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最绚丽的“红” |在少数民族中播下革命火种的卓克基官寨

卓克基士司官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卓克基镇西索村内。官寨始建于1918年,历时13年建成。地处棱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整个官寨以片石砌成,极为坚固,将藏、汉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被美国著名作家《纽约时报》总编索尔兹伯里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1935年7月初,毛泽东主席及中央红军机关长征进入卓克基在官寨中曾停留一周,并在“士司议政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主要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一进行西藏民族革命运动的斗争纲领》,号召藏族民众起来反对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实现民族自决。

1935年中央红军红六团于6月24日翻越梦笔山进入卓克基地区,时任国民党“游击司令”的索观瀛亲率土兵200余人进行阻击。土兵枪法很准,将宣传民族政策的通司打死,红军被迫还击,土兵节节败退。从梦笔山到卓克基有近100里的路程。土兵败退到官寨,索下令凭借其坚固的攻防设施进行顽抗。深夜,红六团为联络后续部队向天空发射数颗五光十色的信号弹。此时正值马尔康雨季,土兵使用的火药枪因受潮而无法使用。土兵以为红军会施“法术”,吓得惊慌弃寨,仓皇而逃。这样红军就占领了土司官寨。7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进驻土司官寨。并于当日在“土司议政厅”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号召藏族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实现民族自治。

为消除民族隔阂,红军领导机关派出大量工作组走村串寨,宣传红军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的政策和北上抗日方针,不断扩充红军队伍,很快打开了局面。红军也在马尔康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先后发布了《共产党、红军对番人主张》《回民斗争纲领》《关于少数民族须知》等文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对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先后在党坝、卓克基建立了相当于县级的革命政权和13个乡级苏维埃组织,组建了卓克基、本真、松岗、草登游击队,组建了穷人协会等。

如今,卓克基土司官寨已经与当地的西索民居、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等众多顶级资源共同组成的卓克基土司官寨文化旅游景区,是阿坝州马尔康市影响力大、资源品位高、文化底蕴深的品牌旅游区,也成为以体验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艰苦卓绝革命精神为主题的重要红色旅游线路。

2020年中秋、国庆节8天长假,马尔康实现接待游客36201人次;旅游总收入2334.64万元。前往卓克基官寨、西索民居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吸引旅客前来的重要因素。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