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省典型】讷河市:“三个一”引领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东北网3月27日讯(记者 包海多)讷河市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引领,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形成了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典型性的法治政府创建示范成果。
图片
讷河市:“三个一”引领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大调解格局日臻完善,“第一道防线”作用发挥明显
借鉴“枫桥经验”,探索出人民调解“讷河经验”。一是创新三项机制。改革信访矛盾化解体制,建立信访、公安、法院、法律援助、律师、公证、12345便民热线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实现由“政府主导、单位主办”向“政府主导、司法牵头、全面参与、依法调处、阳光办案”转变,人民调解员实现市域全覆盖,组建了由专业人才和律师构建的调解专家库,建立了县级党政分管领导牵头,市直各部门参加的“人民调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调处成功率从83%提高到98%。各级调解组织机构、人员、场所、设备全部落实,完善了经费等保障机制。二是打造三个体系。完善调访组织体系,全市建立人民调解组织282个、调处机构282个,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纵横覆盖的立体式调处工作网。建立工作标准体系,确定了人民调解案件七步工作流程,出台了《办理信访矛盾案件程序及标准》,使调处工作全程记录可查,建立督查考评体系,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评,制定了《考核细则》《人民调解组织管理办法》《人民调解专家管理办法》《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强化了调解组织和人员的责任意识。三是狠抓五个环节。明确各级调解组织职责分工,实现全面排查梳理、主动调查调解、监督协议履行、坚持定期回访、案例警示教育五个环节的梯次推进和有效衔接,起到了“解开一点、影响一片、教育一面”的效果。四是压实四个责任。制定《信访矛盾案件调处工作追责问责实施办法》,明确了追责问责7类对象14个事项47种情形,压实调解组织和有关单位的责任。两年来,各级调访组织成功调处信访案件425件,其中积案126件,有效减少了不稳定因素。
为民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最后一公里”全面贯通
坚持为民法律服务全覆盖,持续提高工作效能,使群众充分享到司法体制改革的红利。一是实体平台不断完善。讷河市投资800万元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处。设立乡级工作站17个、村级工作室185个,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30名,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了律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等一站式窗口,采取“定向”与“订单”相结合的模式,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中心现已解答群众各类法律咨询630件,调解矛盾纠纷120件。二是律师公益作用发挥明显。市政府组织全市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为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村(居)组织担当法律顾问,为政府决策保驾护航。两年来,律师代理诉讼1600件,解答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代理案件1300件,解答法律咨询1500余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三是法律援助范围逐步扩大。在乡镇(街道)设立1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医疗纠纷、坑农害农等6项法律援助事项,开通特殊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现刑事辩护全覆盖,加大对农民工、残疾人、军人军属等特殊人群的援助力度。两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90件,其中民事240件,刑事150件;办理法律援助信访案件46件,提供法律援助咨询服务482人次,实现了应援尽援。四是公证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证质量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公证业务领域逐渐拓宽,公证制度在预防风险、化解纠纷、减少诉讼、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充分发挥。实行人性化服务,对一些弱势群体,伤、残、重病卧床当事人,给予上门服务、优先出证,两年来办理公证4500件,未发生错证、假证及投诉事件。
智慧法律服务扎实推进,“一张法务网”有效覆盖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手段深度融合,安装了集视频交互会商、电子教育培训、远程督察监管、指挥调度和会议转播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联通17个司法所和7个法律服务所,为群众远程咨询、提供了便利。推进“12348”热线平台省级统筹,建立了一体化呼叫中心系统,依托法律服务中心专家库,全天候为群众免费提供服务。一次性开通35部148专线电话,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组建了覆盖全市的村(居)法律顾问微信服务群,使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智慧法务网络成为群众的“贴身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