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点亮幸福生活

宁波东钱湖畔,云龙镇冠英村。田野民舍间,白墙、红梁、青瓦的文化礼堂,是村里男女老少喜爱的地方:老人们在这里唠嗑、下棋,老有所乐;孩子们在里面学习、嬉戏,幼有所悟;往来的还有村民、游客、侨胞……
吸引他们的,除了象棋室、戏台、学堂等,还有一个强大的磁场。这磁场看不到、摸不着,在革命时期却是我们奋斗的魂,如今亦是指引我们奋进的明灯。
星星之火
冠英村原名观音庄村,坐落在云龙镇的东南方,抗战时期属于鸣凤乡。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当时的鸣凤乡事务员鲍浙潮、前周小学教员竺扬、观音小学校长周鼎和小学教员陈秋谷在陈氏祠堂举办民众时事讲座、组织生活剧团和农民讲习会,自发进行抗日宣教活动,吸引了远近乡民踊跃参加。这陈氏祠堂就是如今的冠英村文化礼堂所在地。
“至七七事变前,宁波已整整5年没有党组织,鲍浙潮等人商量成立临时党支部,领导民众抗日。当时竺扬等人获悉原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宣传部长朱镜我被组织营救出狱回家乡金峨乡朱家峰村养病,当即决定登门拜访。”冠英村党总支书记张成龙介绍。朱镜我1928年5月入党,先后任党的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第一任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和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等职。1935年2月被捕,1937年经组织营救出狱。
竺扬等人向朱镜我介绍了在观音庄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情况,请朱镜我给予指导帮助,朱镜我爽快地表示愿意一起干,并亲自来观音庄,提出建立党组织的建议。
村里的老人们根据当地的交通条件猜测,朱镜我当时是拖着病体从金峨乡出发,经栎斜村、隐学岭来到观音庄的。1937年9月下旬,朱镜我、鲍浙潮、竺扬、周鼎、陈秋谷五人在观音庄保世小学(现冠英村陈氏宗祠)成立了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公推朱镜我为书记,其余四人为委员,开始领导本地区党的工作。
随后,朱镜我抱病从村子里的航船码头出发,到上海,经八路军上海办事处与党组织接上关系。上级党组织决定:撤销自行组织的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建立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简称浙东临特),朱镜我为书记,其余四人为委员。
1937年9月,朱镜我返回观音庄,宣布上级党组织决定。自此,中断了五年之久的宁波党组织恢复活动。鄞县(宁波)形成了领导抗日救亡的核心力量,观音庄成为党领导浙东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浙东临特成立后,迅速恢复和发展党员,于1937年11月建立中共鄞东、鄞南支部。
薪火相传
1938年,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机关驻地由观音庄迁往宁波城区,后来发展为宁绍特委。到1941年4月19日宁波沦陷前,共恢复和发展了约1500名党员,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准备了一批骨干力量。
“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这段历史,虽然短暂,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点燃了特殊时期宁波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星星之火。”冠英村村委会原文书戴佩君介绍。戴佩君自2000年到村里做文书,有一次退休教师林家鸿找到她,将记录这段历史的册子,交给她。
“林老师以前担任过鸣凤乡文书,见证了朱镜我等人组建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的历史。他说,这段历史,不能忘。”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戴佩君依然很激动,仿佛“穿越”到了那段峥嵘岁月,“一定要把这段历史告诉更多人,让冠英庄的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戴佩君将此事向领导汇报。当地积极努力,收集到一批宝贵的史料:
浙东临特成立后,在1938年秘密发展的一名党员叫陈策,他以书店老板身份宣传革命、团结进步青年,此后参加了许多战役,1950年,由周恩来总理任命为武汉海关首任关长。陈策的后人至今仍在冠英村生活,提供了不少史料。
冠英村乡贤、香港“公仔”玩具大王忻元甫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慷慨解囊,捐建了云龙中学、冠英村永正公园、冠英小学、冠英村村史馆。
在众人帮助下,2014年10月,冠英村村史馆在文化礼堂落成。这里不仅记载了1937年到1938年那段红色记忆,还有冠英榜样、和美家园、红色记忆等板块,展示了冠英村的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和美好家园。
“朱镜我是云龙革命事业的杰出代表,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云龙镇党委书记洪峰表示,该镇将在建党100周年结合云龙的红色细胞开展党员主题教育,继续挖掘更多的优秀共产党人故事,以先进带动更多党员群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幸福生活
记者采访时遇到了76岁的陈全友老人,他指着墙上“金婚榜”上一张照片告诉记者,这是他和妻子在结婚50周年时拍的:“刚结婚那会儿,日子过得苦呀,能吃上杂粮已经不错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老人说,现在家里什么也不缺,自己田里种的菜、竹园里养的鸡鸭经常送人。“共产党创业艰辛呀,共产党领导好呀!”老人哽咽了。
村史馆的“90后”讲解员陈俏是土生土长的冠英村人。“小时候听大人讲过冠英村是片英雄的土地,但那时候没有概念;长大后做了讲解员,发现原来自己生长的地方这么了不起。”陈俏说,她接待过侨胞、外地游客、新老宁波人,令她感受最深的是这里带给孩子们的教育。
文化礼堂一侧,是保世讲堂,古朴的课桌书写着时代印迹。保世讲堂是冠英村青少年假日学校的活动基地,周末和寒暑假,由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为村里的孩子们授课。从烽火岁月到文体知识,从实践操练到出游踏青,在孩子们明亮的双眸中,我们看到了星星之火正闪耀成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