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二战美军坦克都是小馒头?这款战车重达95吨,轻松碾压虎王

通常在军迷中都有一个印象,那就是西线盟军最令人恐惧的是空中力量,而钢铁洪流则是东线苏军的代表。这样的说法似乎不无道理,毕竟在整个二战中,美英盟军的坦克质量和性能都比德国有一定劣势。
图片
例如主力战车谢尔曼坦克,被称为“谢馒头”,是二战美军装甲力量的象征,产量达4.9万辆。谢尔曼面对德国坦克是不堪一击的。在虎式坦克面前,谢尔曼连渣都算不上,与德军虎式坦克战损比达到5:1。真正操作“谢馒头”坦克的美军士兵并不为它感到骄傲,因为它像蛋壳一样“脆”弱,像火炬一样容易点燃。甚至美军给他起个绰号叫打火机,意思就是一打就着。
在重型坦克领域,美国也没什么建树,美国陆军直到战争结束前,只有少量的M-26潘兴坦克才能与德国重型坦克媲美,而那时苏军早已拥有大量的斯大林-2重型坦克和少量斯大林-3了。
然而,盟军没有装备单位战力强大的重型坦克,并非技术能力不够,若过度强调火力和防护性,盟军也能拥有怪物级别的陆地武器。
图片
在1943年,美国在结合战场经验后发现,自己的主力装甲武器不能对抗德国的重型坦克。同时,考虑到即将对欧洲进行大规模两栖登陆,可能面对大量的德军西线坚固防御工事,所以需要更具防护性的坦克装甲车辆。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美军将重视防护性放在第一位,同时兼具打击德国重型坦克的火力,从而得出了1946年盟军最重型的坦克武器——M-28重型坦克。
这款重型坦克是二战末期美军为了用于突破号称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的纳粹德国齐格菲防线以及进攻日本本土而研发的一款超重型坦克,其早期名称来源于高达95吨的战斗全重。由于美军对坦克的定义是有可旋转的炮塔,因此这款无炮塔的武器后来被重命名为T-95型105毫米自行火炮,但最后因为美军自行火炮都是薄装甲,因而最后又重新改回了T-28超重型坦克,最终的定义仍然是重型坦克。
图片
从纸面数据来看,T-28坦克的性能是相当强悍的,该坦克是当时世界上防护能力最强的。其车体正面装甲厚度达305mm,侧面也达到152mm,这意味着其正面装甲比德军最重型的鼠式坦克还厚,而其侧面也比德军虎式坦克的正面还厚。此外,坦克厚重的炮盾保护了火炮的底部,提供了额外的装甲保护,其巨大的炮盾实际上保护了车体正面的很大一部分,令其防护性进一步提升。在这样高强度的装甲保护下,美军认为T-95可以抵挡住德军88mm大炮的轰击,也可以承受德军坦克的直射打击。
应该说,美军的这种想法是可信的,德军虎王坦克的长管88mm大炮使用的PzGr39型穿甲弹,能在100米外击穿202毫米的30度倾斜钢板,当使用性能更好的PzGr. 40/43钨芯穿甲弹时,那么可提高至238毫米,这意味着即使是虎王坦克在100米的自杀距离上都无法击穿T-95的正面装甲。
图片
在火力方面,T-95使用一门105mm65倍径T5E1主炮,初速达1130米每秒,使用穿甲弹在1500米的距离上能击穿250MM厚的钢板。其强大火力打击1946年的各国坦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火炮安装在一个半球形的炮座中,炮座右射界10°左射界11°,俯角-5°仰角+19.5°,由于炮管过长,因此坦克正常行驶时要将炮管高高昂起,否则可能触碰地面。
T-95真正的大问题是机动性。由于过度设计的装甲防护,T-95的战斗全重达到86~95吨,巨大的重量是任何一款其他美国坦克所不能相比的,所幸的是T-95采用了四履带设计,履带的单位压强不大。T-95重型坦克共有4条履带,每条履带有8个负重轮,其中外部的两条履带可以拆卸,在路况较好的情况下机动时可将外部两条履带组合在一起,由车体拖挂着前行。
问题在于,T-95采用福特汽车GAF V形八汽缸汽油引擎,引擎动力不足,仅能输出500匹马力,导致动力极度不足,最大行程仅160公里,最高速只能达到每小时13公里,还不如步兵跑得快。此外,95吨的战斗全重,导致基本上没有什么合格的桥梁能够供其通过,机动转运非常困难。
图片
总而言之,T-95是一款极度失衡的装备,虽然火力和防护性强大,但机动性可谓惨不忍睹。由于面世的时间在1946年,此时战争已经结束,且制造出的两台样车其中一台就因为不靠谱的引擎烧毁,导致美军没有将其继续生产。唯一生产出的两台样车,一台在试车的时候被烧毁了,另一台变成了展览馆的样品。
图片
从T-95研制的历程看,所有标新立异的坦克结局都不算好,所有中规中矩的坦克都能笑到最后。尽管谢尔曼中型坦克不招人待见,看上去平淡无奇,但照样赢得了战争。在1944年,美国可以每天造70辆谢尔曼中型坦克,是潮水般的“谢馒头”淹没了德军。尤其是M4A3E8长身管谢尔曼,是二战时期最好的中型坦克。德军也是这样,在二战时最好的德国坦克,并不是虎式和豹式坦克,而是经过多次改进,技术成熟的四号坦克。要注意,最好的武器,并不一定是最强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