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黄新聪:雪域高原书写乡村振兴故事

东南网3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丽明 廖丽萍)3月2日上午,结束了休假的黄新聪飞抵西藏昌都。顾不上多休息,当天下午,他召集当地干部开了一场工作部署会,第一时间将其假期在厦门联络好的几项工作落地。
“进一步推动左贡县医改的厦门‘三医联动’小组过几天就到了,得在他们来之前把准备工作和工作机制理顺。”即便脑袋因为高原缺氧而嗡嗡作响,黄新聪依然戴着便携氧气瓶忙得脚不着地,他说这是每次从厦门返回西藏都要适应的过程,“所有援藏干部都一样,习惯了”。
黄新聪是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干部、厦门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队长,任左贡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2019年7月19日,由他带队的18名厦门援藏干部抵达距离厦门2000多公里、海拔3700多米的左贡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黄新聪踏遍了左贡县的乡镇村落。
今年,黄新聪获得第六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藏东第一包”
从左贡县城沿318国道西行15公里就是列达村。这个因为公路建设引来丰富游客资源的高原村落,早早抓住机遇发展起旅游业。
2019年,由左贡县投资建设的游客接待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集合了超市、餐饮和宾馆等多重功能,原以为可以借此提升村庄的旅游服务能力,增加旅游收入,没想到,因为缺乏运营经验,接待中心当年经营惨淡,连人员工资都不够支付。
“列达村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优越,而且硬件配套齐全,如果不能充分挖掘利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那就太可惜了!”去年初,了解情况后,黄新聪决心帮助这个村子做活餐馆,帮助他们更好地吃上“旅游饭”。
一开始,列达村的老乡们对这名援藏干部的想法并不上心。原来,因为之前吃过亏,村民普遍对经营没有信心。要让老乡们答应重新运营餐馆和旅馆,首先得找到一个可行的思路。
那段时间,黄新聪几乎一有时间就往列达村跑。经过前期调研,黄新聪结合当地村民制作牛肉包的传统,决定打造“藏东第一包”的特色品牌。厦门援藏队不仅鼓励和支持列达村重新发展旅游餐饮,还帮助餐馆的三名工作人员到县城学习制作包子,全程参与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我们的包子去年4月正式面市,到去年底,餐饮和宾馆业务就为列达村带来8万多元的村集体收入。‘藏东第一包’的品牌打响了,老乡们的信心也回来了!”列达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选派第一书记和茸星兴奋地说。
藏香猪入闽
变输血为造血,让产业扶贫在雪域高原开花结果。在黄新聪的积极协调和推动下,去年1月,跨越2000多公里,首批藏香猪搭乘扶贫快车,从西藏来到厦门,实现藏香猪入闽零的突破。在解决昌都猪肉销路问题的同时,丰富了厦门市场优质肉品供应。
“经过洽谈对接,下周,天麓酒庄的葡萄酒就能正式入驻社区团购平台橙心优选了,到时候产品就能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黄新聪说。
除了藏香猪和葡萄酒,厦门(夯达)高原农特产品加工厂也是厦门援藏队立足当地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目前,工厂一期正在建设核桃油、果蔬冻干等深加工项目,预计今年6月投产,可带动1500多户家庭增收。
“左贡在2019年全面脱贫摘帽,今后重要任务是乡村振兴。”在黄新聪看来,如今的援藏工作应该转变思路,创新理念,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建立机制体制,实现扶贫更扶志和扶智。
县域医改“试验田”
“总算盼来了有医疗卫生背景的援藏干部,这下补民生短板更有底气了!”回忆起一年多前,昌都市左贡县委书记李雨雷在第九批援藏干部欢迎大会上的一席话,黄新聪依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以往,左贡县医疗卫生事业长期处于昌都市末端。援藏工作队刚来时,当地县域内就诊率仅为65%,基层就诊率仅为13.5%,重点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仅为63%。
黄新聪结合自己曾任厦门集美区卫健局局长的经历,主动请缨分管医疗卫生,引进福建医改理念,根据左贡实际,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首先,在财政体制上,改变乡镇卫生院先干活再报销的做法,上级资金在9个工作日内到达乡镇卫生院,有效破解县一级医疗卫生资金大量沉淀的问题。其次,针对“吃大锅饭”的现象,逐步建立了一套既涵盖公共卫生和医疗,又涵盖县、乡(镇)、村三级及疾控中心人员的绩效体系,并推行全县医疗业务统一管理,全县医务人员由县人民医院统筹使用,实行全员岗位管理,竞聘上岗,实施“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工作机制。
2020年6月,西藏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下文,对昌都市左贡县医改工作充分肯定,并要求自治区各地市认真学习借鉴。
“目前,在左贡的医疗改革已初见成效,但仍需要打通完整的链条,除了医疗,还涉及医保和医药部分。”假期返厦,黄新聪参与选拔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厦门“三医联动”援藏小组,目前三名队员已选派到位,即将启程前往西藏。黄新聪说,他们的目标是用三年时间落地一套完整的医改方案,以左贡为“试验田”,打造县域医改的雪域高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