,使得这个小镇,一时之间名声大噪。在这次行动中,英法联军成功撤离了近34万人,为盟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这些部队也是后来反攻欧洲的骨干。
值得一提的是,本来德军是完全有机会全歼这30多万英法联军的。要知道,那么多人,从一个小港撤退,必然非常忙乱。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德军的坦克部队距离敦刻尔克,还不到15公里,油门一开就到了。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德国元首希特勒却突然下达了装甲部队原地待命停止进攻的命令,放了英法联军一马,这是怎么回事呢?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作为波兰盟友的英法两国迅速回应,在9月3日就对德宣战。不过,虽然宣战了,但实际上却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几十万大军在西线“静坐”,坐视波兰覆灭。
英法两国之所以按兵不动,一是希望通过波兰,检验一番德国军队的实力;二是他们吃不准德国的意图,毕竟德国是向东进攻,极有可能只是对苏联感兴趣,而不想和西欧开战。
因此,一向精明的两个欧洲老大哥,便稳坐钓鱼台,只是派出小规模的部队在法国边境与德军交交手,然后便安心看大戏。
图片
【本号关联视频号“老周新观察”,可在站内搜索,同时全网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推出,敬请加关注多支持】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英法两国确实也没有慌张的必要。英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法国有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北面则有阿登山区作为天然屏障,再加上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的,才短短20年,怎么可能翻得起什么风浪?
不过,英法两国这次却打错了算盘。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波兰,被德军的闪击战迅速击败。最要命的是,德国并没有继续东进的想法,而是调转枪头,气势汹汹地扑向了西线。
出人意料的是,所向披靡的德军,并没有选择强攻马奇诺防线,他们在占领了比利时、荷兰等地后,直接绕开了马奇诺防线,穿越阿登森林,直接冲入了法国的腹地。由于德国的闪击太过突然猛烈,再加上法国呆板保守的战略思想,英法联军的整个战防线几乎在瞬间崩溃。
德军一击得手,并没有满足于眼前胜利,而是继续向海岸快速推进,成功将40万英法联军赶到了英吉利海峡岸边,并切断了他们与法国南部法军的联系。
如此一来,英法联军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全力突围,争取与南部的法军取得联系;二是从海上撤退,退往英国再从长计议。
但是在士气正盛的德军面前,这两条路都不容易,很可能还没来得及撤退,就被德军强大的装甲部队一口吃掉。这样一来,不仅法国基本完蛋,甚至连英国也会元气大伤,整个欧洲就再没有人能阻止德国了。
但敦刻尔克只是一个小港,码头设施都很简陋,30多万部队撤退绝非易事。如果还要同时抗击德军的猛攻,那就更困难了。就在英法联军还在苦苦思考对策时,德军装甲部队却突然接到希特勒停止进攻的命令,来了个急刹车。英法联军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动用了所有能调动的船只,成功完成了敦刻尔克人撤退的奇迹。
那么,明明胜利就在眼前,为什么希特勒要下令德军停止进攻呢?
原来,德军从5月10日发起对西欧的进攻以后,虽然仅仅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就从欧洲中部杀到了欧洲最西面的大海边。纵然“兵贵神速”,但对于德军装甲部队来说,闪击战的推进速度固然迅速,但配合作战步兵部队,早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旦困兽之斗的英法联军拼死反击,没有步兵配合支援的装甲部队很可能损失惨重,这是德国人不愿见到的。
而且敦刻尔克地区遍布沼泽地,也不适合装甲部队行动。作为统帅,打仗毕竟还是要顾及全局,除了敦刻尔克地区的英法联军外,其余地区依旧存在着大量法军部队,假如强行推进,只会增加无谓的损失。
还有一点是经常被人忽略的,就是敦刻尔克是濒海地区,别忘了,在海面上就有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即便忌惮德国空军的空中威胁,不派战列舰巡洋舰,单单派驱逐舰就足够了,驱逐舰的127毫米主炮,对于坦克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德军装甲部队真要一路攻到海边,英军就是出动几艘驱逐舰进行舰炮支援,也够德军喝一壶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希特勒非常清楚,要想征服世界,必须尽量避免两线作战。在德国的战略计划中,苏联是必须要拿下的大敌,而想要拿下苏联,就绝对不能有后顾之忧,在苏联交战时必须尽量避免和英国作战。最好的办法,就是迫使英国投降或者与英国谈和。
由于英国本土有英吉利海峡和欧洲大陆阻隔,再加上英国皇家海军实力远远超过德国海军,德军想要在英国本土登陆将会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既然征服英国这么困难,还不如把英国变成自己的盟友,毕竟苏联的崛起,以及美国在海外的扩张,都对英国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点上,德国和英国还是有共同利益的。
因此,希特勒才会以停火的方式,表示与英国谈和的诚意。只不过他没想到,英法联军竟然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将30多安部队全部撤到了英国。最终,德国还是无法避免两线作战的麻烦,直到战败。
图片
1940年5月,英法“静坐”出卖了波兰之后,没能等到纳粹德国继续东进,向苏联开战,德军反而是掉头向西,绕开法国苦心经营,但到底也没派多大用处的马奇诺防线,从阿登森林中杀将出来,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到了20日,30多万英法联军已经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小镇的海滩上,这个时候就是坐以待毙的状态。后世一直认为希特勒做了个愚蠢的决定,命令德军停止进攻。以至于放走敦刻尔克的英国军队,使其成为后来进行反击的骨干力量。这都是些废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从头到尾英国陆军就没有起过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就算是到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重新登上欧洲大陆的美英联军,同样在阿登地区被从东线退下来的德国残兵败将痛击,这么一支坦克部队,在突击中没油都不停下来的德军,就又让英军屁滚尿流了一次,是靠巴顿的部队迅速转向,向德军发起反击,这才力挽狂澜。虽然说胜利者说什么都可以,但是我是对敦刻尔克逃出去的军队是什么反击骨干嗤之以鼻的,这就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上德国军队没能及时对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展开进攻,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失误,也没有特别的理由,当时别说德国,英国自己都觉得这支部队已经是瓮中之鳖,在劫难逃了,自己已经无法挽救,所以才向民众发出救救自己子弟兵的号召,一个国家要求平民去救军队,这已经被逼成什么样了?不得不说,英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深藏着的底蕴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出乎意料,这里有两个亮点值得表扬,其一是英国民间的软硬实力非常了得,英国佬骨血里带着的海盗基因就没断绝过,这种时刻,从英伦三岛蜂拥而出的无数小船,据说有个英国老头把自己的皮划艇都拿出来,就那么几天,横渡了三次英吉利海峡,救回来十四个英国士兵!
