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成功“出圈”,胶东经济圈还需多久

半岛全媒体记者 石冰冰
这一次,南京终于可以大声说,我是老大哥了。
作为全国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苏皖的心。在各个“身怀绝技”的小兄弟面前,这个“散装大省”的“省会老大哥”身份,终于坐实。
过去二十年,南京都市圈的规划建设马不停蹄,如今规划获批,“圈内”弥漫着一股自豪感。
紧邻江苏的山东,都市圈规划建设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
在我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样一个历史性节点上,南京都市圈的规划建设又将为胶东经济圈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国家对都市圈的期待,更迫切了
2021年初,一纸复函,将南京和南京都市圈带上了新的历史拐点。
随着江苏和安徽两省联合上报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南京都市圈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图片
现将这份复函的主要内容提炼一下:
1、原则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2、以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把南京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3、请江苏、安徽两省共同推进规划实施。南京市及都市圈其他城市是南京都市圈建设的责任主体。
4、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国家发改委会给予积极支持。
一则复函,简明扼要,掷地有声,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都市圈建设的愿景和期盼。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都市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获批,是国家在区域发展层面的政策发力和破题。
根据泽平宏观的统计,2016年-2017年常住人口占比仅32%的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对全国人口增量的贡献率持续超过50%,未来我国人口将持续向一二线大城市大都市圈及部分区域中心城市集聚。
顺应这种人口大迁徙的趋势,加快都市圈建设步伐,成为我国当下及未来城市空间布局的重点。
文件中提出“以健全同城化发展机制为突破口”是规划的重点。在以往都市圈规划中,实现产业分工、减少同质化以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都是工作重点,南京都市圈涉及多个城市,如何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之间互利互补、合理分工,如何实现跨省之间区域的共享共建,是南京都市圈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要求,是国家从更大区域层级的一体化发展战略眼光来看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去年,我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双循环”关键抓手之一的城市群建设,是加强区域联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都是国家在鼓励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效能上的纵深推进。
城市发展的方向,深刻影响着一座城市的命运。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对于南京都市圈特别是南京的发展来说,是重大利好。
我们也看到,国家对都市圈发展的期待,更迫切了。
全国首个,为何“花落”南京?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古董铺子一样的城市。当面对省内各个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时,作为省会的南京,一度有些落寞。
那么,首个国家级认证的都市圈发展规划,为何“花落”南京?
图片
南京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南京都市圈起步较早、跨省域发展最为成熟。
早在2000年,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就提出了建设“南京都市圈”的初步构想;2001年,南京、镇江、扬州、芜湖、马鞍山、滁州6座城市首度就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建立进行商讨;2007年4月,第一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召开,苏皖有关城市市长签署《南京都市圈共同发展行动纲领》......
去年年底召开的第四次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召开上,南京都市圈再次扩容,常州市溧阳市、金坛区正式加入,“8+2”的城市格局形成。
从“全国最早规划”到“首个国家层面批复”,前瞻性和先行性让南京都市圈抢先落地。
南京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硬核”,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也是中国首个规划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如今,作为全国跨省域发展最为成熟的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人才集聚、实力雄厚,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2019年12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长三角的六个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都市圈内的核心城市,南京虽偏居江苏一隅,GDP一直被苏州碾压,但近年来一直在闷声干大事。
2020年南京战绩显赫:GDP冲进全国前十,省会首位度不断提升;370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过2400亿元;跃升至2020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1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第4位。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南京不仅让苏皖两省兄弟城市看到了自己强大的增长极和辐射力,也将南京都市圈推向了全国视野。如今,安徽的蚌埠和淮南等城市正在申请加入南京都市圈。
从“一省独建”到“两省共建”,当南京将一只拳头伸入安徽腹地时,苏皖两省携手并进的局面早已形成。
取经南京,胶东五市如何“拆墙”
3月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山东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推动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引导劳动力合理畅通有序流动。
南京都市圈规划的获批,也为山东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胶东经济圈,打造了融合发展的“新样本”。
都市圈的发展,要从交通、产业和公共服务三个领域入手,当下胶东经济圈需要做的,便是在这三个领域做到互通互联、合理分工、共建共享。让人欣喜的是,近年来胶东五市的“拆墙”进程也在提速。
去年,胶东五市交通一体化方案出炉,潍莱高铁、文登至莱阳高速正式通车,潍烟高铁与莱荣高铁同时启动建设,轨道上的胶东经济圈持续推进;在金融、医疗、养老、社保、就业与人才服务等方面,胶东五市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不断打破行政壁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青岛牵头建立起“3+N”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并与兄弟城市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2021年3月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山东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推动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引导劳动力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圈内拆墙“取得重大突破。
作为胶东经济圈的“核心”,青岛被赋予了引领胶东半岛经济发展的重任。但需要承认的是,同为中心城市,与南京相比,青岛的辐射带动能力及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已走过20个年头。可以预见的是,南京都市圈规划获批后,“圈子”仍将继续壮大,其中,经济基础较差、发展较落后的区域,将会和有实力的大城市捆绑在一起,实现进一步发展。
“南京经验”告诉我们,抱团发展胜过各自为营,“圈内”成员的相互尊重、认同和理解是携手前行的关键。
这也是给胶东经济圈规划建设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