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中国经济再出发

中国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部署 “十四五”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新一年发展规划。
图片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他强调,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此前,各界争议是否还有必要设立GDP目标,学者就认为,目前最关键的是,中国疫情防控能力已经显着提高,中国具备劳动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的两方面优势,完全可以实现2020至2035年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
图片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
房子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两会期间更成为焦点。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分析认为,目前一二线热点城市的平均楼价与普通工薪阶层脱节明显,楼市再度疯涨,潜在的经济和金融风险值得警惕,房地产调控任务仍旧艰巨,防范金融领域的房地产“灰犀牛”。
图片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贾康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无论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人大代表的提案中,科技创新都成为热点词汇。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也指出,针对疫情期间暴露出的产业链的短板和弱项,将实施制造业的强链、补链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元器件等,加大创新力度,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弹性。
图片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
当下,中国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发展战略引发海内外关注,自然也成为两会热点话题。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图片
北大光管学院特聘教授 国务院参事 徐宪平
分析认为,面对全球疫情影响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畅通国内循环,前提就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以需求牵引供给创造需求。学者表示,新型城镇化就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点。
未来5到15年,将出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城乡协同互动,以及大面积的劳动力重新配置,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图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孙立坚
图片
编辑:刘静、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