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乡村振兴“产业路”!增城擦亮特色农产品“金名片”

图片
增城地处珠三角
重要城市群的黄金走廊
北回归线横穿而过
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秋冬季昼夜温差大等特征
为增城迟菜心、荔枝、丝苗米、
番石榴等特色农产品
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
图片
▲毛纬经/摄
早前,增城农产品普遍
存在种植技术较为落后
品质不高等现象
而村民大多以自产自销为经营生产模式
农产品销售渠道较窄,村民收入不高
图片
▲毛纬经/摄
近年来
增城大力实施品牌驱动战略
通过打造一批增城特色农产品品牌
提升本地农产品价值
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乡村振兴“开花结果”
图片
特色农产品有了新名片
品牌是一种标志
是一种文化,更是价值的体现
农产品普遍价格不高
增城通过品牌打造与培育
不断提升农产品价值
图片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增城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企政策:2014年,增城出台了《增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推广企业品牌农产品;
2020年,增城先后出台了《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增城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实施指南的通知》,进一步加快增城荔枝品牌创建、强化品牌培育。
图片
2
大力挖掘特色农产品
  2009年,增城举行了“增城十宝”农特产评选活动,选出了既有传统特色农产品,又有经济价值高、易于规模化生产和加工的“增城十宝”(荔枝、丝苗米、迟菜心、正果腊味、正果黄塘头菜、乌榄、小楼冬瓜、派潭凉粉草、密石红柿、白水寨蕃薯)。
图片
3
提升农产品品牌
增城紧紧围绕“增城十宝”农特产品牌,大力组织开展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工作。
目前,增城拥有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增城挂绿、增城菜心、派潭凉粉草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拥有增城菜心、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增城挂绿、增城桂味、增城糯米糍、派潭凉粉草、增城乌榄等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图片
打响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特色农产品有了“新名片”
还得把这张“名片”传递出去
把客人“领进门”,把农产品卖出去
为此
增城加强宣传推广
打响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图片
01
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
组织举办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持续性举办网络荔枝节、增城菜心美食节、农民丰收节等各类宣传推广活动,并创新性开展品荔大赛、荔枝高铁、白云机场荔枝推介会等新型宣传推广活动;
图片
增城迟菜心推介活动
图片
白云机场增城荔枝推介会
积极组织参加广州农博会、广东省农博会、广州名优特色农产品品鉴会、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省内外推介活动。
2
加大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平台开展宣传,拍摄《2020年增城迟菜心专题宣传片》。
图片
3
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经济
积极助力现代产业园建设,依托增城荔枝、迟菜心、丝苗米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创建迟菜心产业园、幸福田园蔬菜产业园和仙进奉荔枝产业园、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积极探索一条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着力将产业园打造为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先行区。
图片
增城迟菜心
经过多年的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
通过与市场对接、品牌推广
迈向珠三角、京港澳
图片
“增城菜心”逐渐从“家常菜”
升级为高级宴会的特色名菜
2012年,钓鱼台国宾馆
正式将增城迟菜心
收入了国宴菜单名录
图片
更于2017年走上了
广州《财富》全球论坛的餐桌
让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人士品尝
以“农特产品”为媒 助推扶贫地区农业发展
随着增城特色农产品知名度的提高
以及种植技术的成熟
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
引种增城特色农产品
2016年
增城与贵州省百里杜鹃管理区
确立对口帮扶关系后
帮助该地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图片
01
助推扶贫地区农业发展
增城以迟菜心为媒,借力菜心文化节的平台和影响力,推广百里杜鹃管理区农特产品,促进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2017年,两地共同举办“第十四届广州增城菜心美食文化节暨对口帮扶百里杜鹃农特产品推介会”。
图片
增城还积极协助该地组织企业参加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览会、广州国际美食节、第25届广州博览会等国内国际展会,并在广州白云机场增城候机楼设立“贵州绿色农特优产品展销处”,帮助该地推介农特产品,打开销路。
2
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业企业走出去
在积累多年异地种植经验和种植技术不断改进的情况下,增城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业企业走出去,布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宁夏、甘肃等地区,建立迟菜心异地蔬菜种植基地;
图片
利用西北地区的气候优势,推广和发展增城迟菜心和芥兰、小白菜等特色蔬菜的种植,打造夏秋季供港供穗优质蔬菜基地,不仅促进增城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做强做大,而且促进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来源:区委乡村振兴办、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婕妮、赖衍瑶
责编:黄斌、林汝嫦
审核:朱卓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