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党史微朗读|红军长征在陇西

图片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实行了战略大转移---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1935年9月22日哈达铺整编后改为陕甘支队)和红四方面军经过陇西。
1935年9月26日,陕甘支队从武山鸳鸯镇强渡渭河,主力部队于费家山、水家沟一带进入陇西,彭德怀司令员命令一纵队沿渭水两岸前进,佯攻陇西守敌,以掩护主力向通渭前进。在一纵队四大队大队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陇西的东四十里铺、三十里铺、安家山、张家磨、文峰及乔家门一带,全部击溃沿线“防共碉堡”,毙伤守敌百余名,部分残敌逃回县城,在一纵队的佯攻掩护下,主力部队于9月27日顺利到达通渭榜罗镇。
1936年8月22日,红四方面军30军先头部队突破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的四店梁防线,进入陇西境内。之后,红30军、31军、9军相继进入陇西,并占领了除县城附近的广大地域。至9月30日,撤离陇西,前后达41天。红四方面军在陇西驻扎期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活动,宣传了革命,唤醒了民众。
1、宣传民众、反蒋抗日。通过入户宣传、开会、军民联欢、文艺演出、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是穷苦百姓自己的队伍,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以打消群众的疑惑,动员群众支援红军,支持革命事业。如在菜子元阁村董家门山神庙,至今还留有红军书写在墙壁上的标语。右侧是“共产党是领导全国人民抗日的政党,一切真正抗日反蒋的人民都可以来参加共产党”;左侧写着“卖国头子蒋介石,是中国民众军队的唯一敌人,打倒蒋介石中国才不亡于日本”。
2、英勇斗争、抗击敌人。红军进入陇西活动、驻扎,对于防守陇西的国民党军队来说,无疑是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据不完全统计,在40多天时间里,国民党毛炳文37军及地方武装先后对红军进行了数十次攻击和偷袭,红军进行了英勇的还击。其中,较大规模的有陇漳阵地战、汪家衙下战斗、安家山阻击战、曹家岘战斗等,共歼敌千余人,百余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
3、亲民爱民、纪律严明。红军在陇西驻扎期间,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扰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东西写借条,必先征得百姓同意,用后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赔偿。同时红军还给群众看病疗伤、打扫院落、擦洗门窗、挑水干活,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4、扩红建政、组建武装。在陇西成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即渭南镇苏维埃政权和5个乡(区)级苏维埃政权和农民协会,以及为数众多的村级办粮委员会。在南二十铺一带组建“抗日救国军甘肃第三路军”,任命柴宗孔为司令员,40多名青壮年参加。在红军的宣传动员和红军精神的影响感召下,116名陇西青年男儿踊跃加入红军队伍,走上了革命道路。
5、募集粮草、补充给养。县、乡级苏维埃政权和办粮委员会成立后,积极配合红军,带领贫苦农民打土豪、筹军饷、送伤员、运粮草,为保证红军战斗所需,恢复指战员体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红军撤离时驻地群众自愿给红军送面粉、鞋袜等。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在陇西虽然时间较短,但对陇西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下了革命的火种,唤醒了民众的革命意识。七年后的1943年,甘南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蔓延了甘肃中南部广大地区,动摇了国民党在甘肃的反动统治,为后来中共陇右地下党的发展壮大,和平解放陇西,支援解放兰州、青海、新疆、四川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编审|李 珍 张 蕾
编辑|庞晓英
微信公众号:看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