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阳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阳江300万党员干部群众,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力,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全市3.6万户7.5万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在历年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阳江市多次被评为“好”档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阳江市广大干部群众已向新的征程启航,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绘就更壮阔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齐心会战
层层签订军令状
四级书记抓扶贫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时针拨回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阳江市委常委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力,谋脱贫之路、施治贫之策。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对照路线图、任务栏、时间表,尽锐出战,日夜兼程。
2018年到阳江履职后,阳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焦兰生第一次调研,就来到阳春市春湾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慰问困难群众。2020年8月,酷暑时节,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阳江市委、市政府又组织考察团赴赣州市、长沙市学习考察,三天时间,行程两千公里,走访十多个点,学习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从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脱贫攻坚工作何以称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过去一年,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阳江市委、市政府调研组共开展脱贫攻坚专题调研达37次。
每到一个贫困村,他们都深入到党群服务中心、新农村项目施工现场等一线,与扶贫干部、镇村干部、村民代表面对面深入交流,察实情,解难题,定方向。每到一户困难人家,他们都与贫困群众促膝唠家常,细算增收账,仔细了解家中人口、务工就业、老人生活、小孩教育等情况,对照脱贫攻坚明白卡了解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勤劳致富,要求干部要密切联系困难群众,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扶贫工作。
为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阳江市加强组织保障、政策供给,建立起高效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推进体系、政策体系,做到扶贫问题优先研究、扶贫投入优先保障、扶贫项目优先安排。
一场啃“硬骨头”的攻坚战,组织力量必须强化。阳江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严格落实“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
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资金必须充足。2016年至今,阳江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7亿多元,形成扶贫资产超10亿元。
一场较真碰硬的攻坚战,堡垒必须坚实。为了让党旗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高高飘扬,阳江市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培育了166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纳入脱贫攻坚的村(涉农社区)党组织书记100%完成“三个一肩挑”。
一场多点突进的攻坚战,必须协调各方力量。阳江市与珠海市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书,坚持“阳江——珠海扶贫工作月碰头会”等沟通机制,全面加强与省直帮扶单位、珠海市帮扶单位的交流协调。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了不少的挑战,阳江市依靠高效完善的制度体系,从容应对了“加试题”,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尽锐出征
村村有帮扶队
户户有责任人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最近,阳江市扶贫干部冯帮邢和陈永利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阳江市,有1000多名像冯帮邢、陈永利这样的扶贫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一线,678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3万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做到村村有帮扶队,户户有责任人。
一批来自珠海特区和中直、省直单位的扶贫干部,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项目和资金,带着先进的工作经验,对口帮扶阳江市的7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帮助阳江解决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珠海市金湾区派驻城西街道龙湾村第一书记李钊炯,虽然超出了报名年龄,多次申请后终让单位同意派她驻村帮扶。在她的主导下,村集体流转了200多亩丢荒地建起了扶贫基地,贫弱的城郊村有了支柱产业。
庄运岳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派驻湾肚村的第一书记,从广州来到阳春,他经常放弃休假留村,吃住的地方是由村委会办公室改造成的小房间。驻村五年,他带领村民开垦荒山种植坚果,将一个落后乡村变为了美丽家园。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满怀真情。是什么让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告别疼爱的子女、挚爱的伴侣、年迈的父母,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干在村里,一呆就是三年、五年,甚至九年。
珠海市香洲区检察院派驻阳春市驻村干部、马水镇石田村第一书记梁创业说:“他们不脱贫,我就不回家”。从扶贫“双到”到新时期精准扶贫,他已经驻村九年。
年过花甲的中广核驻广东阳春市崆峒村扶贫书记陈雄超说:“看到贫困户的鸡活蹦乱跳,卖出了好价钱,我跟他们一样高兴”。
脱贫攻坚是干部的“练兵场”,是能力的“试金石”。阳江市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识别和使用干部的前沿阵地,从2018年起,累计提拔任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县(市、区)分管领导5名、乡村振兴督导员5名和镇委书记13名、驻村干部252名。
“通过脱贫攻坚的洗礼,阳江市锻造出了一支忠诚、担当、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阳江市扶贫办负责人说,有了这支队伍,阳江市今后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的征程上,更有底气、更有活力。