图片
另一个原因是敦刻尔克的英国军队,在这种近乎绝望的时刻,总体上还是保持了起码的纪律,我觉得这才是挽救了他们自己的关键!喜欢军事,读过各类军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无论古今中外的战例里,围三阙一、围城必阙这种针对人性弱点的战术有多么可怕,韩信当年玩背水一战时,赵军要是在他背后河里放几条船过来,历史就得改写了!但是在敦刻尔克的英军,几天内被各种奇奇怪怪的交通工具接走30多万人,说明这支已经陷于决定的英军,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纪律,没有大规模争相逃命,以致影响救援。当然,一直战斗到最后的法军断后部队肯定也是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他们的拼死抵抗,阻滞了德军的进攻,有力保障了海滩安全,让这场撤退成为可能。
还要感谢英吉利海峡的大雾,跟当年突然出来掩护英国人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一样,这次也是突然出现,掩护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使得德国空军无法大举出动,不然就算德军装甲部队止步不前,单是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也足以给英法联军造成巨大损失。
所以,敦刻尔克撤退的成功,之所以被称为奇迹,说明真是出乎双方预料的事情。德国方面当时以坦克集团突击的先进战术,也过于成功,出乎德国人自己预料的顺利,把英法联军围到敦刻尔克时,才发现冲的过猛,以至本该跟随掩护的步兵部队没有跟上来,同时这种坦克狂飙突进也是最耗油的,这时面对敦刻尔克泥泞的海滩,面对英法联军这条死鱼,德国人既然已经占据绝对优势,那么考虑到还有法国南部的法军,更远的还要进攻苏联。德国上上下下都不愿意为打一条已经奄奄一息的死狗而损失宝贵的装甲部队!
于是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德跟希特勒沟通,觉得没必要再花费更多的牺牲来收拾英法联军,可以让前线装甲集群暂时休整,等步兵部队跟上来后,重新组织攻势更为有利,以当时德国军队虽然占尽优势,却也已经损失一半的坦克的状况来说,这么决定也说不上是如何严重的错误。
图片
至于最近还有一种观点,说是东线的苏军进入戒备状态,希特勒是为防备苏军而停止进攻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言下之意就是苏联救了敦刻尔克的30多万英法联军。
这就实在有点太胡扯了,从苏联的角度来说,让德军消灭英法联军,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才是最明智的上策。就是想要乘机从背后捅德国一刀,也会多等几天,让德军和海滩上的英法联军杀得天昏地暗之时再动手,完全没有理由这边还没开打,就急着要摆出进攻德军的样子。苏联又不是英法的盟友,至少在1940年5月,双方也和敌人差不多。
从德国方面来说,这个时候,肯定还是眼前的英法联军是首要对手,苏联还是一同瓜分波兰的准盟友。即便苏联有点小动作,也不可能就放过英法联军一马。且不说苏联当时既没有动机,也没有精力——正忙着消化刚占领的波兰东部,根本不可能主动进攻德国。退一万步说,就算苏联打过来了,也要先解决了眼前这30多万英法联军再回过头去对付苏军。两线作战可是兵家大忌,任何一个统帅,都是先解决了一头,再回过头去对付另一个,不可能扔下唾手可得的胜利,留下一个后患,先去对付另一头,那才叫愚蠢呢。何况,东线还有波兰作为缓冲,苏军不可能一下就打到德国,而敦刻尔克,最多只要几天就可以搞定,然后再挥师向东,完全也来得及。
事实上,苏军在1940年5月根本没有进攻德国的打算,根据苏联解体之后公布的档案,最早一份进攻度过的预案都是要到一年后的1941年5月才由朱可夫主持制订。所以,这个时候所谓苏军进入戒备,以及兵力调动,要么就是子虚乌有,要么就是正常的调整部署。真要进攻德军,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瞒过德国的情报机关。就连1941年6月的巴巴罗萨行动,强调进攻突然性的德军,作战计划照样被苏军情报机关获悉,只是斯大林直到最后一刻才相信。何况,德军在东线还有16个师,尽管兵力不多,稍微抵抗一下,迟滞一下苏军推进,总还是做得到的。足以为西线彻底解决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争取时间。
所以,希特勒下令停止进攻,完全是出于德国自身的考虑,和苏联根本没半毛钱关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