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安心养老?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科学家要耐得住寂寞,但对于“坐冷板凳”的科学家,如何让冷门的领域不“寒心”?80岁以上的老人如何在家门口养老安心又放心?健康中国的发展之路,中医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3月6日晚上举行的上海代表团第二场视频“云采访”活动中,王建宇、朱国萍、丁光宏等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就这些话题畅所欲言。

给“坐冷板凳”的科学家

长期稳定支持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有一些国家实验室陆续挂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兼),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欣慰地看到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视。他认为,对科技创新起到源头性的作用,一定是基础研究。因此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是必须要建的,但是尽量要避免重复和低效率的重复,让科技投入有限的资源能够发挥最好的作用。

在王建宇代表看来,要做好基础研究,要求许多科学家有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而国家则要为这些科学家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外部条件。“因为目前很多情况是科学家能不能做他的基础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能不能得到国家相应的支持。这些支持以前都是以项目形式出现的,所以科学家第一步首先要得到国家的项目,或者是通过竞争得到项目,他才能去做。”王建宇代表认为现在对科学家来说,竞争部分的经费可能偏多了一点,而稳定支持部分的可能偏少了一点,特别是对基础研究方面。他建议对于一些可能会“坐冷板凳”的科学家给予长期的稳定的支持,以满足其科学研究的需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对科技界进一步放权,要给科学家进一步松绑,包括对科技技术路线的决定,科技经费的使用。他表示,这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但希望能进一步做好落实,尽快让每一个科学家每一个科技人员都能够从国家政策红利,得到实惠的享受。

王建宇代表还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未来予以了勾勒。他表示,上海是我国第一个建设科创中心的城市,经过将近10年的努力,上海科创中心已经初步具备条件。在未来5-10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应当扎扎实实做好具体事情。目前上海科技发展方向比较明确,真正做到有突破,有铺垫,有层次地把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做好。

让80岁老人

也能在家门口养老

作为来自社区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负责人,上海市长宁区虹桥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副书记,上海市居村协会会长朱国萍最为关心的还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她表示,政府居家养老工作做得很好,每年有进步。居家养老越来越专业化。“十几年前,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做一个小时清洁工,现在已经细化到专业洗澡等服务,由专业队伍来完成。”朱国萍代表说。

她表示,现在老年人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相比机构养老,更多的老人喜欢在家门口养老。“养老院床位紧张,加之比较贵,所以老年人在身体较为健康时喜欢在环境熟悉的家门口养老。”为此,朱国萍代表建议让8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这一福利政策,减少不必要的评估环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实事;也是能真正成为得人心、聚民心的好事;更能真正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

除此之外,朱国萍代表还提到智能化对老年人的影响。她表示在今年两会之前,她走访了多个医疗机构探访智能化服务。她发现社区医院的智能化服务对老年人不太友好。在许多社区医院预约、挂号、取化验单都需要在机器上完成。这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是一道难题。相比三甲医院设有人工服务,社区医院就诊却只能依靠老年人之间的“互助”,非常不方便。为此,她建议社区医院在提供便捷的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也能增加人工服务,提供志愿者帮助。

中西医并重

共建中国健康之路

完善基于我国国情和生活传统的卫生健康体系,是“十四五”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在云采访中强调中国的健康中国发展道路不能照搬西方,而应把中医与西医相结合,这样健康中国的道路会走得更好更远。

他对比了上海和纽约2018年的人均GDP和人均期望寿命相关数据。数据显示,上海用了不到纽约十分之一的医疗费用,实现了期望寿命长2岁多的奇迹。这个例子印证了确实存在有别于西方的、更适应我国国情的医疗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即:中西医并重融合发展模式。目前,2019版的医保目录中,中成药(含民族药)增加至1321个,占医保目录药品总数比接近50%。在2020年至今的防治新冠肺炎过程中,中西医并重、中西医融合的方式在打赢疫情防控战中起到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丁光宏代表进一步呼吁,一要明确中西医并重发展模式,加快促进相关政策法规落实。二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建立中西医融合的诊疗模式。三要加强中西医融合方面的人才队伍培养。四要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研究。

记者 | 陈颖婷

编辑 | 刘家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