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区 当好火车头 再铸“高新”魂

近日,火炬区召开2021年攻坚克难动员大会,对标全市“攻坚2021”目标任务,吹响全区2021年攻坚克难再出发的号角。

这一次,火炬区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成绩单:扭转连续三年GDP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颓势、启动了停滞十年的鲤鱼工业园建设、征收整备土地超过过去十年总和、开建道路超过过去十年总和。

在疫情考验下,过去一年可谓“难度前所未有”,但我们也看到了火炬区“力度前所未有”,成效和改变,有目共睹。

在过去一年,火炬人让外界看到了一个有血性、有干劲、有章法的火炬区。

面向未来,火炬区提出要主动谋划,争当表率,全速推进重大平台建设,为火炬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中山“头号工程”建设树立标杆。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GDP增速全市排名上升11位

正是有如此韧劲和闯劲,火炬区才能在年尾交出这么一份答卷。

经济建设有新气象。2020年,火炬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04.79亿元,同比增长2.74%,高于全市1.2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上升1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2亿元,增长4.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0.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8.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3.8亿元,增长1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亿元,增长21.4%;在减税降费16亿元(1—11月数据)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增长7%;各类市场主体突破3万家,增长8.3%;康方生物在港交所上市,省重点项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2020年研发经济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超4%,新认定58家高新技术企业,PCT专利申请44件,同比增长100%;2个项目获省“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立项,占全市100%;新增国家级和市级众创空间各1家;2人入选“广东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领军人才,实现全市零的突破;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保持双位数的快速增长态势,新增服务业新兴业态企业21家……

项目落地有新速度。创下中山项目建设“拿地即动工”新纪录,利诚总部项目仅仅用时145分钟,完成了规定时间182天的土地证办理到施工许可证签发等23项流程。15个重点工业项目先后动工建设,省重点项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96.3%……

2020年,面对疫情大考,火炬开发区统筹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线战役”,基本盘复苏越来越好。

一个全新的火炬,站在了2021年的新起点。

一年开建道路超过去十年总和

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过去一年,火炬区启动了停滞十年的鲤鱼工业园建设、征收整备土地超过过去十年总和、开建道路超过过去十年总和。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火炬区在2020年梳理并下发了“奋战2020”攻坚克难十大任务。

在中山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看来,发展短板恰好成为倒逼火炬区前进的力量和契机:开发强度超过60%,倒逼火炬区开辟一区多园新战场;双循环的压力,倒逼火炬区抢占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创新能力的匮乏,倒逼火炬区从源头解决技术能力不足的难题;社会服务能力的不足,倒逼火炬区重新谋划城市形态质的突破……

过去一年,火炬区历史难题有新突破。多项多年悬而未决、久拖不决的历史难题有了新进展。如规划六年之久的火炬二中加快推进,年内有望建成;停滞十年的鲤鱼工业园征地工作进展顺利,土地平整工作正有序推进;黎村征地历史遗留问题已圆满解决,中开高速火炬区段(一期)土地征收已完成;田间窝棚100%整治完成,大环小区成为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对象,珊洲和江尾头小区成为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对象。

过去一年,火炬区民生福祉有新面貌。顶住财政压力优先发展教育,火炬区推进一批公办中小学建设,新增学位为近十年最多;大力发展医疗事业,破解开发区医院综合验收梗阻,全力冲刺三甲医院评选;补齐交通短板,22条断头路、瓶颈路已完工并通车超过50%,其余项目正加快建设。

“一三五”战略打开新格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火炬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奋力跻身国家级高新区25强。

火炬区召开奋战2020年工作总结暨攻坚2021年工作部署大会,透露要实现上述目标,该区主要路径是“一三五”战略:

“一”即以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为主线;“三”即“营造三个环境”,即着力打造高质量产业环境、高水平营商环境、高品质宜居环境;“五”即坚持以“谋划新格局、培育新动能、建设新载体、激发新活力、形成新风尚”为具体抓手,全力建设国家级一流高新区。

在谋划新格局方面,火炬区将继续推进湾西智谷、科技新城中轴线、岐江新城开发区片区三点一线万亩产业总部带等大平台建设,继续打造以火炬区为核心的“一区多园”统筹发展格局,加快补齐交通短板,迎接“大桥时代”;在培育新动能方面,则积极申请将火炬区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范围,推动火炬区在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领域尤其是健康医药产业领域先行先试高标准规则体系;在建设新载体方面,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探索建立产业集群群长制、产业链链长制,突出科技对现代产业的支撑;在激发新活力方面,开展政务服务水平大提升行动,打造湾区一流营商环境。此外,火炬区还将进一步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打造“人文火炬”,提升城市内涵与温度。

■聚焦

找回火炬精神 再筑尺寸之功

2021年元旦后的首个工作日,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的首场调研聚焦火炬区、翠亨新区和岐江新城;2月19日,大年初八,赖泽华再次来到火炬区和翠亨新区,再次强调要聚焦“火炬精神”和“新区速度”。

时间回到一年前,在2020年2月27日下午,中山火炬开发区首批“抗疫贷”签约仪式举行,包括13家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签约,标志着中山力度最大、统筹金额最高的“抗疫贷”落地。火炬区充分运用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以政银企合作方式,撬动50亿银行资本助力企业满血复工复产。

这是一个信号。

“开发区的未来从来都不是等靠要,开发区的未来永远都离不开一往无前的使命担当和火炬精神。”这是中山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经常在公开场合说的一句话。

2020年“3·28”招商引资洽谈会期间,火炬区引进8个含金量高的产业直投项目;随后,火炬区再次掀开政银合作新篇章,与国字号四大行推出政银战略合作协议获得1400亿元联合授信。

进入2020年下半年,火炬开发区党政班子启动了疫情发生以来密度最高、范围最广、针对性最强的跨城调研,实地考察北京、广州、深圳、厦门、成都等地的部门、机构和企业,产业平台和科创平台重新布局。

2020年8月,中山全市首个“拿地即动工”项目在火炬开发区启动,从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开始算起,22个审批事项仅用时145分钟,平均6.6分钟完成1项。而在审批改革前,根据中山市相关规定,从拿地到动工的时限为半年时间。“火炬速度”再次为全市树立了标杆。

2020年11月,中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共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合作协议》,双方拟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基地建设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这也是广东省在珠江西岸布局的第一个“国字号”检验检疫服务平台,对于引领大湾区检测能力向高端发展、集聚一批上下游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落户广东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列的政策、行动、举措,背后是一个“再造火炬”的决心、信心与勇气。

站在新起点上讨论火炬精神,有传承,也有新意——这既是在讨论中山高新区的二次创业之路:啃硬骨头的韧劲,攻坚克难的闯劲,乘风破浪的干劲;也是在讨论中山重振虎威、打赢经济翻身仗的精气神:找回担当之志,不惧刀刃之痛,再筑尺寸之功。

■数读

火炬区

2020年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404.79亿元,同比增长2.74%,高于全市1.2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上升11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2亿元,增长4.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10.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8.2%。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3.8亿元,增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