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食记》:从奇食的地缘差异中窥见人民的生活智慧

从《山家清供》到《随园食单》,从苏轼到汪曾祺,从电视美食节目到美食区up主,食物所带给人的愉悦感贯穿古今、不分地域,总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越来越多的美食纪录片将丰富的美食与细腻的情感相连,通过视觉画面传递味觉记忆。但当层出不穷的美食纪录片出现在观众视野里,除了美食带来的充实与幸福外,也会产生一种似曾相似的疲倦感。
但最近正于B站热播的纪录片《奇食记》,在一众主打人文、暖心暖胃的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掀起一阵“反美食”风潮。轻松俏皮的动画、诡异惊悚的音乐、接地气的旁白,使《奇食记》一反美食纪录片驾轻就熟的情怀与温馨,让已经对情怀式美食作品产生钝感的观众产生了新鲜感。
图片
“奇”在食材生僻 令人“闻风丧胆”
食物永远是美食纪录片中绝对的主角,但相信哪怕任何一个老饕也不敢说自己了解《奇食记》中的每一种食材。
《奇食记》中的“入门级”食物螺狮粉、兔头,对于部分人而言便已经是“恶名”在外、接受无能的存在。尽管它们近年来名声火爆、身价大涨,甚至成了一部分人心中的白月光,但仍然有另一部分人因为味道诡异、外形可怖,对其避之不及。
图片
但这仅仅是中华“奇食”中的冰山一角,甚至是看完《奇食记》的观众心目中最“正常”的食物。
或许你第一次听到“在野性与不确定中让味觉丧失理性”的撒撇——撒是凉拌,撇是牛的消化物。
图片
也许你第一次耳闻独山三酸的名字,它们是以青菜为原料腌制发酵三个月而成的盐酸、独山本地小河虾自然发酵成腐虾后搅拌成虾酱的虾酸、凤仙花切碎封坛发酵一年而成的臭酸。
图片
更可能你是第一次亲眼所见,在科技发达、烹饪方法层出不穷的现代文明社会,仍然有食物的制作过程需要用到童子尿——福建永春的尿肉尿蛋。
图片
在《奇食记》里,你平时从未尝试过、从未接触到、从未想象过的边角料成为了菜品主角,看似非现代文明方式的烹饪手法却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些“奇怪”的食材构成了《奇食记》“奇”的第一重含义,但这种奇怪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地域的特性中、历史的沉淀中、文明的传承中糅合而成。
“奇”在传统延续 成就城市烙印
提到奇食,大多会在食物的前缀上冠以地名。大到柳州螺狮粉、兰州浆水、鹤庆吹肝、独山三酸等城市名片,小到广东中山神湾镇炒禾虫、福建永春湖洋镇尿肉尿蛋的家乡特色,这些奇食的背后饱含着更丰沛的传统积淀。
对于很多人而言谈之色变、避之不及的尿肉尿蛋,却是永春当地一道传统大菜,往往在祭祖仪式、家族聚会等重要场合才会食用,烹饪者也多为当地有声望的宗族领导。尽管这道菜只凭菜名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却是当地宗族关系和睦、家族团聚的重要象征,意义非凡。
图片
“色香味”一样不沾边的独山三酸,则源于过去当地保存食物颇为不易,当地人通过腌制的方法延长食物的寿命,随着科技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存食物不再像以往一样艰辛,但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食物仍然传承了下来,以供后人饮水思源。
图片
鹤庆吹肝的诞生同样源于生产力不发达。过去当地没有条件食荤腥,一年仅能宰食一头猪,因此必须竭尽所能保存每一样食材,吹肝便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诞生。随着时代发展,吹肝也从依靠匠人用嘴吹演变成如今用气泵来充气,不仅高效而且卫生,传统美食也与时俱进了起来。
图片
一座城市在时光中留下一段历史,一段历史辗转间诞生一种食物,一种食物逐渐烙印出一座城市,如此生生不息的“奇妙”,便是《奇食记》的第二重“奇”所在。
“奇”在脑洞大开 只叹创意无限
无论画面、解说还是配乐,《奇食记》都与传统意义上的美食纪录片大相径庭。据导演王冰透露,《奇食记》并非大家习惯的“娓娓道来”式纪录片,而是借鉴了各种电影、动画、vlog,乃至武侠、言情、惊悚元素的文案,解说、BGM、调色也烘托了奇食的奇境。
因此,观众能看到在寻找含有毒素的见手青时,背景音乐逐渐变得惊悚诡异,画面晃动旋转、上下颠倒,好像真的因为吃见手青患上了小人国幻视症。
图片
也能看到在烹饪尿肉尿蛋时,童子尿如泉涌般倾入锅中,耳边回荡的却是蓝色多瑙河的乐曲,让人忍不住赞叹一声:“绝了!”
图片
在云南白族制作生皮时,一首《When I’m laid in earth》伴随着火焰舔舐猪皮时的噼啪声,仿佛让人感受到小猪最后的雀跃。
图片
除此之外,《奇食记》还让同一食材自由穿梭于不同地域的厨师手中,并展开一场食物间的PK。柳州融安的岑师傅用自己发明的烤炉,将猪网油变成清爽不油腻的烧炙,而常州的姜师傅则把江南人的温柔融入到网油卷中,这场关于猪网油的远程PK,又增添了一丝别样的趣味。
图片
作为一档美食纪录片,《奇食记》不单单专注于“色香味”,而是让丰富的美食与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多样的饮食习惯相融。它让观众看到,古老奇妙的饮食习俗不只是传统的延续,在现代社会也有了科学的原理作注解,这种别出心裁的“奇特”演绎,构成了《奇食记》的第三重“奇”。
奇怪、奇妙、奇特,是《奇食记》中“奇”的三种解读。对于很多人而言,这部纪录片让他们叹为观止,深深感受到了中华美食的浩瀚与纷繁。对于主创团队来说,他们则更希望传递一种平实的观念——食物没有贵贱之分。正如《奇食记》总制片人凌光裕所言,这部片子中的食材,最高不过200元一斤,最便宜的三五元就能买到,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食材。而导演王冰更是表示:“谁说要庞大才能伟大,谁说食物非得见到highlight才能赏之、食之。人类之所以伟大,从让食物脱胎于食物本身,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