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牌之路难走通,市值蒸发199亿,“鞋王”达芙妮注定陨落?

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鞋企正在走向“吊牌之路”。
靠卖吊牌为生,是一个品牌的悲哀。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一旦走上吊牌之路,那么它多年建立起来的口碑就有可能因为质量问题而烟消云散,这无疑是杀鸡取卵。但对于一个退市边缘的企业而言,除了卖吊牌,还有什么更好的路呢?
图片
3月25日,达芙妮国际(HK0210)发布2020年财报,财报显示2020年达芙妮营收为3.64亿港元,同比下降82.89%;归母净利润净亏损2.24亿港元,同比收窄77.39%。
作为中国一代“鞋王”,达芙妮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二十年时间从辉煌走向没落,一方面这是达芙妮自身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折射出了行业的现状。
那么为什么百丽国际、富贵鸟、达芙妮这些品牌会同时走向衰落?李宁、安踏为什么又能逆势崛起呢?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中国大部分服装企业、鞋企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无序且疯狂的扩张。当然,扩张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消费行业想要做大做强,自然是店面开得越多,规模就越大。
但是,前提必须是有规划的分批实施,不能开店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管理的速度。
2012年是鞋业的黄金时期,动辄上千家、上万家的门店是大部分鞋企标配。同个地方一条街上同时开几家门店的比比皆是。
图片
无序的竞争下这些企业可能没有意识到,以往以店面取胜的经营方式这么快就受到了冲击,不到十年的时间,行业直接由夏入冬,不少鞋企直接倒在了寒冬里。
2014年,达芙妮和大部分鞋企一样,开始关店收缩。
六年多的时间里,达芙妮关掉了95%以上的门店,单2019年达芙妮就关闭了2395家门店。截至目前,达芙妮就只剩下了242家门店,且关店潮依旧还在继续。
经过分析,我认为造成达芙妮现状的内因有三:
第一,无序的扩张,导致供销体系过于庞大。公司增速放缓之后,大量产品销售不出去都变成了积压的库存;
第二,产品的质量问题。1995年达芙妮上市之后,快速的扩张导致了达芙妮忽略了产品的质量以及设计,这也是达芙妮快速衰落的主因之一。
第三,电商转型的失败。早在2009年,达芙妮其实早已尝试过电商转型,为了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光耀100”,达芙妮关掉了其他电商平台的门店。2013年,该平台现金流断裂,达芙妮也错过最佳的线上发展时期。
2017年,百丽退市,2019年富贵鸟破产,这给达芙妮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达芙妮的情况虽然比他们好一些,但实际也没强到哪里去。
图片
财报显示,从2015年开始达芙妮的业绩就一直一塌糊涂,连续六年净利亏损,亏损金额超过了42亿港元。
过去的几年里,达芙妮一直在亏损中调整与挣扎,但收效甚微。
2019年,达芙妮提出了“轻资产”战略,并且开始清理大量的存货。在销售渠道方面,达芙妮决定改变以往直营的思路,转而发展成为合伙制或者加盟制,也就是所谓的“贴牌”。
然而,达芙妮的努力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2020年达芙妮的“贴牌”收入仅为520万港币。
2020年,达芙妮投入了970万元港币完善电商平台,并且加强了与社交平台KOL的合作,但效果非常不理想。财报显示,2020年达芙妮的电商业务收入为1.483亿港元,较2019年的2.153亿港元下滑了31%。
八年多时间,达芙妮市值蒸发超190亿港元,跌幅超过了99%,一代“鞋王”就此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