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天朝:穿越回120年前,看看山西古建筑的模样

图片
▲图为云冈石窟第五窟
《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内页
山西被誉为古建筑大省,
在这片土地上,
有着丰富的古建筑文化遗存,
尤其是宋辽金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
多达120座,
占到全国总量的75%以上。
如今,
这些饱经风霜的国宝级古建筑
依然矗立在那里,
以自己的方式世人诉说着悠久的历史。
不过你想过吗,
有朝一日我们可以穿越回120年前,
去看看之前的山西,
看看那时古建筑的模样。
日前,
《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问世,
该书是日本学者伊东忠太
于1902年4月至1903年6月,
在中国对古建筑进行学术考察时,
所留下的田野笔记。
那时的他从北京启程,
途经河北、山西、河南、陕西、
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
进入缅甸,
最终留下了这套书稿。
图片
▲伊东忠太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说过,
“在我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时候,
日本先辈者如伊东、关野等先生的著作,
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
接下来,
就让我们一起在书中重回往昔,
探寻120年前山西古建筑的魅力。
图片
日本学者的中华旅行日记
1901年,以伊东忠太为首的日本考察团是第一个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考察和测绘的学者团。1902年至1903年之间,伊东忠太又对中国进行长时间的建筑考察,是日本建筑界研究中国建筑的开端。
书中表述,在伊东忠太心中,这是一个寻根之旅:“鄙人以为研究日本建筑者,首须究其历史,既悟日本建筑之发达,所得于中国系建筑者,至非浅鲜;遂又转入中国建筑之研究。”与学界重点关注建筑的间架结构相比,伊东忠太的手绘笔记更多的是从艺术角度关注建筑细节。
翻看《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可以发现,不光是建筑,在笔记中山川地理、日常生活、服装头饰都有所涉猎,可以看出伊东忠太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图片
▲大同府(1)三十里铺客栈内部
三十里铺位于大同府外三十里处,
其地名也正标示了这个地点。
其周边每十里都有一处村庄,
也名之为“十里铺”“二十里铺”等。
图中的“三千里”为误记。
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日本人,伊东忠太认为,国土与国民是艺术的两个方面,也是建筑产生的基础条件。因此,在中国田野考察的过程中,历史文化、乡土方言、风俗习惯,都是其对中国古建筑寻根探源的内容,而书中也增添了很多人文色彩的内容。
图片
▲阳高(7)(6月14日)
一行人于早晨出发前往三十里铺,
途中有马匹出现不适,所以耽误了行程。
图为先到达阳高的人在城外等待的情景。
比如在1902年4月26日,伊东忠太在北京郊外的万寿寺附近见到了一群妇女和儿童,他便记录下了当时女性与儿童的发饰与服装。同年6月15日,伊东忠太来到如今的山西大同,在大同府见到了山西的女性,便绘制了一张已婚女子和未婚女子的发髻图,并写着“大同的风俗和北京相异,特别是妇女的发髻样式有着鲜明的特色。这应该属于明朝的遗风。”
图片
▲大同府(3) 大同府妇人发髻图
图中右边两人为已婚妇人,
左边三人为未婚女子。
文中的“末嫁”为误记,应为“未嫁”。
6月23日,伊东忠太抵达五台山,正好遇到了从繁峙派来的护卫巡查,随即绘制了一幅背身相,从服饰装扮上看,与今日影视剧中衙役的扮相别无二致。
图片
▲五台山(1)巡查(6月23日)
图左部分为从繁峙派来的护卫中的巡查。
虽说这是一本田野考察笔记,但也可以作为一本旅行日记,我们可以跟着伊东忠太的笔触,看到当时山西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中
关于五台山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