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港股“小茅台”维他奶国际屡上黑榜 多批维他奶饮料被禁入境

本报记者 许洁

屋漏偏逢连夜雨,曾有着港股“小茅台”之称的维他奶国际近年来发展并不顺利,不但业绩下滑,多批次产品还被禁止入境。

根据海关总署近期发布的2021年1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2021年1月,深圳市畅瑞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进口自中国香港的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维他奶国际)生产的3批次共25660.8千克维他奶饮料,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D-泛酸钙,而未准入境,涉及维他奶豆奶饮料和维他奶低糖豆奶两款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维他奶国际产品被海关拒绝入境并非首次。统计显示,在2020年共有11批次维他奶产品被海关拒绝入境,原因包括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及标签不合格。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维他奶产品禁止入境对公司品牌、商誉肯定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公司近两年来经营业绩不理想,也与公司品牌负面信息太多有直接关系。

昔日港股“小茅台”遭遇发展瓶颈?

维他奶国际1994年在中国香港上市,它曾是香港饮料界的“明星”。走进任何一家茶餐厅或便利店,都能看见其站在最醒目的位置。而它曾经被广大投资者赋予港股“小茅台”的美誉,因为自从上市以来,其业绩一直展现出持续增长的动力。并且,其股价抗跌能力也非常强。公司市值从上市当初的11.6亿港元涨至333亿港元(2021年3月8日),涨幅达30倍。由此,维他奶国际有了“小茅台”之美誉。

但近两年来,公司业绩出现下滑。根据维他奶国际2019年和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72.33亿港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9%;实现净利润5.36亿港元,同比下降23%。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4.1亿港元,同比下降5.8%;实现归母净利润6.72亿港元,同比增长26%。

对于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维他奶国际表示,主要在于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加强成本监控,加上因疫情而获得的政府补贴所致。剔除政府补贴部分,公司经营利润增长仅为10%。

可以说,从爆红一时的维他柠檬茶,到新产品更新迭代乏力,逐渐式微,反映出了饮品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被指“战略保守翻身机会不大”

对于维他奶国际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业绩的表现,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激烈,维他奶的创新升级速度没有跟上,另外一方面则是维他奶存在战略上的失误。

对此,朱丹蓬表示,维他奶国际业绩下滑,从宏观层面来看,公司创新、升级的速度赶不上消费升级的速度,其次,从市场布局来看,公司没有在红利期抢占北方市场,是其最大的战略性失误。另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维他奶的品牌调性已经没有太多的优势去支撑其发展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内地市场作为维他奶国际的主要市场,近年来的表现也是不尽人意。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显示,2015财年至2019财年,维他奶国际在内地收入占比从38%升至62%。但豆奶在大陆地区的市场渗透率不高,其主要竞争对手,除了达利集团的豆本豆,还有蒙牛、伊利等巨头,虽然这些企业的豆奶业务占比较小,但它们拥有优质的渠道,是维他奶国际的潜在竞争对手。

另外,维他奶主打的柠檬茶目前仍是行业头部品牌,而豆奶在植物蛋白领域也属于第一梯队。但是朱丹蓬却不看好其未来发展,“按照维他奶目前发展态势及公司董事会保守的战略来看,公司缺乏颠覆性的东西,翻身的机会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维他奶国际财务指标下滑的同时,公司股价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出现直线下滑。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2019年6月13日,公司股价走出47.25港元/股的历史高位后开始一路下滑。另外,在2020年1月份,维他奶国际被沽空机构ValiantVarriors盯上,指控其夸大中国内地和澳大利亚的利润和资本支出。虽然公司回应称其指控不正确,但仍未扭转公司股价持续下跌的颓势,2020年3月30日,公司股价走出23港元/股的历史低位。今年以来,维他奶国际公司股价最高涨至36.6港元/股,但截至3月8日收盘,公司股价为31.3港元/股。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