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史话】王家峰墓留彩绘 北齐名将显神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六——王家峰北齐墓群

王家峰北齐墓群,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由徐显秀墓、狄湛墓、库狄业墓等北齐时代的墓葬组成。其中,徐显秀墓不仅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当时发现的同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壁画墓,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2000—2002年10月,由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王家峰北朝壁画墓考古队实施发掘成功,并被评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齐(550--577年),是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北齐的奠基人是高欢(496--547年),即北齐神武帝,祖籍渤海蓨郡(今河北景县南),名贺六浑,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东北,也作绥远固阳),是鲜卑化的汉人。550年,高欢次子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北齐历经六帝,577年被宿敌北周消灭,享国二十八年。晋阳古城,自古以来为我国北方的国防重镇,亦因北齐的建立,晋阳由原来东魏政权时的霸府转变为北齐时的别都,即北齐邺京的另一个首府所在地。晋阳在北齐不仅享有别都的地位,亦是北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之所在。晋阳城极高的尊崇地位,不仅是统治者的感情意识决定,亦是由其独特的历史环境赋予的。由于晋阳在北齐一朝的重要地位,所以北齐的王公贵族的墓地多选在晋阳周边,也就不足为奇了。

徐显秀墓,位于东山西麓的前坡地带,海拔900米。墓主徐颖,字显秀,恒州忠义郡人(今河北北部)。其祖徐安、其父徐珍,都曾任北魏边镇高级官员。徐显秀自幼生长于北方,少年豪侠。北魏末期,天下纷乱,军阀蜂起。他先投奔尔朱荣。尔朱荣失败后追随高欢,因作战勇猛,屡建功勋,逐步升迁。东魏时成为高欢亲信将领,任帐内正都督。入北齐后(天保初加开府,除 去掉)任骠骑大将军,封金门郡开国公。北齐武成帝高湛时,出任宜州刺史,与西魏前线对峙。河清三年(564年),在洛阳大战中,建立殊功,封武安王。后主高纬时,历任徐州刺史、大行台、尚书右仆射,拜司空公,进入高层。再迁太尉,参与统领全国军队。武平二年(571年)正月死于晋阳家中,享年七十岁。诏赠七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太保、尚书令,当年葬于晋阳城东北三十余里墓地。《北齐书》《北史》《隋书》《资治通鉴》等都有其零星记载。

徐显秀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为穹窿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墓室平面是弧边方形,东西长6.65米,南北长6.3米,墓底距墓顶8.1米。出土器物共计530余件。其中,精美的陶俑300余件,多为模制灰陶,有甲士俑、三棱风帽俑、文官俑、女官俑、女侍俑和骑马俑等。其中一件鲜卑骑士俑,发型与服饰前所未见。墓中出土的瓷器约200余件,有鸡首壶、尊、灯、盘、碗、罐和圆扣盆等。这些珍贵的文物,反映出北齐时期贵族的生活中已经大量使用的瓷器和彩釉器,其特点表现为白胎坚硬厚重,青釉泛黄而玻璃质感。瓷器装饰上厚肥的仰莲、忍冬,粗大的连珠、兽头、粗棱,极富有立体感,具有石刻浮雕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一件来自中亚或西亚甚至是地中海地区的镶嵌蓝宝石的金戒指,戒指由黄金戒托、指环与蓝宝石戒面组合而成,指环为一对狮形动物,张开大口,咬住蘑菇状戒托,盘座饰一圈连珠纹,内嵌蓝白石,宝石戒面阴刻一个头戴面具、手持法物的人,珠光宝气之间,透露出一股神秘感,十分珍贵,充盈着异国情调。专家推测,这应该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徐显秀墓最重要的收获是遍布全墓的330余平方米彩绘壁画。圆形的弯窿顶上,繁星点点,星座之下,朵朵莲花点缀其间,给人以飘逸流动之感。画家将整座墓葬视为一块画布,每组画都是整体画面的一部分,画面与画面之间都有过度和衔接,达到了浑然一体的效果。

正面北壁是宴会场面。墓主夫妇雍容华贵,手端漆杯坐于帷帐下的榻上,两人面前摆满了各式菜肴。两个侍女头梳双髻,身穿饰以圈状联珠纹的红色长裙,外披窄袖衫,手捧漆杯,恭恭敬敬立于帐前两侧。帷帐外两侧前排是一支8人乐队,右边4名男乐伎,分别演奏饶钹(rao bo)、五弦、曲项、琵琶和笛子,左边4名女乐伎,分别演奏响板、竖箜篌(kong hou)、笙和琵琶。

西壁所描绘的是墓主人准备出行的场面。青罗伞盖下,一匹枣红骏马整装待发,马颈下挂一缨子,装饰着忍冬和联珠纹,马鞍鞍袱边沿,绘有两圈联珠纹,联珠纹内绘有类似菩萨的人头像,骏马前面设4个三旒(liu)旗手、佩剑武士和马夫,后面是羽葆执事,捧官印者和肩扛胡床的随从人员。

东壁所描绘的是墓主夫人即将出行的场面。羽葆华盖之下,一辆卷棚顶牛车,豪华富丽,车前御手正在极力控制躁动的公牛,旁边一胡仆前后照看,车后是一群贴身侍女,分别捧着包袱、梳妆盒和披风,频频回首张望,等待夫人上车。其中,两侍女头戴卷曲发套,还有一白色长裙侍女,裙上也饰有联珠纹,和西壁马袱上的联珠纹如出一辙。

