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系统谋划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

安徽理工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梁亚(左二)放弃城市优越工作返回家乡农村创业,带着村民种植蘑菇。陈彬摄/光明图片

一家名为“梦想家“的咖啡厅落户湖南衡阳,四个合伙创始人竟然是刚毕业的理工科大男生。陈涛摄/光明图片

【对话】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由于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深刻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如何做、如何做好?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鲍威、教授岳昌君长期跟踪研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此,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1、就业压力如何应对?

系统设计政府多部委合作、政—学—产三位一体的就业扶持政策体系

记者: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形成重创。2020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警告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范围流行将导致全球经济遭受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909万人,伴随全球疫情持续发酵,留学归国求职的人又加大了求职人群,预计规模在70万人。在这种情形下,你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怎么看?

岳昌君: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就业压力非常突出。我们看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高职和硕士研究生扩招政策,扩招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发挥高等教育的蓄水池功能,增加可能面临失业危机青年的在校学习时限,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这只是应对就业压力的一个方面,我认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系统设计后疫情时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体系。

记者:现在高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工作力度非常大,国家也有许多支持政策。你所说的“系统设计”是指什么?

岳昌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决策主要集中于教育部,各相关职能部委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尚不完备,未来需要在国务院总体协调基础上,吸纳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科技部、产业界等作为政策动议、执行的共同主体,在中央政府层级建构青年就业多部委合作机制。此外,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关键部门,在就业扶持政策框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产业界民间力量在不同阶段的高度参与,应建构“政府-学校-产业界”的三位一体就业扶持机制,充分保障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的高度成效。

记者:系统设计的思路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具体到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应该怎么设计呢?

鲍威:我们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发达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教育与培训政策进行了研究,并把研究聚焦在其推进青年就业领域的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上。这些发达国家的探索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可以说,就业扶持政策是极为复杂的综合性系统设计。一方面,政策的实施有不同的时点,可分为青年“院校就读期间”“求职(或失业)期间”“职业发展初期”三大实施时点;另一方面,各阶段扶持政策可以依据其功能定位,进一步区分为“能力发展”取向、“机会提供”取向、“资源补偿”取向三大类别。

系统设计就业扶持政策,就是根据就业政策的现存问题和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形成贯穿青年职业发展的全过程的、综合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在具体的政策设计上,应从政策的功能定位、实施阶段入手,采用多功能向度、多时点干预的方式推进青年就业相关问题的解决。

记者:请具体谈谈“能力发展”取向、“机会提供”取向、“资源补偿”取向。

鲍威:所谓能力发展,即相关政策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学习培训、职业教育、实习岗位提供等途径,增进青年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提升其相关技能和可就业能力。机会提供指的是,相关政策目标定位为创造就业岗位,为青年提供就业机会。资源补偿聚焦就业困难群体,通过提供经费资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举措,帮助该群体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2、学非所用如何应对?

以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来扶持青年学生的可就业能力

记者: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反映,很多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并不能适应对口的就业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学期间习得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扶持政策来促进青年学生的可就业能力呢?

岳昌君:在学期间习得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以致青年无法找到匹配的就业方向和岗位,是导致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引入高校学生的能力发展政策,可从早期降低青年失业的发生概率。基于后疫情阶段经济发展形势的预判,我们在能力发展取向政策层面需做如下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一是在院校就读期间提供高质量的生涯规划教育,是青年可就业力提升的前提。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生涯教育已渐成体系,但仍存在生涯规划教育启动时间滞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低、指导内容和教学形式单调等问题。为降低青年失业发生概率,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提供全程性、系统化生涯规划指导。院校就读期间,一些发达国家为保障青年顺利实现从院校向劳动力市场的过渡,通常采用课程学习和职场提前体验两种途径,提升青年的可就业能力,由此强化青年的社会与自我认知,降低未来失业发生风险。譬如,日本京都产业大学面向全校各学年学生开设总计19门职业生涯教学课目。相关课目构成具有内在衔接递进性的课程体系,具体涉及职业规划、校园内外职业体验、继续教育三个领域,细分为职业规划、课题解决、实习、实地采访、职业再规划五个递进性教学模块。

