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黄亚洲:这个村子的村民,走路的姿势都有讲究

闻喜县侯村乡寺底村这些年因为楹联而远近闻名,像这样你出句我对句的场景,寺底村天天在上演。这些老年人,平均每人做联接近万副。

这些联,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成为泥土里长出的诗意。寺底村从古到今文人很多。下了西柳坡,秀才比驴多,话糙却不假。然而从前的寺底,村风并不理想,连村里的电线杆都是七倒八歪的,寺底村因此被人称为“烂杆村”。

从2000年起,退休教师温顺开始组织村里人学联、写联,最初只有零星几人,后来渐渐蔚然成风,楹联也渐渐由少数乡贤的自娱自乐发展为村里的文化事业,并在乡村自治中发挥了春风化雨般的作用。

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与求索,楹联现在成为寺底村的表达方式。村上的红白喜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不用上礼随份子,只需写一副楹联就是很好的心意。村民说,陪嫁最好的礼物是家风,家风最宜用楹联来表达。

因为突出的楹联特色,闻喜县在寺底村专门设了楹联分会。现在,村里有会员近两百人,而寺底村总人口不过1700多人。

2006年,寺底村被授予第一批河东楹联文化村,2012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村。著名作家黄亚洲先生参观完村子说,这个村子的村民,走路的姿势都有讲究,不是走成上联就是走成下联,甚至在田里,他们落下的锄头也有平仄之分。去年,到寺底村观摩的全国团有一百多批次。

现在,寺底村早已由烂杆村蜕变为“标杆村”。村里专门承载楹联制作的文化礼堂正在修建,未来,寺底村将做强做大楹联产业。楹联,将不仅是寺底村特立独行的气质和呼吸,更是寺底村仰望星空的姿态和走向未来的资本。

今晚21:50锁定黄河电视台《星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