南壁墓门上方绘有一朵硕大莲花,两只威武的神兽头朝下凌空飞。神兽双眼圆瞪,两齿外露,长舌外伸,大三角耳直竖,毛发高耸,着红色短裤,腰系白带,向下俯冲。甫道内,是执鞭佩剑站立的仪卫,墓门东侧执鞭门吏,而墓室外则是静静等待则是由96人、6马、4神兽组成的庞大仪仗队。

这种前所未有的壁画布局,显然经过精心设计,主题明确结构紧凑,画面对称,过渡自然,形成一个庄严肃穆的整体,再现了墓主人生前的豪华与排场,虽然不像以往所见的壁画那样内容丰富庞杂,但对于丧葬礼仪氛围的刻意营造无疑是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除了绚丽美妙的壁画,徐显秀墓也带来了几个谜团。首先是墓门门额上的羽翼兽图案。墓门上本来是龙虎浮雕,现在其上绘制了这种羽翼兽图案,这种图案是什么动物,属于什么宗教信仰?其次是出土的文物中的宝石戒指,绝非中国本土产品。根据磨损程度,可以判断佩戴时间已经相当长。这枚戒指来自哪里?墓主人是如何获得的?第三是出土的瓷灯,上部似碗,作为油灯,并无安置灯捻之处。此灯是做何用处?等等。因此说,徐显秀墓积淀了太多太多的历史、美术、宗教成分,将北齐那个激荡的时代,静静地呈现给了世人。

从这些壁画看,有彩绘各类人物200余位,马匹7匹,牛车1辆,神兽8头,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应有尽有。画面物象与现实同大而栩栩如生,内容纷繁而布局和谐,人物复杂而脉络清楚。该墓壁画保存面积之大,保存之好,绘画技术之精,反映的信息量之大在同时期中首屈一指。不仅完整地再现了北齐达官显贵排场豪华的生活场景,而且准确地反映了各色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应该是当时最高水平的绘画作品。

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了保护、利用好徐显秀墓壁画等特具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经文物古建筑等有关专家充分考察论证,可以用现代化高新技术手段进行修复,保护该墓壁画。相信不久的将来,修复后的徐显秀墓壁画能够展现出更美的效果供后人观赏,此墓也必将为古城太原声名远播又添一彩。

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壁画

刘新春

万亩梨花映古城,观瞻墓画王家峰。

雄兵鼓号旌旗队,怪兽马牛侍女群。

技艺高超惊海内,神形兼备震西东。

无穷奥秘古文化,推进并州世界行。

刘新春,1946年1月出生,山西沁县人,中央财经大学毕业,曾任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现任《并州老龄》杂志主编。

题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壁画

李坚毅

这是一次筹谋已久的出行

仪仗威严,旌旗无风自扬

公文包,马扎,官印

高头大马,各司其职的卒史

丫鬟,前呼后拥......

锦衣玉饰,美味佳肴,牛车缓缓而动

从北齐,从太原,从王家峰

从不得不去的黄土之下

浩浩荡荡的高贵,奢华

和权位,避开了人间

连绵的战火,风吹雨淋

一千五百年反复的更替与争夺

却始终走不出太原,走不出

王家峰不见天日的黑暗,以及

比黑暗更为持久的虚空

--速朽的躯壳与几根枯骨

既不能占有,也无从享有

走出黑暗时

成为别人的场景

李坚毅,1957年生,笔名简易,原籍山西代县。曾任《山西青年》主编、《山西青年报》总编。有诗集《生命的变奏》《走来走去》《李坚毅诗歌精选》等

观徐显秀墓壁画有感

王静宇

北齐有墓,壁画惊天人耀目。

彩绘穹隆,朵朵莲花飘逸中。

宴客流水,异域琵琶音弦美。

华贵雍容,不减徐公威武风。

王静宇,1948出生,高级讲师。曾任民进太原市第五、第六届副主委;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观王家峰徐显秀墓壁画感赋

若水

梨花似雪峰坡上,又是东风骀荡姿。

岂晓地茔藏异宝,名闻海外画如诗。

星空烁烁重开宴,骏马得得欲骋驰。

古往龙城名显赫,而今奋起正当时。

孟恭才,笔名若水,中国影视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长篇小说《日蚀》《爱的幽灵》《唐碑遗恨》,影视戏剧《千秋太原》《花香如兰》《神剑将军》《家有老母》戏剧《龙兴晋阳》等。

题太原王家峰北齐壁画车驾出行图

张四喜

环摆旌摇乐送迎,威严仪仗色分明。

枣红驹跃霜蹄疾,羽白箭穿狡兔惊。

酒散余香坪上逐,琶留美韵耳边鸣。

勿言四壁悄然静,不绝萧萧车驾声。

张四喜,1947年生,山西襄汾人,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西诗词学会顾问,山西作家协会会员。

太原徐显秀墓壁画

张柳

封堆望水踞河汾,城外荒凉接暮云。

羌乐胡歌泉下起,丝弦竹管壁间闻。

旌旗浩荡炫权盛,气势恢宏蔽日醺。

多少王公留好梦,萋萋草住旧将军。

张柳,1963年生,笔名柳如烟,山西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西杏花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山西省元音琴社理事。曾任太原市政协委员、市红十字会宣传部部长。

原创作者:碧涧流泉

来源:太原市太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