二是在创业教育方面,需拓展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义,通过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性精神意志、创业者精神。创业教育的效用,不仅在于提升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概率,更重要的是强化青年成功就业及在未来不同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与此同时,创业教育的优化,需要高校与产业界的产学研高度合作,由此加强创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性。以德国伊尔梅瑙科技大学所推进的创业教育为例,学校通过内容丰富的网站和其他网络交流渠道,建立院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创业支持系统和战略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讲座,培育学生的创业者精神。

三是在求职阶段,实习教育是青年提前体验职场,深化自我与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实习教育存在实习内容与专业偏差较大、过度实习等诸多问题,为此高校和产业界需要有效对接,提升青年学生实习参与的精准性、针对性、适度性,保障其向劳动力市场的顺利过渡。

四是在职业发展初期,我国政府需要对进入职场的青年提供持续的、全方位的职业发展和创业支持,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创业失败概率较高的现状,特别需要对毕业后自主创业毕业生提供后续帮扶和指导服务。

3、就业难如何应对?

多部门、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个性化帮扶和资源补偿

记者:对于就业机会的提供,大家通常感觉要被动地等待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如何实现通过政策设计和优化来提供就业机会呢?

鲍威:从机会提供取向政策角度出发,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从多部门、多渠道入手创造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提供。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扩大基层就业,解决高校毕业生供给过剩。但考虑到后疫情时代的经济低迷与政府财政紧缩,仅依赖扩大基层就业途径,存在明显局限。因此,在机会提供取向政策层面可以考虑做如下优化和完善。

首先,当前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市场信息掌握不完全,市场就业政策传递机制不畅、岗位需求信息区域分割、内部与外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青年就业信息搜寻成本上升。因此需要打通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市场之间的信息渠道,建立囊括全国就业政策和就业供求的信息平台,使高校毕业生和市场就业信息能够在不同高校、区域和行业之间自由流动,促进高校毕业生有序高效就业。以俄罗斯为例,为促进高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其教育部直属的三百多所高校建立了就业信息国家网络平台,平台整合了从联邦到地方的就业中心的信息,以及高校内部的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精细的就业信息。

其次,现有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之间呈现偏离状态,第二产业虽然规模较大,但难以容纳现有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第三产业规模远未达到应有的大学生就业容量,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因此需要在既有的扩大基层就业岗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知识技术创新,培植新兴产业等途径,提高劳动力市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比如法国高等教育部为28岁以下的青年创业者建立了“国家学生—创业者”身份,保障青年在创业期间享受相关社会福利,并为其提供资助。

再者,对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体系,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但还需更有针对性、更精细化,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构建系统化、统一性的支持体系,整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创业咨询服务,增加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推进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

记者:既有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群体,女性、来自农村地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资本积累不足的困难青年群体更容易陷入就业难的困境。对此,应该有什么扶持对策?

鲍威:对困难毕业生群体,我们要结合政府和产业界力量,为他们提供资源补偿。高校和产业界需有效联动,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个性化帮扶。具体在资源补偿取向政策层面可做如下优化和完善。

在院校就读期间,高校需要构建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的精准化就业服务支持系统,对其能力提升、职场早期体验、就业准备提供精准化支持帮扶。在求职或失业阶段,政府可以考虑提供失业补贴,保障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基础生活,排解其在过渡期及失业期的后顾之忧。在职业发展初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后续的跟踪性服务,能够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成功适应职场,保障其就业稳定性。对于失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青年,需为其提供相应的创业启动资金,鼓励这部分毕业生群体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此外对于吸纳青年困难群体就业的中小微企业,政府可通过社保补贴、定额税收减免、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等产业界积极吸纳包括就业困难群体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需要强调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和失业状况将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峻、更持久。应该清晰认识到,仅依赖以往经验的复制远不足以跨越危机。我们提出的建议旨在为未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探索尝试的方向,现实中需要政府、高校、产业界在实践中不断试错纠正,在此过程中及时动态调适,寻求疫情冲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解决的最佳途径。(记者 杜冰 王庆环)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