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张文宏:中国跟全球之间存在免疫缺口

导读

国内疫苗的充足程度并不令人担忧,最大的担忧是疫苗接种的速度和效率。中国跟全球之间存在免疫缺口,如果说全球其他国家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免疫的话,那么中国事实上始终会暴露在这种风险之下,会始终受到输入病例的影响

资料图:张文宏。图/人民视觉

文丨张文宏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现在是我们共同合作来抗击疫情的一个极好的时机。从长期来看,考虑疫情的控制,如果疫苗接种没有在全球铺开的话,我们是没有办法对疫情绝对管控的,即使在中国也是如此,尽管国内的疫情控制得非常好,但是如果全球其他的国家没有控制好的话,中国同样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境地。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花大力气去开发疫苗,同时也需要考虑新的疫苗来应对这个病毒变异的毒株。

目前,我们知道,全球的疫苗覆盖率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美国疫苗接种的速度非常之快,在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就将使其应该能够达到群体免疫。那么,在中国现在已经有七支相关的疫苗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有三支已经获得了CMA(有条件上市许可),但现在,我们知道,中国新冠疫苗的接种率相当低,这是因为目前我们中国的病例非常之少。那么,我们认为2021年疫苗接种应该能够达到2.1亿这样的一个接种数量。我们也希望能够对高危的人群先进行接种,中国后续会进行更多的疫苗接种,全球都要进行进一步的疫苗接种,这个速度需要更快一点。

美国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那么在全球的接种方面,截至2021年2月中旬,美国、英国几乎达到了30%的疫苗覆盖率。但全球目前的疫苗接种情况是非常不平衡的,我们看到只有在美、欧几个有限的国家,包括中国和俄罗斯这样几个有生产疫苗能力的国家,有可能会在2021年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进行全球的合作,这个合作一定要超越政治的局限,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去有效管控全球疫情的发展。

因为我们知道,疫苗不能够在一夜之间就提供保护,而这种保护也不会永久地保持下去。所以,我们必须要共同合作,要像应对此前的一些传染病一样进行有效的合作,进行全球疫情的统一管控。很多时候,很多国家的努力是不可持续的,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回到此前的正常生活?这是一个全球的挑战,需要有全球的解决方案,这里面包括疫苗的覆盖,包括疫苗保护力的时长,这将是我们未来帮助全世界恢复正常的一个主要的工具。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必须要达到一个共识,但是现在全球达成共识是相当难的,疫苗和核酸检测应该说是全球未来跨境旅行的一个护照,我们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保护全球的人口。只有这样,我们全世界才能够重新全面开放。中美两国联系最多,关系最紧密,应该要能够为全球树立一个榜样,我们可以进行两国的互认。

我们对于中国国内的免疫缺口相当担忧。目前国内只接种了4100万支疫苗,这是2月初的数据。现在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做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国内疫苗的覆盖率相当低,但是我们自己的产能是足够的,预期到2021年底,国内疫苗的产量会达到21亿支,所以对疫苗的充足程度并不担忧,我们最大的担忧事实上是疫苗接种的速度和效率。

假如我们国内每天接种1000万剂疫苗,也需要花七个月的时间才能够给70%的人口做接种。所以,要想在6月份之前接种率达到40%,其实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如果说我们每天接种500万剂,我们才能够在6月底之前达到40%,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件事情。

另外,中国跟全球之间存在免疫缺口,如果说全球其他国家没有能够很好地进行免疫的话,那么中国事实上始终会暴露在这种风险之下,我们会始终受到输入病例的影响。

所以,中国目前的努力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去通过全球的合作框架,比如COVAX或者世卫组织的其他一些机制来更好地进行全球平衡的抗疫的努力。这样一来,我们相信也会使得中国人民更为安全。

所以,做个总结的话,中美作为主要的疫苗生产国是有这样的责任的,我们需要能够更好地去将自己的疫苗防控策略最大化扩张,推广到全世界。具体到疫苗的方面,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国内的疫苗接种,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这些欠发达地区的疫苗的接种。

本文为财新记者张兰太根据张文宏3月1日晚在清华大学与布鲁金斯学会共同举办的“快速复苏的正轨:中美新冠疫情防控与治疗合作”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

(本文来自新闻原创付费网站“财新网”,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关注财新网服务号即可阅读全篇文章,阅读更多精彩文章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