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希望之城计划:锦州+葫芦岛能否点燃辽宁和东北崛起的希望?

今天聊聊东北辽宁。为何单聊辽宁?因为黑龙江和吉林从气候来说并不适合大规模人口定居和工业建设,未来必然会进一步去工业化,走向以农业、林业和旅游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模式。而辽宁则不同,辽宁地理位置更靠南,气候相对适宜,海岸线绵长,且已存在大规模工业和基础设施,东北振兴本质上就是辽宁振兴。
图片
辽宁近年经济出现一些问题,有些人简单地把问题归根于人的思想问题,我认为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思想只是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外在反映,并非决定因素。
一、辽宁问题的核心
1、人口问题
图片
2010年辽宁常住人口4374.63万人,2019年为4351.7万人,减少近24万人。如果说人口减少24万不是大问题的话,那人口结构的变化则堪称“触目惊心”:过去十年,辽宁青少年人口减少40-50万,适龄劳动力减少300万,老龄化人口增加400万。也就是说过去十年,辽宁活力人口减少了750万,人口活力下降了20%!任何一个经济体,如果在短时间内失去20%的活力人口,它的经济会好吗?仅人口一项,就足以让辽宁经济发展无法寸进!
2、工业问题
图片
从2010到2020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9.3%(与人口活力下降率几乎相等),增速位居全国倒数第一。而盈利能力也非常低下,去年辽宁2.9万亿的工业产值只创造了1286亿元利润,而陕西2.3万亿产值利润却高达1942亿!工业是社会最主要的就业渠道,陕西人口比辽宁少500万,工业利润却多近700亿,这就意味着陕西就业人口拥有更高的工资,更强的消费能力,更强劲的经济活力。
图片
从各方面看,辽宁早已不是工业大省!即使是东三省工业产值加在一起也只有52187亿,比福建一省低了300多亿!曾经占中国工业半壁江山的东三省,现在占全国的比重只剩下4.91%!
从产业结构看,过去十年,辽宁对重工业依赖程度不降反升!
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到,2019年冶金和石化产业占比43.5%,而2010年为36.4%,增长了7.1%。装备制造业占比下滑了2.1%,其他产业占比下滑了5%!现在,辽宁的产业结构比十年前更糟糕!
二、辽宁问题路线图
辽宁是如何从工业强省沦落至此的?
1980-1990:思想落后形成。辽宁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为稳妥起见,没被纳入第一批、第二批改革开放名单,直到1990年后才正式开始改革开放;辽宁改革开放落后珠三角10年,落后长三角5年,这导致辽宁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严重滞后;5年、10年足以让两个地区的思想形成巨大差异;
1990-2000年:人口开始外流。随着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凭借技术优势,一举击溃东北国企,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工人失业下岗,辽宁人口开始外流。
2000-2010年:负面氛围形成。企业不景气,人口外流,让社会消费雪上加霜,吸纳中低层就业的第三产业举步维艰,(中间省略300字,大家脑补,人陷入困境的时候肯定慌不择路的赚钱求生),营商环境急剧下滑,社会氛围逐步走向负面。
2011-2020年:在负面氛围影响下,投资不来,产业结构没法调整,就业上不去,工资上不去,消费上不去,三产上不去,负面氛围加剧,最终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三、辽宁问题:时代造成的悲剧
图片
谁造成了辽宁问题?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个人或者所有人,它是时代造成的:单一经济结构下(国有经济占比太高,国企员工太多,如同一个超级巨大的国有企业),社会巨变(短时间内工人大量下岗)造成的时代悲剧。其实辽宁悲剧在1950年代大规模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正常的辽宁,应该是类似胶东半岛的经济结构,而不是重工业基地。
四、如何拯救辽宁
辽宁问题的死结是“社会负面氛围”,这是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的东西,也无法用行政命令去改变。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制造希望”:在东北打造一个类似雄安那样的从0开始的全新的城市,以此为“原点”,将“正面氛围”传播出去,点燃希望,星火燎原,最终扫除笼罩在东北的“负面阴云”。
图片
这座希望之城,要在东北,但又不能在东北,即这座城市要让人感觉它不是东北城市,但它又确实能在未来影响东北。
图片
这座城市最合适的位置是葫芦岛+锦州,其优势如下:是进出东北之门户,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东进可以辐射全辽宁,沟通日韩;向北可以成为蒙古出海口,并与俄罗斯发生经济联系;一条铁路向西可以成为新的亚欧大陆桥,沟通中亚、西亚、欧洲,更妙的是这里可以成为中欧班列面向日韩的物流中心;这里虽然是东北,但经济结构比较优良,负面氛围较淡,历史负担轻,容易改变。
城市定位:国家级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东北对外贸易门户、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北方大数据中心、东北电商中心、东北窗口、中国新经济试验区。
这座城市如果成功了,它将成为东北的希望之光,驱散负面阴云,成为东北新起点。
欢迎关注侯军集,城市、农村、经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