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公司还剩几个?留下来的全都是世界500强!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公司还剩几个?留下来的全都是世界500强!

从1840年到1895年,中国在外力压迫下,打开大门的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发展的机遇,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机遇最终丧失。然而,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对现代化发展出路的探索从此开始。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比较了解社会的情况和民间的疾苦,倡导经世之学,是一位对现实黑暗政治不满,要求有所改革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在林则徐之后,还出现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编写西学书籍,介绍西方和世界地理和历史,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这类书籍中,需特别注意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给“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感触最直接、最深的莫过于西方的坚船利炮。他们痛切地认识到,西方人正是凭着坚船利炮,敢于侵略中国并取得胜利,而这些正是中国所不能及的,是西方独有的“长技”,因而主张学习它,利用它。

基于这一认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代表了鸦片战争后“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的普遍愿望。此论一出,便在开明人士中广为流传。

更为重要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启迪了20年后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最初活动是举办军事工业,意在模仿西方军事技术以求自强。第一个洋务军事企业是曾国藩1861年主办的安庆军械所,规模很小。第一个像样的洋务军事企业,是在曾国藩的支持下,由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江南制造局,其经费从海关收入提取,因此又成为当时最大的军火工厂。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求富”主张。“求富”与“自强”是有联系的,李鸿章说:“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显然,“求富”就是创办民用工业,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开辟军事工业及兵饷的来源。因此,在洋务军事企业达到高潮时,洋务派把重点放到创办民用工业上。

最早的洋务民用企业是李鸿章于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此后到189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20多个,主要集中在采煤业、金属矿和冶铁业、棉纺织业及铁路、航运等部门。

比较重要的还有:李鸿章1877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这是中国最早用机器开采的一个大型煤矿;陕甘总督左宗棠1880年设立的甘肃机器织呢厂;李鸿章1882年设立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广总督张之洞在1890年代初创办的大冶铁矿和汉阳铁厂等等。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被迫终止,但是其中的一些企业,作为洋务运动的“果实”,顺利保存下来,并发展壮大,能“活”到现在的,都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在这百年中几乎经历了所有可能的所有制形式,如官督商办、全部商办、收归国有、有限公司、国营企业,最终在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军企业,迎来了崭新的篇章。

今天的招商局集团是我国驻港大型企业集团,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总部设在香港,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2017年,招商局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5844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为1271亿元,同比增长14.3%,在央企中排名第二;截至2017年年底,集团总资产为7.3万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在央企中排名第一。

就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而言,招商局集团以69403亿元的总规模高居榜首,在所有央企中可谓一览众山小。

汉阳铁厂于1890年11月动工兴建,次年6月投产,接着,张之洞又开发了江西萍乡等煤矿。这样,以炼铁厂为中心,兼采铁、采煤和炼钢为一体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也是远东第一座钢铁联合企业建成,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开中国重工业之先河。

更为重要的是,在武汉及周边形成了一系列近代工业企业,为日后武汉及长江中游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汉阳铁厂的遗址在如今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现为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

百年过去,物是人非,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它的成果却用另一种方式保留下来,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