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汉军在数千里之外,抵挡2万匈奴骑兵一年的进攻,如何做到的

西汉名将陈汤曾经给当时的汉朝皇帝汉元帝写了一份上疏,其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话的意思是说:应该把砍下的首级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槁街(西汉都城长安外国使者居住的街道),让所有人都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朝的人,即使离得再远,也一定要诛杀他们。 这是汉朝的热血,也是汉朝能够闻名于世的精神,我们之所以被称为汉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非常重要,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能力,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和一千多年前的东汉,就是这样操作的。
图片
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其实陈汤还说过一句话,当时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国的军队所包围,向朝廷求援,汉成帝与大臣商量了几天没有结果,于是把陈汤请来,问陈汤有什么意见?陈汤就说了这话: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陈汤这话的意思是说:胡人士兵要五人才能抵得上一个汉朝士兵,为什么呢?因为胡人兵器原始不锐利,弓箭不锋利。现在听说他们学得了很多汉人的技巧,但仍然要三个人才能抵得上一个汉兵。要知道陈汤因为彻底消灭了北匈奴郅支单于而名声大振,他有与匈奴作战的经验,而且是大获全胜的战绩,陈汤有理由,也有原因说这话。
讲了西汉陈汤的这两句话及其背后的含义之后,再来讲东汉耿恭的故事,你就会明白,当时的汉人为什么会这么自信?
图片
汉军
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即位后,想要效仿西汉武帝经营西域的壮举,开始着手准备重开西域都护府,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
公元73年,汉明帝命令驸马都尉耿秉、奉车都尉窦固、骑都尉耿忠等将领兵分四路,分别从酒泉(今甘肃酒泉)、高阙(今内蒙古狼山计兰山口)、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四个关塞出兵攻打北匈奴,其中窦固、耿忠一路一直打到天山,打败了北伐呼衍王,斩首一千余人,并派出班超为代理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
公元74年,汉明帝又派耿秉、窦固及骑都尉刘张率1万余骑兵出玉门关进军西域,汉军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匈奴白山部后,继续攻打当时还依附北匈奴的车师国,车师王投降,随后汉朝重开了中断51年西域都护府,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其中耿恭驻守在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关宠驻守在柳中城(今新疆艾丁湖东北),这个时候东汉才正式开始管理西域。
图片
西域地图
耿恭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名28将排名第四的耿弇的侄子,上面提到的耿忠、耿秉都是耿恭的堂兄弟,耿家就是名将世家,到了公元75年3月的时候,北匈奴单于派出左鹿蠡王率领两万骑兵攻打投靠汉朝的车师国,耿恭听说后,派出三百汉军救援,当时耿恭驻守的金蒲城汉军人数不足一千,派出三百汉军救援车师国,无疑于杯水车薪,匈奴军队可有两万人,很快,派出的三百汉军全部战死,车师国王被杀,车师国又复叛投靠了匈奴。
那么仅有几百兵力的耿恭是如何对付2万匈奴骑兵一年之久的呢?
一、金蒲城神箭退敌
很快,匈奴开始攻打耿恭所在的金蒲城,城内的汉军士兵只有数百人,耿恭亲自登上城墙与匈奴作战,耿恭把毒药涂在箭头,然后用一种弩机发射弩箭,由于弩机力道大,再加上毒药的作用,中了箭的匈奴人伤口处血流如注,并且很快死去,同时耿恭在匈奴人中散布这是汉朝的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匈奴一直很相信神灵,大为惊恐,于是暂时退兵撤退。
图片
耿恭
二、退守险要地势的疏勒城
75年5月,耿恭就利用匈奴退兵的机会,率领手下数百军队来到疏勒城,疏勒城的位置大概是今天新疆奇台县城南64公里处的半截沟镇麻沟梁村天山北坡的丘陵地带,这里背靠天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城中有水源经过,是个坚守的好城池。
75年6月,西域的焉耆国和龟兹国在匈奴的蛊惑下,率军攻打西域都护陈睦,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陈睦全军覆没,与此同时,驻守柳中城的关宠所部也被北匈奴包围,戊己校尉关宠全军覆没,至此,汉军在西域的存在就只有耿恭所在的疏勒城和班超所带的36人在天山南道