在外奋斗的农家子弟,先富起来的种养大户,也受到了感召,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潮。阳东区红丰镇种植大户黄伯初,通过技术指导、资金入股等方式,带动了100多名贫困户增收脱贫;江城区福岗村乡贤梁中捐资千万元用于家乡新农村建设……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阳江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行业和社会力量,形成了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全市有100多间企业与88个相对贫困村对接,80多个社会组织300多个创业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每年的扶贫济困日,干部群众踊跃募捐。
圆梦小康
产业兴旺保障有力
脱贫户喜迎新生活
春节过后的脱贫户项国团特别忙,地里的5亩辣椒隔天就要采摘,40多亩水稻等着要管理,还要忙着种小南瓜,他却笑得灿烂:“今年辣椒行情好,光从去年底到现在就已经卖了3万多元。”
在北惯镇彭村村扶贫干部的支持和帮助下,项国团有了自己稳定的产业,踏踏实实地干,养活家人,供儿女上学,生活充满奔头。
2016年以来,阳江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7亿多元,7万多名像项国团这样的困难群众全部脱贫,88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阳江市以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79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为载体,推广“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引导发展特色种养,形成了既有龙头企业带动,又有产业推动的特色产业扶贫格局。全市建立了长效农业特色产业基地526个,带动农户发展果蔬、南药等特色种养业项目7.8万个。
而扶贫产业联通市场的关键在于消费——
项国团说,他的大米叫“农家象牙米”,通过村里的电商平台“小彭家作”销往全国,水稻一熟就有人上门收,“根本不愁卖”。
通过电商、展销会、扶贫展馆等一系列消费扶贫途径,贫困地区的产品卖卖卖,市场端的客户买买买。阳江市逐步建立起了多渠道、深层次、宽领域的消费扶贫格局,实现了产销精准对接,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客户的餐桌丰富了起来。
2020年,阳江市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上下一心,克服疫情的影响,实现农产品订单签约3.6亿元,销售扶贫农产品1.2亿元,带动贫困户3791户。
脱贫,还要看看老百姓的生活保障——
“我生病有医保,子女读书有补助,生活有低保,住房有保障,现在的生活好太多了。”与红丰镇潮观村的陈周彩一样,全市牢固的民生保障网让每一个村民生活得安心、放心、舒心。
兜底保障,脱贫户的生活有了底气。4年间,阳江市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335元/人/月提高到2020年的555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平均基本生活标准由2016年的600元/人/月提高到888元/人/月。
教育扶贫持续推进,实现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8.43%,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00%足额发放。
同时,政府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100%落实,实行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并且,全市累计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5071户,改造建设任务100%完成,实现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饮水安全100%实现,让贫困户住上安心房,喝上放心水。
一个产业,一份收入,给脱贫户的生活点燃了希望;医疗、教育、住房……牢固的生活保障网让脱贫户的生活有了底气,有了尊严。脱贫,就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上,绽放在乡亲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中。
乘势而上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东平镇瓦北村,曾经是产业薄弱、村貌落后的省定贫困村。外面的人少有进来,年轻人也不愿意回来。
如今的瓦北村,村道路畅通、产业兴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荔枝专业村、乡村治理示范村。一到周末,就成了镇里居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脱贫之后的瓦北村,改变还在继续。今年1月,帮扶单位在瓦北村投入50多万元,继续做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瓦北村党总支书记李慧芳说:“脱贫之后,瓦北村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乡村的变化一天一个样。脱贫之后,首先要巩固——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阳江市不断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平稳转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为提高脱贫成色和质量,2020年,阳江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推动“领导抽查、派驻督查、交叉核查、巡察检查”的“四查”行动,对核查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被核查县(市、区)和报送督导组,建立整改台账,并出台了《阳江市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
同时,为了探索防贫保险兜底机制,阳江市创新实施防贫救助保险项目,投入资金137万元,为1019户3427名贫困人口配置“保健康、保灾害、保增收”防贫保险。
脱贫成果用在哪?乡村振兴要接上——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还要看“钱袋子”。
目前,阳江市共形成扶贫资产102980万元,建立扶贫资产管理机制,规范和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2020年,阳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不断推动着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市71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了5万元。
乡村振兴,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了使乡村人才引得来、育得强、留得住、用得好,阳江市不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制定实施了驻镇帮镇扶村工程和“头雁”工程等乡村人才政策体系,不断畅通基层人才成长通道,努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还需要做优做大产业。以农业产业化、食品工业化为目标,阳江市加大南药、水果、水产品等地方特色产业保护和推广力度,做优做强深蓝渔业、水产养殖业,加快阳江闸坡世界级渔港建设,高水平打造“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市正全力培育打响一批特色农业品牌。
有了人才和产业的支撑,才能接续推进乡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蓝图。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阳江市的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绘就更壮阔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撰文:陈瑞锋 林显军 杨辉南 李孔青 姚几华
文图统筹:杨世华
编辑统筹:甘韵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