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新华日报》,走进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的故事

他早年加入同盟会
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
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年1月,加入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
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参加过长征
担任过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
他是开国大典的主持人
新中国成立后
他依然如“老黄牛”般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
直至生命尽头
他就是林伯渠
图片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延安五老”之一。
新华日报君(xhrb2013)查找文献发现
林伯渠与《新华日报》有着不解之缘
《新华日报》诞生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1938年初
是国共谈判的重要成果之一
林伯渠曾于1937年7月14日
同周恩来、博古到庐山参与过与国民党的谈判
林伯渠还曾多次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
这些文章记载着他的工作
也书写着他的理想信念
今天,是林伯渠诞辰135周年
让我们翻开老报纸
走近这位始终站在革命最前线的“老战士”
图片
走向革命的最前线,他初心如磐
1904年春天,18岁的林伯渠远渡日本留学,不久后加入中国同盟会,踏上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林伯渠参加了辛亥革命,但眼见革命果实被篡夺,内心感到十分痛苦,他反复思考失败的原因,探求新的出路。
1915年,林伯渠结识了李大钊,这使得他有机会了解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愁闷中的林伯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震动。
林伯渠曾于1938年11月7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社论《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严重阶段庆祝苏联十月革命二十一周年》。他在社论中指出:“苏联人民正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纪念伟大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光荣成功史,苏联人民无比的建设热诚,苏联人民保卫祖国的踊跃英勇,对于正在艰苦奋斗的中国人民给予莫大的信心和鼓励。”
图片
图:《新华日报》1938年11月7日
林伯渠在填写履历表或回忆参加革命的历史时,曾多次提到他是“感于国内广大劳苦群众之受压迫与受十月革命之影响”而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又说:“从自身的经历中,也体验到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他所走向的是共产主义的道路。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
为全民团结抗战贡献力量,他鞠躬尽瘁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洛川会议,派林伯渠常驻西安,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他利用自己社会联系广、资深望重的社会影响,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对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作出重大贡献。
图片
图:《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出版发行。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动员和宣传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新华日报》的一项重要任务。1938年7月5日,林伯渠和其他六名中共参政员(毛泽东、秦邦宪、王明、董必武、吴玉章、邓颖超)在《新华日报》发表《国民参政会开会前夜,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文中指出:“我们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参政会,诚恳地愿意在参政会内与国民党和其他各党派以及无党派关系的国民参政员同志们,亲密的携手和共同的努力。以期能友好和睦地商讨和决定一切有利于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具体办法与实施方案,以便能够有效地打击与战胜日寇,并奠定使中华民国走向独立自由幸福的新国家的基础。”
领导建设陕甘宁边区,他以身作则
在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林伯渠先任中央政府财政部长,继而负责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1938年7月7日,林伯渠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来的政况》。对陕甘宁边区的建设沿革情况、边区政府的主要作为等内容作了梳理,并回应了民众对陕甘宁边区的疑问和关切。在这篇文章中,林伯渠从“人民获得了民主自由权利”“热烈的抗战动员”“相当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等方面梳理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来的主要工作。
图片
图:《新华日报》1938年7月7日
在工作中,林伯渠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坚持一切工作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林伯渠曾在自己的日记中醒目地写道:一、遵守党章党纪。二、戒骄傲自满。三、必须有系统地进行监督。四、加强马列思想教育。其实,林伯渠以身作则的习惯由来已久。参加长征时,林伯渠有五件宝:棍、帽、草鞋、粮袋、军包。他常常说:“行军带上五件宝,不怕目的达不到。”每次行军,林伯渠总是一手提小马灯,一手拄着那根从瑞金带来的拐杖,照顾着同志们。
图片
图: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谢觉哉在延安中央党校合影
在陕甘宁边区任职期间,林伯渠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边区军民,积极贯彻中央的十大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领导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对陕甘宁边区的巩固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图片
林伯渠担任开国大典主持人
从青丝到白发,林伯渠初心不改,一直坚持做“为人民服务的老勤务员”。1949年,林伯渠已是63岁高龄,但他仍不辞劳苦,有时竟连续工作达20小时。为勉励自己,他在日记上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十个大字,并郑重盖上自己的印章。
林伯渠曾在自己六十岁寿辰上说:“这些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是史无前例的,在它的浩瀚事业中,积累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精诚的努力与果敢的自我牺牲。在这条战线上,我只是一员战士,一个老兵。如果说有什么足以自慰的,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自己总是跟着进步的方向走,毫不顾惜的把那些注定了要衰亡的东西抛在后面,同时在危难的关头,总是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从他们中间吸取战斗的力量。这并不是个人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是群众教育了我,是党培养了我,是革命实践引导了我,才使我走上了今天这条道路。”
图片
回首百年奋斗历程
如林伯渠一样的
一代代共产党人
坚守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
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今天,我们纪念林伯渠
也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那就是
“和广大人民站在一起”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李璞、实习生沈舒雅综合整理自《新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北京日报、《传媒观察》2020年06月号、微信公众号“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管理处”、林伯渠故居官网等
编辑:吴盈青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点点赞
图片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