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宽城区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千机咆哮,万人穿梭。项目建设的隆隆轰鸣声奏响了长春阳春三月的悦耳乐章;挖掘机往来穿梭、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绘就了一幅宽城早春图。

3月31日,在长春中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建设项目现场,迎来了“长春市2021年度春季项目集中开工开幕式”。“开工”令下,一批重点项目在长春大地上落地生根,扬帆起航。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长春市已梳理汇总春季项目500余个,同比增加100余个,年度计划投资1200余亿元,同比增加300余亿元。在500余个春季项目中,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0个,同比增加100%。

年初以来,宽城区累计集中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1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个,复工项目20个。今年,宽城区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48个,总投资526亿元,全年投资预计增长15.7%。截至目前,宽城区集中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亿元。

产业带动引领 ——先进制造产业撑起宽城高质量发展“脊梁”

先进制造业对于宽城区来说就是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中车公司整体搬迁及开工建设,拉开了宽城区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帷幕。计划总投资35亿元,主要建设客车造修联合厂房及配套设施等,中车长客高速动车检修运维基地建设随即启动,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轨道车辆检修运维基地。先进制造业将会朝着集群化、基地化、配套化方向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新兴产业等也将产生集群产业效应,为长春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生机和力量,中车将不断领跑,让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在宽城起飞。

与中车毗邻的智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21亿元,可入驻中车配套零部件企业100余家,年产值预计实现40亿元,年税收预计实现2亿元,预计可创造就业岗位6000余个。目前已经初具态势,一期主体已全部完工,已入驻中车配套企业46家。二期正在筹备,包括兴奥机械、华芯科研等项目带装修设计完成后陆续入驻投产,项目投产后,将形成了较完善的动车检修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极大提高动车检修效率,降低物流、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

多元发展业态 ——历史文化效应注入宽城高质量发展“内涵”

中车原址面积56.13万平方米的区域,集中了大量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宽城区拟投资200亿元建设中车历史文化街区81万平方米的改造项目,项目将探索长春历史文化街区活态保护、永续利用的新模式,以百年工业遗产为触媒,以“展示长春百年铁路历史风情”为主题,以爱国教育和长春近代城市建设的发源地为功能,聚集居住、商业、教育、展览、文旅等业态,撬动长春文化商业新发展,打造国内寒冷地区人居环境“创新样板社区”和世界级人文艺术街区。目前,历史文化街区在建中,10月即将实现开街。

北京大街是一条百年老街,全长约1300米的街道两侧老建筑遗存较多,伪满宝山洋行(欧亚新发奥特莱斯)是当时长春最高的建筑物,总投资7.9亿元的文物建筑与百年老街改造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打造体现东北亚文化的高端步行街区,作为长春对外宣传的城市名片。

营商环境优化——打造宽城高质量发展“引擎”

宽城区以落实长春市委、长春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指引,依托“三会一中心一评价”项目运行保障机制,积极发挥专班、部门和属地各级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抓落地项目加快开工,谋划项目加快落地,建设项目加快投资。在做“优”服务上做文章,全面了解、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堵点和痛点,竭尽全力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专班领导多次深入到优和食品、杞参调味品、北京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长春北站万龙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现场进行调研。经区政府协调中国建设银行,解决泰盟智能化工建设(一期)项目3500万元资金缺口难题,对于停建的投资额达12亿元的熙旺中心项目,宽城区积极帮助其对接北京昌盛和大连良运,重启项目。区政府直面企业遇到的难题,逐一研究、逐一破解,相继解决问题达16件。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换来了更多企业的安心发展,助推宽城区项目持续健康高质发展再提速。

强化政策支持 ——激发宽城高质量发展“动能”

宽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模式,加快扩大有效投资,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推动重点项目早竣工、早投产。继续实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中车属地修政企优惠十二条的实施意见》等惠企政策,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宽城区处于新时代、立于新起点,用责任与担当扛起区域经济发展的旗帜。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于洋 摄影 张秋磊