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面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儿童“动态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3月24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山东省教育行业脱贫攻坚情况。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继康介绍说,山东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任务目标,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大力组织实施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儿童“动态清零”的历史性任务,努力实现“人人有学上、家家有希望”,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贡献了教育力量。
据冯继康介绍,山东聚焦全省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和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教育发展短板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成长需求,制定《山东省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和9个专项工作文件,形成“1+9”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打出教育精准扶贫组合拳;制定《山东省教育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推进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升级,实现教育扶贫“巩固、接续、长效”开展;健全省内教育扶贫协作机制,省内东西部12市结成教育扶贫协作关系、深入开展结对帮扶。
聚焦控辍保学,“3个体系”畅通贫困孩子成长发展渠道。着力完善“特殊群体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认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适龄残疾儿童、特困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联合省扶贫办等5部门组织开展控辍保学“清零”专项行动,建立失学辍学联合摸排机制,坚持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依法健全强制入学制度,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制度。分类施策、台账管理,逐一核查、逐一落实、逐一销号,保障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健全医教康教结合服务体系,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采取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一人一案、分类安置,做好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辍学。建立对学习困难或厌学学生帮扶制度,加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拓宽多种成才渠道,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巩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成果,防止出现新的辍学留守儿童。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小学校设置留守儿童关爱室3940个。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关爱服务,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停课不停学”。
着力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免除适龄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免除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学费,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范围。健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核准机制,全面推行学生资助标准化体系建设,我省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创新经验获全国推广。2016年以来,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87.29万人次,资助资金达21.72亿元。
着力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以市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2020年,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达到94.8%。实施部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和高职(高专)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计划,2016年以来全省参加高考的37574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被高校录取。扩大公费师范生、医学生招生规模,启动实施农科生公费教育政策,持续为农村贫困地区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2016年以来共招录公费师范生22000人,公费医学生4830人,公费农科生1316人。
聚焦合力攻坚,“2个网络”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着力构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网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结对帮扶,发挥城镇学校资源优势,辐射带动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着力打造涵盖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办学条件等工作的“结对帮扶”网络。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中小学结成帮扶对子3941个,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着力构建“高校科技扶贫网络”。发挥高校人才科技资源优势,组织116所高校对口认领重点扶持乡镇和贫困地区乡镇250个。鼓励高校找准科研项目与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的结合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设立高校科研扶贫计划项目394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升级发展。成立专家服务团队362个,围绕农业生产、特色种养、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领域,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8000余人次,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3.3万人次。
聚焦补短兜底,“3项计划”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着力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对省扶贫开发重点村中有改薄需求的义务教育学校重点扶持,全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改薄投资18.66亿元,建设校舍96.69万平方米,运动场153.38万平方米,完成设备购置4.1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661所,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达到并超出“20条底线”标准要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着力推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计划”。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实施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加大贫困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中需建设的幼儿园全部纳入规划布局,予以优先保障。2016年以来,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21所,实现了贫困地区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面覆盖。
着力推进“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提升计划”。采取充实总量、优化结构、结对帮扶、全员培训、上门送教等措施,健全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提升贫困地区师资队伍水平。“十三五”期间,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4万套,推动落实艰苦偏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强乡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用足用好周转编制等政策,加大农村学校急需教师补充力度。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交流4.3万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为省派第一书记帮包村培训幼儿园园长1265人、骨干教师3564人,集中培训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小学校长、骨干教师4.8万人次。组织2816名志愿者开展乡村教师教学技能送教培训,共送教10.3万学时、培训教师2.5万名。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遴选550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采取奖励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引领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