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胡雪雯:开在教师宿舍里的“特殊厨房”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廖传杰)在津市市特殊教育学校,有一间不太起眼的“特殊厨房”,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在学校一位教师的宿舍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厨房,对于津市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却有着难忘的记忆和特别的感受。

设置这间特殊厨房的教师叫胡雪雯。每周都有那么几天,小胡老师会特别忙碌。因为她得收拾好自己的宿舍,备好炊具,等待一群“小小厨师”的到来。

▲胡雪雯在教孩子们包饺子。

“今天教大家蛋炒饭!”胡雪雯的宿舍只有20几平方米,一下子塞进12名学生,整栋楼都热闹起来。要放多少油?鸡蛋要不要搅匀?究竟是先炒饭还是先炒蛋?一群智力受损、身高不一的孩子,围绕着这些简单的问题争论不休。

6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胡雪雯以特岗教师的身份,来到津市市特殊教育学校,接手一个一年级班级。尽管是特殊教育专业出身,但班上学生年龄从6岁到13岁不等,且智力受损轻重不一,小胡只得制订一个个个案。“大部分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多识字、计算。可是普通教育的文化课,根本不适用于这群孩子。”

怎么办?既要符合特教的新课标,还要有助于特殊孩子适应社会。胡雪雯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既教孩子们知识,也培养他们动手能力的方法。

课堂上,她带来了胡萝卜、土豆、西红柿等蔬菜,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引导孩子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土豆皮要怎么弄掉?”

“西红柿是炒蛋?还是打汤?”

……

比起黑板上的汉字,眼前这些可操作的食物,看起来更可爱。发现这点后,胡雪雯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设置一个类似厨房的地方,教这群特殊的孩子做饭!

宿舍里有电磁炉、炒锅,再添置一些餐具,花不了几个钱。胡雪雯想到就做,她把烹饪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节理论指导,讲好做饭的步骤;第二节上手练习,去她的宿舍实践。

其实,胡雪雯长这么大也没进过厨房。好在父母经营小餐馆,随时可以“偷师学艺”。想着自己要勤加练习,学会炒土豆丝、炒蕻儿、煮面条、煎鸡蛋饼,应该是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现实未必这么简单。

由于这些孩子不具备正常孩子的行为能力,锋利的厨具极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安全,胡雪雯除了时时刻刻盯着学生,还要分级指导。认知程度好一点的,才给他们用锋利刀具;认知程度差一点的,使用的是儿童刀具;基本上不具备认知能力的,胡雪雯会安排他们打下手。

“第一组,负责准备面条的汤底;第二组,负责洗青菜和切火腿肠;第三组负责煮面条。每名同学都有任务。”班上惟一的女生欢欢(化名)患有自闭症,沟通能力差,与同学交流困难。胡雪雯却对她不离不弃,从欢欢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她在烹饪课结束后,将用过的餐具放回原位。

“特殊厨房”开办容易,但过程却有些艰难。比如煮面条,胡雪雯花了2个星期才教会他们。“煮面条要放调料,教他们认识‘醋’和‘酱油’这几个字,就非常不容易!”虽然饺子偶尔没熟,蛋炒饭有时太咸,但孩子们的笑声,一直荡漾在校园里。

“胡老师,我今天下班后,发现孩子给我煮了一碗面条,我的眼泪一‘垮’就下来了,我不禁紧紧的把孩子抱在怀里!说明即使智障孩子,通过学校的干预,也能自食其力……”每每收到家长这样的反馈,胡雪雯总是会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