75年7月,北匈奴骑兵再次攻打耿恭所在疏勒城,耿恭从附近招募了一支数千人的先锋军队(估计招募了屯田兵)与北匈奴作战,打败了北匈奴,但是匈奴人却把流经疏勒城的水源绝断了,人在没有水喝的情况下,几天就会丧命,于是耿恭就派人在城中打井,打了十五丈深的井,仍然不见水,在极度干渴的情况下,汉军甚至挤马粪汁来解渴,经这不懈的努力,耿恭在城中终于打出了水,耿恭命令手下把水泼给匈奴人看,匈奴人又以为有神灵在帮忙汉军,于是又撤退了。
图片
疏勒城
三、坚守疏勒城9个月之久
匈奴虽然暂时退兵了,但并没有离开西域,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匈奴仍然不断派兵攻打耿恭,用尽了各种手段,就是无法攻下城池,匈奴甚至见来硬的不行,于是想招降耿恭,以封王并且嫁单于女儿为妻的诱惑,来引诱耿恭投靠,耿恭就是不投降。
汉军没有食物吃,就用水煮铠甲和弓弩上的皮革来吃,匈奴派来使者劝说耿恭投降,耿恭就把匈奴使者骗进城中,并用火把匈奴使者的尸体烤了来吃,耿恭的这个做法就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原型,后来的岳飞就是以耿恭的这个事例来创作《满江红》的。
耿恭一直坚守疏勒城,誓死不降,76年正月,东汉朝廷这边经过朝廷决策派出了酒泉太守秦彭、谒者王蒙等人率领一支7000人援兵去救援不知生死的耿恭等人,秦彭先救援关宠,到达柳中城时,关宠早就全军覆没,汉军斩杀北匈奴及车师国军队3800人,俘虏3000余人,然后范羌率领2000人在正月的大冬天里翻越了天山,来到疏勒城救援耿恭,无法想象如何在冬天翻越天山,当时天山的积雪就有一丈多深。
汉军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努力的决心翻越了天山,等到汉军到达时疏勒城时,起初有数千军队的耿恭,这个时候包括他自己在内,只有26个人了,大部分汉军战死,小部分汉军因为饥饿、伤病而去世,于是耿恭就带着26个人跟随范羌的2000大部队一起再次翻越天山回到了玉门关,这个时候,耿恭手下包括他自己在内只有13个人了,这就是十三壮士归玉门的故事。
图片
血战疏勒城
匈奴人从75年3月开始攻打汉军,到76年3月耿恭才退出疏勒城回到玉门关,耿恭坚守西域达一年之久,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耿恭能够在西域坚守一年之久的呢?
1、汉人的血性。
汉人是有血性的,虽然在西汉时期也有汉人投降匈奴,但是更多的汉人不愿意投降,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苏武,被匈奴扣押19年,就是不投降,你可以杀我,但我就是不投降,这是当时很多汉人的想法,包括耿恭及手下的汉军士兵。
当年陈汤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就是血性,这是一种不服输的血性,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能丢的血性,这种血性支撑着耿恭及手下的汉军士兵誓死不降。
2、汉人的自信心。
当时的汉人对匈奴人来说是很有自信心,不仅仅在科技、经济、军事和文明,更是表现在方方面面,所以陈汤才会说五个匈奴兵才能抵得上一个汉兵,就算匈奴学会了汉朝的技术,那也是三个匈奴兵才能抵得上一个汉兵。
也就是汉兵一个人要抵三个或者五个匈奴兵,所以耿恭才敢派出300汉兵救援车师抵御两万匈奴骑兵,300汉兵的战斗力抵得上900~1500匈奴兵,这不仅仅是战斗力,更是一种自信心,支撑着耿恭不可能会向他们眼中的蛮夷匈奴人投降。
图片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汉人的这种自信心是从汉武帝开始,从打败匈奴开始,从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开始的,更是从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服大宛、郑吉首开西域都护府开始的,汉人对匈奴的自信心是靠着战争一点一点打出来的,所以耿恭才不会投降匈奴,才会誓死坚守。
3、对朝廷的忠诚。
这个时候东汉建立50多年了,正是如日中天强盛的时候,耿恭知道朝廷不会忘记了他们这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边军,国力的强大是保证汉朝救援前线士兵的物质基础,当时正值汉明帝与汉章帝统治时期,而明章之治则是东汉除光武中兴之外的第二个治世。
一个朝代在强盛的时期,往往是忠诚度最高的时期,耿恭本人还是东汉开国名将的侄子,对朝廷的忠诚也是他们不愿意投降的原因之一。
4、车师国后王寡妻的暗中支援。
图片
汉军威武
除了以上三个精神因素之外,还有客观原因,这就是车师国后王寡妻在暗中支持耿恭,西域有多诸侯国与汉朝通过婚,汉朝也退出了为数不少的女子到西域,这些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联姻,而且带去了汉朝的文化和血缘,这些联姻的女子出生的后代身上就有汉人的血脉,车师国后王的寡妻就是如此。
她的身上有汉人的血脉,所以偏向于支持汉人,她在暗中给耿恭敬提供情报,冒着生命危险暗中给耿恭送去食物和水,帮助耿恭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可以没有她的支援,耿恭很难活下去,在人生地不熟的西域,耿恭没有盟友,而远离耿恭的班超根本帮不上忙,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车师后王的寡妻起了很大的作用。
耿恭的事迹明白地说明了一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我大汉子民,虽远必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