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谋划世界级沿黄文化遗产带

图片
图片
图片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刘瑞朝 段伟朵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黄河之水天上来,滋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多少历史故事、优秀文化留在古籍当中,留在中华民族的基因当中。
炎黄二帝像,鲤鱼跳龙门,高耸的黄鹤楼,开封的菊花,这些画面,是大河报小记者们对于黄河文化和精神的充满创意的想象。大河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童画”黄河,本期关注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童画】祖国的花朵肩负着传承黄河母亲精神的重任
黄河河南段,有多少故事,多少文化,供世人来说?
大河报小记者王晨曦(黄河路第一小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笔下的黄河文化元素,丰富和多样。土黄色是黄河的颜色,也是照片的背景。一位身着戏装的女人手拿扇子,面容姣好而慈祥。画面下方,有孙悟空、唐僧、女妖精三个泥人,有河南的烩面,有来自古代的彩罐。画面中,有“玉米楼”、中原福塔这些当代的郑州地标性建筑。繁体“郑”字后面,还有篆体的“郑”字。
大河报小记者赵珈希(四月天小学),画了一幅题为《黄河追梦》的画。
她说,画里的大鲤鱼和浪花呈“S”形构图,鲤鱼扭动的身体富有张力,在奔腾咆哮的朵朵浪花中,勃发着生生不息的力量,既象征着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也寓意着祖国的花朵传承黄河母亲的精神,在母亲河的怀抱中,携手同心、乘风破浪、开拓未来,奋发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画面左侧,是土黄色的黄河一角。而在黄河的位置,从上到下,密密麻麻地写下了大河报小记者吕晨希(黄河路第三小学)给黄河母亲的话。“千百年来,黄河这一神圣的名字,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就用优美的诗句,来表达黄河波澜壮阔的形象;假如我是一位音乐家,我就要用优美的音符,弹奏出黄河浩瀚无边、汹涌澎湃的形象。”
【弘扬】谋划世界级沿黄文化遗产带和郑汴洛文化旅游带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故事要讲好,文化要传承。如何让历史走到生活当中,如何让文化走进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
河南已然在行动。以郑州为例,目前已启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规划建设,谋划世界级沿黄文化遗产带和郑汴洛文化旅游带,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95个项目完成投资640亿元。
今年,我省将统筹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悬河文化展示馆、黄河文化中心等黄河文化地标工程建设,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按照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主地标城市战略布局,围绕讲好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故事,郑州将加快建设黄河文化带,高水平规划建设黄河流域国际旅游门户。
嵩山与黄河,也将相互呼应。郑州将全面提升“天地之中”景区文旅发展品质,统筹新密伏羲山、巩义浮戏山、荥阳环翠峪,高水平打造国家级环嵩山文化旅游大景区。
另外,还将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黄河流域“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沿黄文化廊道,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邙岭绿化等项目建设,将起步区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黄河历史文化展示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