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党在五台山的创举

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山西五台山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当代著名的红色旅游纪念地。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其伟大的创举也为党史增添了精彩的一页。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现采撷几束,以飨读者的同时,献礼党的100周年。
图片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2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时,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等口号,并在8月22日至25日在洛川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同时,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115师、120师、129师各1部先后挺进五台山地区。
同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军分会在《关于晋察晋绥军事部署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从平绥以南、同蒲以东、正太以北、平汉以西为晋察冀军区”。10月28日,驻扎在五台山地区南茹村的八路军总部在指挥并取得了中国全民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战役和夜阳堡机场等战斗的胜利后,奉命由五台山向太行山转移,115师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奉党中央命令留守五台山区,创建全国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图片
11月7日,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决定以五台山为依托,开展山地游击战。同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山石咀普济寺成立,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分别设立在五台山的金岗库村和大甘河村。从此,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8年抗战中,随着游击战争的逐步深入,晋察冀根据地不断扩大到西起同蒲路、东至渤海;北起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南至正太、德石路。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等五省之各一部,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多万,县治108个,晋察冀根据地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期间,根据地军民先后与日伪军作战达3.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35万余人,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图片
中国共产党倡议组建了全国首个宗教界抗日组织——“五台山佛教抗日救国同盟会”
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于是,聂荣臻于深秋季节率领115师1部进驻五台山寺庙区,并决定以五台山为依托开展山地游击战。进驻之后,部队受到了以僧会会长然秀为代表的僧人们的热情接待。聂荣臻代表全体官兵在感谢僧人们对八路军支持的同时,向他们大力宣传讲解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无枪,有知识出知识”。八路军将在华北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将在五台山长期驻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衷心希望得到五台山佛门弟子和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和资助,共同把日寇赶出华北,赶出中国!
4月16日,在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的倡议下,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于1932年五台山僧众自发地成立的“五台山佛教救国会”改名为“五台山佛教抗日救国同盟会”,僧会会长然秀代表五台山僧众表示:“出家人慈悲为怀,我等出家不出国,保不住国家,佛家寺庙何存,抗日救国,僧众有责”。同时,在五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支持下,“五台山佛教抗日救国同盟会”,在五台山举办了“喇嘛培训班”,从而更进一步增强了喇嘛们和五台山地区少数民族同胞(五台山由于是国内惟一的一处汉传和藏传佛教并举一扇,共同讲经说法的道场,故除汉族外,还有蒙族、藏族、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激情和坚强斗志。从此,五台山各寺庙积极响应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在僧会会长然秀的倡议下,将近200名青庙僧人组成的“僧人自卫队”改组为“僧人抗日自卫队”。从此,僧人抗日自卫队在我党的领导下,与入侵日军展开了以保寺护寺、营救八路军和老百姓及传送情报等为主的对敌斗争,40多名队员还参加了八路军,他们在五台山地区与日军开展了围攻战、破袭战等大、小战斗数百次,每次战斗都舍身忘死冲锋陷阵、勇敢杀敌,仅在“百团大战”期间,他们所在的四团就进行战斗60余次,破坏公路28公里,炸桥5座,割电线1650多公斤,毙伤敌530余人,俘日军4人,圆满地完成了钳制五台山地区之敌的任务,从而开创了我国宗教界抗日先例,成为了全国僧人抗日的先锋,为全国树立了一面鲜艳的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也为晋察冀根据地成为我党“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8年3月3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学员毕业大会上就以:“从建立山西的五台山到建立全中国的五台山,争取最后的胜利”作为临别赠言。
图片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1份敌后抗日党报《抗敌报》,是后来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主要渊源
1938年8月16日,以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纲领、激励指战员和全民抗战的热情和斗志为主的党报《抗敌报》,终于在五台山的穷山沟和寺庙里印出了第一张铅印报纸。
《抗敌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报社编辑出版。1937年在五台山地区的阜平县试办,12月11日正式创刊。1938年4月升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的机关报,后来成了中共晋察冀分局机关报,被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称为民族的号筒。开始是油印,从第13期改为石印。1938年3月9日,晋察冀军区移驻五台山金岗库后,抗敌报社也随之搬迁到金岗库的大甘河村的寺庙海会庵里。同年9月由于日寇的进犯,又搬至平山县土楼高村。1938年8月16日出版的63期改为了铅印,同时由三日刊改为双日刊。1940年11月7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社长为邓拓。1948年6月15日,由《晋察冀日报》和1946年5月15日在平山县西柏坡发行的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五台山地区的平山县里庄创刊,开始使用毛泽东第二次为《人民日报》题写的报头。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社迁入北京(当时的北平)。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转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辑,并沿用了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我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党报《抗敌报》,便成为了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报系中创办最早的报纸和主要渊源之一。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晋察冀边区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前身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后,当时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大部分以国民政府“四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所发行的法币为流通货币,市面上还流通其他省的地方流通券和各县自制的土票,造成财政经济十分混乱,通货膨胀日益加剧,严重地扰乱了根据地金融和商业贸易,助长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了抵制敌占区发行的伪钞,晋察冀边区政府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作出了建设边区银行,发展边区经济,打击敌人掠夺的重大经济决策,于1938年2月18日正式成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并于同月20日在五台山石咀的普济寺内开始营业。
边区银行的票子发行后,清除了地方发行的各种钞票,统一了边区的货币市场,当时在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以及辽宁西部、内蒙古、山东德州等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流通,流通人口达3000多万人,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支持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深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欢迎,当时人民称晋察冀边区票为“抗日票”、“红票子”,特别是在开展货币斗争、扶植和发展边区经济、保证军需、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石家庄解放,晋察冀边区与晋冀鲁豫边区连成一片。1948年5月,两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最早的银行,也是敌后19个抗日根据地中惟一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到1948年7月22日和冀南银行合并组成“华北银行”止,历经10年5个月又4天。晋察冀边区银行和其发行流通的晋察冀边区票,在血与火的磨练中,成为发展边区经济打击敌人掠夺的重要经济举措,为维护金融秩序及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后,完成了使命退出了流通舞台。1949年1月,华北银行又与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并出版发行人民币。
总之,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五台山地区的这些重大创举,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抗击日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全民的爱国热情,增加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心,并在改善和促进了国计民生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