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持续推进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 2021年将培训2万人

央广网天津3月5日消息(记者杨煜)3月5日,2021年天津市民心工程——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正式下发,各区工作启动会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联合11部门制定《天津市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并列入天津市2020年民心工程,至今已培训5.3万余名群众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具备现场救助能力。2021年,公众心肺复苏技术能力建设再次被列入天津市民心工程,全年将培训2万人。感兴趣的市民也可以登录“公众心肺复苏”微信平台,报名参加心肺复苏技能标准培训学习。
近年来,因心源性猝死不幸离世的报道层出不穷,有连续3台手术最终心脏猝死倒手术台上的医生,也有加班加点突发心梗的公安干警,还有心梗前用尽全力踩下刹车救活全车乘客的客车司机……这些鲜活生命的离开,让人感伤惋惜,也不禁感叹“猝死就像隐形的杀手,潜伏在你我亲人、同事身边。”
数据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10万,抢救成功率不足1%,每年有54.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天津市心源性猝死生率为70.05/10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心源性猝死呈现出发病率高、发病年龄低的危险趋势,其中,中青年猝死占到全部猝死人数的30%,这为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可估计的伤害。事实上,有9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公共场所、家庭等医院以外的场所,处于事发现场的家人、同伴、路人等非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的心肺复苏对于患者的救助至关重要。然而,中国公众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人数却是微乎其微,当身边人出现心源性猝死后,大多数人会表现得手忙脚乱,甚至是束手无策,患者也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而失去了宝贵的救治机会。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有“黄金四分钟”之说,如果能在四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救助,患者生存率可达50%,但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就会降低10%,10分钟没有施救,则很难存活。由此,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众保护身边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公众心肺复苏技能标准化技能培训,以适宜公众的标准化培训教材为引领,在为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优质基地对心肺复苏技能实施反复练习与训练,6名学员由1名培训导师全程指导,采取跟随统一培训视频真实场景下小班式培训,借助复苏专用医学模拟人和复苏辅助设备,边学习心肺复苏知识,边观摩和反复练习心肺复苏操作。
按照培训考核分开的原则,培训后学员在考核基地经过严格的理论测试和规范的技能考核,成绩经第三方机构认可,才能取得能力证书,从而确保了获证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规范施救,培训效果使绝大多数学员非常满意,特别是得到学员所在单位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